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2023年07月06日20:19:49 熱門 1250

近日,常用的地圖軟件已可以檢索到中國台灣省的詳細位置信息,包括街道、建築,甚至小到美食店鋪。細心的網友在台灣省高雄市發現一家山西刀削麵館,老闆娘稱自己祖籍是山東即墨的,婆婆做刀削麵的手藝是山西老師傅教的,歡迎中國大陸同胞去吃面,給大家打折。

不僅是山西刀削麵,網友還在台灣省地圖裡,發現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

山東的水餃。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百度地圖中搜索台灣山東餃子館。來源/百度地圖

四川的燃面、火鍋、麻辣燙。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台灣地圖上的四川美食。來源/百度地圖

福建的魚丸、沙茶麵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台灣地圖上的福建美食。來源/福建發布

廣西的螺螄粉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螺獅粉店在台灣生意火爆。來源/廣西日報社

遊客在台灣省,甚至在台北市,就可以吃遍全國。

台灣夜市,必去美食打卡地

要說領略台灣美食,一個必去場所便是台灣夜市。網絡上常能看到一句話:“沒去過台灣夜市,就不算到過台灣旅遊。”足見台灣夜市在遊客心目中的神聖性。

夜市,出現在唐代末期,宋朝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夜市的記載,除了《東京夢華錄》,還有《都城紀勝》《武林舊事》《夢粱錄》等。《夢粱錄》的作者吳自牧更指出,當時有許多只有夜市才提供的吃食。夜市所提供的美食,常常不是大餐,而是介於“飯”“菜”之間的小吃,為市井民眾提供了較之日常果腹食品更豐富的飲食選擇,吸引人們前來打打牙祭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影視劇中的宋朝夜市。來源/電視劇《清平樂》截圖

據《台灣日日新報》資料記載,早在1908年,有人在鳳山廳旗津天后宮廟前空地設夜市,營業時間為18時至24時。算下來,台灣夜市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夜市在遊客眼中是獨具特色的熱門景點,而作為當地人吃食和休閑的場所,夜市和小吃背後代表的是平民階層的庶民文化。

由北及南,台灣省幾乎每個城市都有熱鬧非凡的夜市。交通便捷、場地空闊、人流密集,便形成了夜市。台北有士林夜市饒河街夜市寧夏夜市等,台中逢甲夜市台南有花園夜市、高雄六合夜市,宜蘭、彰化、嘉義、鳳山、花蓮等各市均有紅火的夜市。

士林夜市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士林舊稱八芝蘭,是溫泉(蕃語)之意。清朝時期實施堡里制,簡化其名為芝蘭堡。清末時因當地讀書風氣興盛,科考人才輩出,於是改稱為“士林”,有“士子如林”的含義。

起初,這裡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從士林的農產品到艋舺、大稻埕的貨物都在這裡交易。時間久了,周邊逐漸形成市集。士林夜市裡的上海生煎包潤餅卷、葯膳排骨湯......都屬於膾炙人口的名小吃。

饒河街夜市的興盛,也因其曾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饒河街的所在位置昔日稱為“錫口”,清代時期,來台船隻常由基隆河到達此處做買賣,攘往熙來、笙歌鼎沸,被稱為“小蘇州”。

寧夏夜市則是台北少數將攤販集中在道路中間的夜市。寧夏路因位於台北城的西北方,光復後即以中國大陸西北方省份“寧夏”為名。“北有圓環”,最初興盛的並非寧夏夜市,而是圓環夜市。

圓環位於台北市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的交叉路口,為大稻埕附近四條道路交會的環狀區域。“埕”在閩南語中有廣場的意思,在清代中期之前只有少數漢人和平埔族在此耕種,有大片曬稻殼用的空地,即是“稻埕”。

二戰時期,侵華日軍在1943年下令禁止夜市,並在圓環中央掘出用以防空救火的蓄水池。1945年戰爭結束,蓄水池被填平,商販又再集中於此。在20世紀70-90年代期間,圓環因擴建失敗、大火燒毀等原因逐漸沒落。不少攤商轉至寧夏路,寧夏夜市逐漸形成規模,在這裡不僅能吃到蚵仔煎蚵仔麵線、台南碗粿等台灣小吃,山東赤肉蒸餃、上海生煎包、蒙古烤肉等大陸美味。

