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11 日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薄霧裡,拖着長長尾羽的“白鳳凰”在山谷之間飛翔,氣質不凡,宛若仙境神鳥。11月16日,福建市民無意中拍到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關注。
福建省漳州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林國洪表示,視頻中的“白鳳凰”名叫白鷳,拍攝地位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靖縣虎伯寮所屬的鵝仙洞。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漳州市林業局供圖)
林國洪介紹,白鷳在閩南地區俗稱“山雞”,“白鳳凰”是人們對其雅稱。白鷳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漳州的平和、南靖、華安、雲霄、詔安等縣均有分布,有1000多隻。白鷳喜歡生活在原生態的闊葉林里,體重兩三斤,平時以走路為主,不太怕人。受到驚嚇或者躲避人類時,才會飛翔一段距離。
“這些年,各地重視自然生態保護,白鷳的數量呈現增長趨勢,確實是件好事。”林國洪說道,白鷳在福建各地廣泛分布,三明、龍岩、漳州等地數量可觀。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漳州市林業局供圖)
白鷳為雞形目雉科留鳥,身長70~115厘米。雄鳥上體呈白色並有黑色紋,下體呈黑色,頭上具黑色羽冠。雌鳥個體較小,通體呈橄欖褐色,下體具白色或皮黃色條紋。虹膜呈橙褐色,喙呈黃褐色,眼周裸皮為紅色,腳為橘紅色。白鷳常棲息於常綠闊葉林、竹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在林下覓食果實、昆蟲等,常成對或以家族群活動,冬季可結成大群體。白鷳實行一雄多雌制,每年4月發情,發情季節兩頰的裸露部分開始增大,並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羽毛富有光澤。雄鳥求偶時,環繞雌鳥步行並有擺尾、擊翅等動作,發出輕微的顫抖叫聲。
白鷳營巢於林下灌叢間地面凹處或草叢中,巢較簡陋,主要由枯草、樹葉、松針和羽毛構成。每窩產卵4~6枚,卵為褐色,有時具白色細點,平均重量不超過一兩。
責任編輯:宋晰
轉發:孫燕
審核: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