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凌的老歌《愛你》引發集體懷舊,周杰倫的演唱會重映刷爆朋友圈,電視劇《風吹半夏》里的《忘不了》,《漫長的季節》里的《再回首》等老歌插曲爆火,近兩年的歌壇又一次湧起熱潮。近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騰訊音樂研究院發布《2022華語數字音樂年度白皮書》,其中提到千禧年與2015年後推出的老歌播放份額明顯提升,是什麼引發了聽歌的懷舊風潮,這對新歌創作又有什麼樣的預示?業內人士各有看法。

、
資料圖 新華/TAKEFOTO
2022年是個音樂懷舊風走紅的“大年”:周杰倫兩場演唱會重映,獲得累計近億人觀看;王心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的亮相,讓《愛你》再度傳播;隨着《聲生不息·港樂季》的播出,《千千闕歌》《世間始終你好》《下一站天后》等老歌重新走入觀眾視線。《白皮書》給出了更加直觀的數據,2022年老歌播放份額飆升至53.4%,漲幅超過8個百分點,這其中還未包括老歌翻唱改編的新作品。
一般意義上,已經推出超過兩年的歌曲,就被認為是“老歌”。該《白皮書》顯示,2022年有效播放過億的老詞曲數量超千首,同比增長近15%。而在製作導向相對市場化、關注大眾聽歌喜好和流行風向、運用短視頻等宣推方式打造廣泛流行作品的新型賽道廠牌,播放過千萬的新歌中,老詞曲的新版演繹佔比高達34.2%,較往年提高了11.2%。而在各年代的老歌中,千禧年與2015年後發行的歌曲播放份額增長最為顯著。
“歌壇興起懷舊風是一個規律性現象,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反覆發生,美國的民謠復興也是一個周期性的循環。”在著名樂評人、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金兆鈞看來,“歌壇懷舊”很常見,值得關注的是哪些時代的歌曲重新翻紅。“我有一個觀點,流行歌曲永遠是屬於年輕人的,一個人一生中最喜歡的歌,大部分是青少年時期聽的歌。”金兆鈞說,當一批年輕人年齡增長,他們在社會上更有話語權,在社交媒體上也越來越有傳播力,也更有實力“掏腰包”支持年輕時喜歡的偶像,自然會帶動一股歌壇懷舊風。
“這裡面有個時間差,二三十年前的老歌、好歌,一般都有重新走紅的機會。”金兆鈞說,在2000年前後,他幫《同一首歌》策劃歌曲選曲,着重推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大受觀眾歡迎,“當時羅大佑、齊秦舉辦演唱會時,不少70後坐飛機也要去看,也是因為那是他們年輕時聽的老歌。”如今翻紅的“姐姐”王心凌以及刷屏的周杰倫,剛好都是90後成長時的偶像,如今90後成為社交平台及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把自己年輕時喜歡的偶像推上播放量的頂端寶座。
當然,如今老歌的翻紅也與綜藝節目的帶動有關。《聲生不息·港樂季》《披荊斬棘的哥哥》等節目的熱播,讓觀眾看到了林子祥、葉倩文等港樂老一輩歌手,也以真人秀的形式讓蘇有朋、任賢齊等藝人重回觀眾視線,當今網友認識了他們的另一面,也帶動了他們作品的重新走紅。
老歌懷舊風的興起也不禁讓人疑問,如今歌壇新歌創作狀況如何?《白皮書》顯示,從2019年至2021年,華語新歌數量一直呈上升狀態,2021年暴增至114.5萬首,但2022年略微回落至101.9萬首。據此數據,騰訊音樂研究院認為,華語樂壇在經歷了多年的高速擴容期後,“卷量”的生產邏輯逐漸失效,“提質減量”成為行業風向。長年研究流行音樂文化的前媒體人墨墨認為,往年部分歌曲的走紅依靠宣發推廣,近一年則更多靠音樂本身實力與網友自發喜愛爆紅,這也顯示出音樂聽眾對歌曲質量要求更高、音樂行業生產者回歸理性的趨勢。
此外,隨着歌曲傳播渠道增多,聽歌的垂直細分越來越明顯,“有人只聽流行,有人只聽民謠,有人只聽搖滾,這是音樂產業發展成熟的表現。”金兆鈞說,但這也導致一個歌手有幾十萬粉絲就很可觀,很難出現當年全民只聽同一個歌手的盛況空前的局面。
(原標題:歌壇好懷舊 流行有規律)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韓軒
流程編輯: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