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國家權威機構公布的第一批100個“中國二十世紀建築遺產“名單中,僅有4個工業建築遺產,湖北華新水泥廠是唯一一個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工業建築,妥妥的雙1號中國工業遺產。
從建廠至今116年,華新水泥廠一直處在行業的最前端,是中國現存生產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業遺存,成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標杆。
華新創立:中國近代最早三家水泥廠之一,水泥工業的搖籃。
1907年清政府因為修築粵漢鐵路需要大量的水泥,商人程祖福應湖廣總督張之洞之招,籌銀購得香港外籍水泥廠一套水泥生產設備,在黃石市黃石港區投資建水泥廠,當時命名為大冶湖北水泥廠。
1909年5月建成投產,年產水泥6萬噸。該廠生產的“寶塔牌”水泥曾先後榮獲南洋勸業會金獎、銀獎及美國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名噪一時。
華新水泥廠舊址全景圖
華新危機:日本三菱公司逼債,如何保住這塊民族工業金字招牌?
由於時局不穩,資金不足,加上國內缺乏水泥辦廠的人才和經驗,導致經營虧損,靠借債度日。程祖福除向清政府地方銀號借銀外,還向日本三菱公司借款日幣72萬元。
1912年底借款到期。三菱公司提出:可再借款給工廠幫助清還債務,條件是必須將工廠交三菱公司管理,否則必須將到期的全部債款一次還清,同時提出封廠的恫嚇。
在得不到政府支持情況下,程祖福仍然拒絕了三菱公司乘人之危的霸佔行徑。1914年3月,他向國內的天津保商銀行借到長期貸款140萬兩白銀,還清日本三菱公司的全部債務,保住華新水泥廠沒有落入居心叵測的日本三菱公司手裡。
華新成長:抗日戰爭和新中國成立給了華新快速發展的機會。
抗日戰爭爆發後,華新被迫遷往湘西內溪山區。在抗戰期間,該廠共生產水泥40多萬桶,成為戰時國防、交通、工業、水利建設的重要供應商。
新中國成立後,華新水泥總部由武漢遷至黃石,更名為華新水泥廠。該廠擁有3台極為珍貴的大型水泥濕法旋窯生產設備,都是在這段時間投資完成的。
其中1、2號窯設備1946年從美國進口,是目前世界上僅有保存完好的濕法水泥旋轉窯設備;3號國產設備“華新窯”1977年正式投產,代表了當時我國水泥行業的先進水平,被國家列為水泥工業的定型設備。
聞名全國的1、2、3號濕法窯生產線
華新貢獻:百年過去,始終站在行業最前端
從1959年建國10周年北京的十大建築,到丹江口大壩、武漢長江大橋、長江三峽大壩這些聞名遐邇的國家重點工程,選用的都是華新生產的優質水泥。
1993年華新水泥廠經過股份制改造,成為我國建材行業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
2019年名列中國製造業企業五百強第275位;
2022年公司銷售收入超過304億元,年產能規模達到9500萬噸,是1907年建廠時產能規模的1583倍。
2018年華新全球最大的萬噸生產線
長江三峽大壩:世界最大鋼筋混凝土重力壩
丹江口大壩
華麗轉身:舊址變身1907文化遺址公園。
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華新這家民族工業搖籃的歷史貢獻。如今,華新水泥廠舊址已經改造成為 “華新1907文化遺址公園”。
公園總佔地面積538畝,主要由:7.4萬平方米廠房設施,卸石坑,聯合儲庫,厚漿池,儲漿池,1-3 號濕法迴轉窯,2000 噸水泥庫,包裝車間等工業遺存組成。
2012年華新水泥廠舊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這些榮譽加身,或許正是對華新水泥廠歷史地位最好的肯定和褒獎。
華新水泥廠舊址:1907文化遺址公園
權威機構評定的亞洲五百強,華新排名第168位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