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重新在阿富汗掌權,中國與塔利班會建立什麼關係引起外界關注。
稍早前,塔利班高層已率團訪華,希望中方能支持阿富汗重建。中國駐阿富汗大使亦在喀布爾會見塔利班領導層,進行溝通交流。中方發出明確信號,要求塔利班與“東伊運”等恐怖主義組織徹底切割。
阿富汗喀布爾有塔利班士兵駐守檢查站
“東伊運”是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的恐怖主義組織,危害極大
“東伊運”全稱是“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又稱“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黨”,是1993年由疆獨分子在巴基斯坦北瓦濟里斯坦發起成立的恐怖主義組織,2002年被聯合國安理會列入恐怖組織名錄,其宗旨是要在新疆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國”。
“東伊運”自成立以來,在新疆地區製造數百起暴恐襲擊案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中國國家和民眾安全構成直接威脅。
隨着近年來中國反恐力度加大,“東伊運”把活動重心轉向境外,與國際恐怖勢力勾結,在國外建立訓練營地,招募訓練暴恐分子,策劃實施針對中國的恐怖襲擊。
此前中方曾同阿富汗政府合作打擊“東伊運”,現在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中方要求塔利班劃清與“東伊運”等恐怖組織的界限。阿塔負責人已經明確向中方承諾,絕不允許任何勢力利用阿富汗領土做危害中國的事情。
“東突厥”概念的由來
恐怖主義組織“東伊運”的目標是要在我國新疆建立一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國”,妄圖把新疆從我國分離出去。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東突厥斯坦”這個概念的由來。
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就將西域納入版圖中,新疆自此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以後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當中原王朝衰弱時,新疆地區曾出現少數民族建立的割據政權。
突厥是6世紀中葉興起於阿爾泰山地區的一個游牧部落,公元7世紀曾以阿爾泰山為界建立東、西突厥汗國,但隨後被唐朝擊潰消亡。突厥游牧民族隨着汗國的消亡於8世紀中後期解體,並在西遷中亞、西亞過程融入當地諸族。
簡單來說,“突厥斯坦”是指有突厥人居住的地方,由於不同時期突厥人的居住地是變化的,因此“突厥斯坦”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並且這個概念一度消失。
“東突厥斯坦”就是從地理名詞“突厥斯坦”分化出來的一個新名詞,但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把新疆稱為“東突厥斯坦”,也從未存在“東突厥斯坦國”。“突厥斯坦”這個概念也一度在歷史上消失。
“東突厥斯坦”分裂主義是英俄在中亞地區爭奪霸權的遺毒
隨着19世紀英俄在中亞地區競相擴張,“突厥斯坦”再次被提起。
19世紀中後期,俄國先後兼并希瓦、布哈拉和浩罕等三個中亞汗國,並再次提出“突厥斯坦”概念,意圖把中亞諸操突厥語民族聯合起來,達到侵佔整個中亞的目的。
而大英帝國以帕米爾高原為界,將這一區域分為“西突厥斯坦”和“東突厥斯坦”,妄圖控制該地區並成立一個附屬於英帝國的伊斯蘭教國家。“西突厥斯坦”指當今中亞五國,“東突厥斯坦”指中國新疆南部,後來又進一步泛指整個新疆。
“雙泛”思潮推動“東突厥斯坦”政治化
這裡說的“雙泛”思潮,說的是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
19世紀中期,阿富汗人哲馬魯丁創立“泛伊斯蘭主義”,鼓吹聯合所有穆斯林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伊斯蘭教政治實體。
與此同時,俄國突厥語族韃靼人伽思普林斯基為反抗泛斯拉夫主義壓迫,創立“泛突厥主義”,主張聯合從小亞細亞到中亞的所有突厥語族,建立一個統一的突厥帝國。
從第一次大戰時期起,為了在從北非到中亞的伊斯蘭世界擴大影響,英、德、日、土耳其以及俄國(後來的蘇聯)等國均曾扶植和支持過“雙泛”思潮分子,地處亞歐大陸中心的新疆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東伊運”的出現
新疆境內外分裂分子與宗教極端分子,利用“雙泛”思潮搞分裂運動,將“東突厥斯坦”這個中國歷史上從未存在的地理名詞政治化;鼓吹所有操突厥語和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建立“東突厥斯坦”,叫囂“要反對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
這就是恐怖組織“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簡稱東伊運)的起源。
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任何妄圖分裂中國和製造動亂的恐怖組織必將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