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不吃食肉動物?答案超乎你想象。
說到肉類,這個我們應該不會陌生了,因為衣食住行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日常。而肉類也是我們日常需要補充營養的一種食材,因為其脂肪含量較高,與蔬菜、水果並成為“每天三大營養素”,肉類包括畜肉、禽肉。
而且人類就是地球上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所以吃其他動物的肉也是很正常。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大多數都是吃食草動物,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這個還需要從遠古時代開始說起,像是在石器時代的人類,主要開着狩獵為生。而因為一些食肉動物比較兇猛,食草動物相對來說比較溫順,這樣一來,人類肯定是選擇獵殺一些食草動物作為食物了。
而且當時的人類其實也沒有站上食物鏈的頂端,像是巨頦虎、鋸齒虎、恐貓和獅子等大型貓類,其實遠古人類還是非常害怕的,更說不上以它們為食了。
其次就是動物的馴化難易程度,我們現在吃的肉類動物,其實都是從古代開始馴化而成的。像是我們常見的家禽雞鴨鵝等,還有家畜豬牛羊等等,這些都是食草動物,因為食草動物性格溫順,也比較容易馴服。
還有食草動物的繁殖能力是比較強的,比如我們常吃的豬肉,其實豬有着極強的繁殖能力,它每年能生兩胎,每胎都在五隻以上,可以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肉類。
另外一點,那就是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問題了。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大自然中不同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只有10-20%。
打個比方來說,一到兩萬斤的牛羊,才能養活總重2000斤的狼和老虎,那麼人類怎麼可能會去養狼和老虎作為食物呢?因為遠古人類根本就養不起,而且一點也不划算。
最後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人類是一種會適應環境的動物。一旦一個口味我們適應了習慣了,就很難改變了。從遠古我們都是吃雞鴨鵝豬牛羊,突然換成其他動物,也會完全吃不慣的。
有人說食肉動物的肉過於堅韌,有人說它們的肉偏酸性,還有人說吃了容易上火。而且食草動物相對來說,身上不會攜帶那麼的病菌什麼的,綜合來說,人類更傾向於吃食草動物。
【註:本文為作者“微國際”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商業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