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商報記者 趙蝶)記者從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獲悉,近日,布設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海拔2900米野生動物活動核心地帶的紅外相機,記錄下了羚牛家族帶着剛出生不久的羚牛寶寶們集體出遊、覓食的場景,消息經媒體報道後引發廣泛關注。
事實上,近年來,這些生活在野外的“客人”們,已不止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了。隨着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成都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也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人類活動退出山林,水電站、礦廠等逐漸消失;保護區的面積擴大了;更多的保護站、更密集的巡護;山裡的瀑布回來了,野生動物們也回來了。
對於這些野生動物你又了解多少?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生活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裡的“精靈”們——
大熊貓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約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它善於爬樹,也愛嬉戲。爬樹的行為一般是臨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險,或彼此相遇時弱者藉以迴避強者的一種方式。
儘管人們對於大熊貓並不陌生,但我們在動物園、熊貓基地里看到的圈養大熊貓,和生活在大熊貓國家公園裡的野生大熊貓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在圈養環境下,大熊貓可以說是養尊處優,性格佛系溫和,還常常做出不少逗人發笑的行為,十分呆萌、治癒。但生活在野外的大熊貓就彷彿是另外一個物種。
在野外,野生大熊貓們身上具有熊科動物特有的兇猛、力量和機會主義。每年三四月間為爭奪交配權而戰鬥時,高大的冷杉樹下,公熊貓們一邊發出嘶吠,一邊追打搏鬥,這時的它們一改平時羞怯、溫順的性格。此外,野生大熊貓母親,會在自己孩子幼年時,就教會了它們在荒野中生存的各種技巧。所以,在野外,野生大熊貓能展示出令人讚歎的生存能力,是名副其實的“功夫熊貓”。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大熊貓受威脅程度已經從“瀕危”降為了“易危”等級。
小熊貓
小熊貓(學名:Ailurus fulgens),:是小熊貓科、小熊貓屬的一種動物。雌雄相似,不存在二態性。外形像貓,但較貓肥大,全身紅褐色。值得注意的是,小熊貓可不是大熊貓的小時候,大熊貓和小熊貓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它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四川人喜歡稱之為“山悶敦兒”。2021年,小熊貓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雪豹
雪豹(Panthera uncia,英語:Snow leopard),是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故名“雪豹”。它的皮毛為灰白色,有黑色點斑和黑環,尾巴長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極好的保護色,有“雪山之王”之稱。雪豹處於高原生態食物鏈的頂端,亦被人們稱為“高海拔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氣壓計”,進而能夠保護整個高山地區的動物區系和生態系統。隨着大熊貓等“傘護物種”保護投入力量,其它同域分布的物種也可以同時得到庇護。雪豹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的頻頻出現,也意味着這一區域的生態多樣性日益豐富,生態保護卓有成效。
四川羚牛
四川羚牛又叫扭角羚,隸屬於偶蹄目、牛科(洞角科)、羊亞科、四川羚牛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四川羚牛是一種高山動物,棲息於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與大部分山地動物一樣,有隨季節遷移的習性,每年7月、8月,它們會爬升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發情求偶。不過,也有一部分四川羚牛會固執地留在一個海拔帶不做垂直遷移。所以,在不同季節,從海拔900米到海拔3500米的山地,都能見到其分布。植物在低海拔的萌發以及9月份高海拔霜凍來臨時,四川羚牛主要選擇在低海拔的河谷雜灌林里和低山灌叢活動。
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學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猴科、仰鼻猴屬動物。在金絲猴中,分別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5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而川金絲猴則號稱“猴界大熊貓”,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21年,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彭州管護總站工作人員進行紅外線相機數據收集時發現,位於回龍溝區域的紅外線相機拍攝到了大量金絲猴活動的圖片和視頻,50餘只“美猴王”現身鏡頭前,這樣的場景極為少見。
岩羊
岩羊(學名:Pseudois nayaur),體型中等,形態介於野山羊與野綿羊之間,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就其體形而言,岩羊很像綿羊,不過它的角不盤旋,而近似山羊,棲息在海拔2100—6300米之間的高山裸岩地帶,不同地區棲息的高度有所變化,但不見於森林及灌木叢中,有較強的耐寒性。岩羊主要以蒿草、苔草、針茅等高山荒漠植物和杜鵑、綉線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葉為食,取食時間不十分固定,白天常時而取食時而休息。
林麝
林麝(學名:Moschus berezovskii)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棲於針闊混交林,也適於在針葉林和鬱閉度較差的闊葉林的生境生活。棲息高度可達2000—3800米,但低海拔環境也能生存。林麝視覺和聽覺靈敏,遇到特殊的聲音即迅速逃離或隱藏於岩石中。它們能輕快敏捷地在險峻的懸崖峭壁上行走,能登上傾斜的樹榦,站立於樹枝上,還善於跳躍,能從平地跳起2米以上。
“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介紹,實際上,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的野生動物遠不止這些。近年來,工作人員多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鏡頭,發現多種珍稀野生動物的蹤跡。與此同時,不少家住附近的村民甚至能與它們“偶遇”,這一現象也彰顯了成都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上取得的豐碩成果。
(圖片由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