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怕自己活太老,因為越老越窮,越窮越慘。在日本,就活生生地上演着這樣的慘劇。日本老齡化現狀下,社會養老金缺口太大,很多老人因為不夠錢安享晚年,以至於退休後還要出來社會打工,做些廉價的活兒,不免讓人心生憐惜。
有人可能會問了:養老需要多少錢,退休金真的不夠養老嗎?我們算了一筆賬,結果是養老最少需要108萬元。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率,則需要 486.2萬元。
養老最少需要籌備486.2萬
養老需要多少錢?不同的生活品質對應着不一樣的數額。從最基本的需求來看,養老的主要開銷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日常生活開支,這是最基礎的生存需要;
二是醫療費,如果無病無痛,醫療費用不需要花費太多。
然而,人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免疫力的下降,難免會有些小病小痛,醫療費用肯定是需要的。如果生了大病,花費可能要大大幾十萬。
我們姑且以一個人沒有發生重疾的情況下,計算一個人養老需要多少錢。
李先生現在40歲,年收入10萬元,按照現在生活月花銷5000元來算,他一年生活費總計6萬。60歲退休活到平均年齡77.62歲,退休後需要的總生活費為108萬元。此外,通貨膨脹是必然需要考慮的要素。至於原因,回頭想想幾年前的1萬元,跟今天的1萬元能買到的東西相比,就知道答案。如果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提升5%,李先生退休後就需要486.2萬元。
這筆錢,我們需要怎樣籌備?社會養老金能滿足嗎?
每月到手退休金1399.7元,跟所需數額相去甚遠社會養老金,只要累計繳滿15年,並達到退休年齡就能領取。具體領多少,由兩個部分來決定。
每月到手的養老金=月基礎養老金+月個人賬戶養老金。
月基礎養老金=(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全部繳費年限x1%;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舉個例子:
假設老王在廣東工作,今年60歲,剛好繳滿15年的社保,每個月的繳納基數為5000元。
個人賬戶儲存總額=5000x8%x180=72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72000÷139=518(元);
基礎養老金=(5000+6756)÷2x15x1%=881.7(元)。
老王每月到手養老金=518+881.7=1399.7(元)。
如果老王繳納養老金滿30年,那麼退休時能領到的金額也跟着翻倍,金額為2799.4元。
每個地方政策不同,算出來的數據會不一樣。此外,不同的退休年齡,對應着不同的計發月數。省月平均工資需要到當地人社部官網查詢。
延遲退休不僅要遲領退休金,還意味着養老金可能變少了
以上算出來的養老金,你覺得,夠一個人養老了嗎?有人可能會覺得,如果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以老王繳納30年社保能領到2799元的情況看,貌似基本的生活開支是夠了的。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按照今年就要出台的“延遲退休規定”,到2045年,不管男女,都要到65周歲才能退休。這就意味着,養老金只能推遲領取。更重要的是,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池子”里的錢會越來越少,到時能領到多少養老金,還是未知數。所以,趁年輕的時候,提前為自己謀好養老計劃,讓老年生活能有一份可以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才是王道。
這筆現金流,建議通過專門的商業養老保險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