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是世界上令人厭煩的東西,它們不會給宿主帶來任何好處。在醫療條件不發達的時代,全世界每年因寄生蟲感染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數百萬。
線蟲動物門下的寄生蟲是整個寄生蟲族群中最為典型的一類,他們絕大多數個體微小,身體呈圓柱形,像極了縮小版的蛇,線蟲的種類十分龐雜,人類已知的也有25,000餘種,其中絕大多數都有寄生性,不獨人體,甚至植物都可能是他們的寄生對象。
在千百年的進化中,古老的線蟲早已適應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可謂無處不在,炎熱、乾旱、高溫、高鹽,自然界中的一切環境都能看到線蟲的身影。在寒冷的南極地區,線蟲也能找到屬於它的生存之道。
不同於病毒無法獨立存活,線蟲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在未進到宿主體內時候,他們以細菌、藻類等微生物為食,維持生命等待時機,一旦進入宿主體內,便開始大肆繁殖,攫取宿主身體中的養分。
蛔蟲則是線蟲動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可怕存在,在上世紀90年代,全球約有10億人感染蛔蟲,東亞和中國則是蛔蟲感染的重災區。蛔蟲病高發的年代,蛔蟲卵可謂無處不在。
沒有進入體內的蛔蟲卵,並不十分可怕,超過65度的高溫就可以將蟲卵殺死。只要堅持高溫烹煮,蛔蟲病基本與你無緣。可是當時的經濟條件差,凈水設施不完善,人們也沒有健全的衛生意識。上游地區的污水很容易通過地下水的流動進入下游,人們在河裡打的水,雖然表面清潔但有很大幾率含有蛔蟲卵。況且,蛔蟲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動物糞中也會有蛔蟲卵存在,中國老百姓深信不疑的“生吃雞蛋”偏方,很容易將附着在雞蛋表面的蛔蟲卵吃入體內。
蛔蟲的生存法寶在於蛔蟲卵外面包裹的角質層,它可以無視人體胃酸的腐蝕,輕而易舉的通過胃部蠕動進入腸道,開始幼蟲的環遊人體之旅,在舒適的小腸內,蛔蟲卵迅速脫去保護殼,孵化成小幼蟲。這時的蛔蟲很小,它可以輕易的鑽入腸壁的小血管,隨血液參與人體循環,肝臟、肺部小血管、肺泡、支氣管和氣管,然後爬到喉嚨,甚至可以在人睡眠時從人口中爬出。
在循環的過程中,蛔蟲逐漸長大,漸漸的他會發現身體的各處都沒有小腸安逸,趨利避害是動物的本能,再有了目標後,蛔蟲們會順流而下,回到小腸安營紮寨,開始蟲生的寄生之旅
在雌蟲成年的12~18個月內,每條雌蟲在一天內都可以排卵約20萬個。在受感染的個體中,成蟲數量最多可以達到上千條。完全可以形容槁枯來形容蛔蟲病感染者,在蛔蟲的侵蝕下,人體會極速消瘦並伴有不定期腹痛,甚至臉上會出現蟲斑。
“蛔蒿素” 的提取讓飽受蛔蟲困擾的中國人看到了曙光,“蛔蒿素”包中含有的成分可以有效的麻痹,蛔蟲讓蛔蟲無法附着在人體腸道上,從而被排出體外。中蘇科學家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外形可愛,口感甜膩的寶塔糖,一時間成了孩子們吹捧的高檔零食。
可是“蛔蒿”是一種只在北極圈內生存的植物,極其稀有,在一段時間內,“蛔蒿”只在很小的範圍內使用,直到濰坊成功將“蛔蒿”在國內種植成功,我們才有了源源不斷的“蛔蒿”原料,寶塔糖也在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下得以快速推廣。
着中蘇關係的破裂,蘇聯在極短的時間內撤走了援助我國的提純設備和相關技術,寶塔糖的生產一度陷入僵局,我國的滅蟲事業也停滯不前。
長在地里的“蛔蒿”也無法儲存,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爛在土裡。
我國的科研人員並沒有坐以待斃,日以繼夜的研究“蛔蒿”提純技術,終於在幾年後讓寶塔糖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次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寶塔糖,在2018年公布的 《
第三次寄生蟲病調查報告》中,我國重點篩查的寄生蟲感染人數總感染率已經降至6%以下,可以說困擾中國千百年的蛔蟲病基本已經成為過去。
當然,這時也早已看不到曾經風靡全國的寶塔糖的影子,隨着技術的進步,新型的驅蟲葯已經開始應用,寶塔糖也在1985年之後停止生產,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