“台灣夜市小吃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許多是地方食物特色的代表,到夜市享用這些家鄉食品,在過去為都市移民聊解鄉愁的方式之一。”(中國台灣學者余舜德,《夜市小吃的傳統與台灣社會》)夜市小吃在中國台灣文化中的份量,甚至令有人認為:“台灣菜就是台灣小吃。”

中國台灣美食,豐富多元的菜系

不論是台灣菜還是台灣小吃,台灣美食的豐富多元都是有目共睹的。美食家焦桐在台灣系列圖書的序言中提及台灣飲食的特色時說,台灣餐飲是文化雜交後所衍生的混合萊。

有中國大陸學者赴台訪學後感嘆道:“在台北徒步隨便走一走,很快發現各家飯館的名字簡直可以說是遍及中華大地。”

雲南麵食館、四川巴適(美食)、海南雞、正宗京菜、東北火鍋、滇味廚房、廣東粥和湘菜館、溫州大餛飩、川湘名菜、廣州燒鵝、北平烤鴨、上海乾面、山東水餃、西藏廚房、山西刀削麵、雲南小吃、湖南臘肉、天津小籠包、重慶烤魚、新疆大盤雞、寧夏手撕雞、青島早點、九寨川味、北平陶然亭餐廳、唐山排骨便當、麗江小館、天山鄉土雞城、開封包子鋪、紹興醉豬腳、峨眉餐廳、福州胡椒餅、川湘館、湘粵菜、蘇杭點心、東北大餅、江浙功夫菜......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台灣地圖裡的美食。來源/百度地圖

而台灣菜系如此之廣、各地美食密度如此之大,離不開背後的歷史背景與地理環境。

明清時期,大量漢族移民前來開墾,閩、粵等飲食習慣是當時的主流。有中國台灣人在陪父親回廈門鼓浪嶼尋根時,便感嘆道:“我非常驚訝台灣的潤餅卷和廈門的潤餅卷是那麼地接近,其他如牡蠣煎、油粿等小吃的口味,在台灣的小吃中都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

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菜又受到日式烹飪影響,並逐漸加入改良後的天婦羅關東煮、生魚片等料理。

隨着1949年以後大量中國大陸籍人士遷入,北方宮廷菜、山東麵食、官派的江浙菜、還有川菜和湘菜,甚至是蒙古烤肉,都在中國台灣逐漸發展起來。

在一些中國台灣著名美食的背後,藏着的是當年老兵們的鄉愁。例如,著名的台灣牛肉麵,便是由高雄岡山眷村的四川老兵發明。老兵利用岡山出產的蠶豆,製造出川味的豆瓣辣醬。將牛肉麵融進豆瓣醬煸炒出的紅油湯里,製作出的川味紅燒牛肉麵。直到今天,高雄岡山豆瓣醬仍十分有名。

同樣,據說台灣臭豆腐是湖南老兵帶過去的,連著名的永和豆漿也是老兵們當時在台北與永和間的永和中正橋畔,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後來才有人以“永和”為品牌,發揚傳統小吃。

在中國台灣,藏着多少祖國各地美食? - 天天要聞

傳統小吃。來源/永和豆漿官網

各省的菜系在台灣進行“交流學習”,甚至創新了一個新的菜系——眷村菜。老兵及家眷們各家做的飯都是自己家鄉的美食,做飯時聞到鄰居家的飯菜味,大家不約而同地“串串味道”,互相分享美食做法。各地味道串着串着,就打開了家常菜的新思路。

飲食,是一種文化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背後不僅是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文化底蘊。有台灣學者曾提出疑問,究竟什麼是台灣菜:“到底是台式熱炒、清粥小菜,還是珍珠奶茶滷肉飯等小吃?這樣的答案似乎不見得能夠獲得多數人的支持。”

梁實秋先生曾說:“台灣地區之飲食本屬閩南系列,善治海鮮,每多羹湯。”著有《閩南飯食》的學者彭一萬也表示:台灣菜是閩菜的自然延伸,吸收了潮州菜、日本菜的元素,也接收了歐美系菜風的影響,但仍保留了閩菜樸素清淡、以海鮮為主的特色。

萬變不離其宗,豐富多元的中國台灣飲食文化背後,依然保留着中華脈絡。正如某台灣餐飲的宣傳語所說,台灣美味體現的是中國風,台灣味,兩岸情。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