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9月27日文章,原題:如何看“中國威脅”——亞洲的視角
幾十年來,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關係一直被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所干擾。該理論認為中國不能也不會和平崛起,西方必須加以限制。為什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會認為中國是威脅?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民主和資本主義的良性結合是西方獨創,是對其他國家的禮物,是實現可持續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唯一途徑。而中國對這種觀念構成挑戰,展示了社會經濟進步的另一種途徑。中國對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極世界的支持,也與美國(霸權)主導的國際秩序相矛盾。中國經濟的空前增長,使8億多人脫貧並在科技和軍事能力方面取得巨大進步,這些令西方嫉妒。按目前趨勢發展,中國不久就會超越美國。如今,美國想方設法遏制中國。正如相關報告所指出,“美國在亞洲的做法,正如其印太戰略表明的,是在亞洲盟友之間建立協同以對抗或遏制中國。”
那美國遏製得了中國嗎?不太可能,因為中國的亞洲鄰國不太可能不加批判地接受有關“中國威脅”的觀點。事實上,正如澳大利亞總理內閣部前主管約翰·梅納杜在他對美國的嚴厲批評中所指出的,美國已通過一系列災難性軍事行動來揮霍掉自己的道德權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伊阿悲慘戰爭。美國內部受到政治兩極分化破壞,這解釋了它對疫情的無能處理。美國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預期壽命下降的國家之一。因此,對亞洲和非西方世界來說,美國不再是值得信賴的社會經濟模式。
美國的西方盟友——尤其是澳大利亞在處理對華關係時,可以從亞洲學到很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闡述了亞洲處理中國問題的方法,“對一些國家來說,接近一方或另一方是很自然的,但大多數國家希望不要被迫在美中之間作出選擇。”一位韓國前外長表達了類似看法,“我們希望看到中美關係更加穩定,因為從我們的視角看,這兩個國家都很重要……我們不應被迫作出選擇。”當前,韓國正面臨在美國主導的遏制中國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壓力。但韓國精英對中韓關係看法不一。此外,90%的韓國人不認為中國是對手。
印度是另一個耐人尋味的例子。印度認為中國是戰略競爭對手。至少在名義上,印度是美國主導的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的關鍵部分。但印度和新加坡一樣,努力避免選邊站。因此,儘管印度是“四邊機制”成員,但也是金磚國家成員,還參與東亞峰會、上合組織等。在所有這些集團中,中國都是關鍵角色,在全球舞台上與這樣的關鍵角色共存,印度並沒有不自在。
總之,強迫亞洲國家在美中之間進行選擇的做法,不太可能奏效。即使是美國的亞洲親密盟友也表明,他們更願意在地緣政治中走自己的路。(作者伊亞納圖爾·伊斯拉姆,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