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2月18日訊】據外媒2月18日報道,近日,在國際買家因擔心搶不到中國稀土產品,紛紛開啟囤貨競賽之際,澳大利亞稀土礦商卻有了新動作。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一直在全球稀土生產中佔據主導地位。不過,自去年12月1日起,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的第一部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生效後,與國家安全和利益等相關的物項都被採取了禁止或限制性出口的措施。
外媒消息稱,為防止中國徹底禁止將稀土資源出口,在幾個月前,國際買家就已經開始囤積稀土金屬。而愈演愈烈的“稀土囤積競賽”,導致國際稀土價格飛漲。而稀土資源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澳大利亞,卻在此時有了新動作。
據境外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稀土礦商“離子稀土”近日宣布,已達成再籌集1200萬澳元資金的計劃。屆時,澳大利亞或將“取代”中國稀土在國際買家心中的地位。“離子稀土”總經理哈里森揚言道:“我們相信,隨着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政策的生效,馬庫圖項目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戰略資產。而此前,已經有代表政府利益的全球實體與該公司接觸。”
有趣的是,哈里森雖然一方面高度宣揚澳大利亞稀土資源在未來可能發揮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卻也承認,中國為全球供應了95%以上的重稀土產量的主導地位。
事實上,澳大利亞的“野心”早就有跡可循。澳《金融評論報》曾有消息稱,澳大利亞政府為了打破中國在鎢礦資源上“近乎壟斷”的地位,打算注資1000萬澳元(摺合人民幣4926萬元),將位於塔斯馬尼亞州金島上一個廢棄30年的鎢礦床重新啟動並開採。
有數據顯示,澳政府若要重啟這座名為“海豚鎢礦”的廢棄鎢礦,至少需要8500萬澳元。然而,塔州政府僅是注資1000萬澳元,就已經向澳銀行申請了為期10年的貸款。為此,澳大利亞新聞網還將塔州政府此舉稱為“大手筆”。
需要提及的是,澳媒報道稱,1月份,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曾向澳稀土公司提供了3000萬美元融資。該公司將與美國國防部在德克薩斯州共同建造稀土加工廠,這也讓澳政府對重啟廢棄鎢礦,打破中國在稀有資源上的“壟斷”地位“很有信心”。
不過,專門生產稀有金屬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布萊克卻表示:“鼓勵供應鏈多元化是明智之舉,適當的聯邦政府支持可能也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但想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並非易事,因為供應鏈轉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特別是當其他國家的成本更低時。”
此外,布萊克還稱:“中國企業是非常優秀的運營商,他們會建立庫存,但卻不用擔心庫存貶值會對資產負債表造成打擊。因為買家總是傾向於更低的成本,當買家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時,他們只能去中國。”而澳大利亞開採一座廢棄鎢礦還得向銀行借貸10年,想要“取代”中國稀土的國際地位,無疑是可笑的。
校對:居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