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鳳梨近年來一直面臨著嚴重的滯銷問題,原因是台當局為了政治操作,拒絕接受大陸的檢疫標準,導致大陸市場關閉。台當局為了應對鳳梨危機,不斷推出各種措施,比如補貼、捐贈、促銷等,但效果甚微。最近,台“農委會”又想出了一個新招,就是讓鳳梨進入學校,成為學生的營養午餐。
這個做法看似是為了幫助農民和孩子們,實際上卻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首先,鳳梨並不適合作為學生的主要食物,因為它含有大量的果酸和糖分,過多食用會對孩子們的牙齒和胃部造成傷害。其次,鳳梨也不是一種營養均衡的食物,它缺乏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不能滿足孩子們的生長發育需要。最後,鳳梨也不是一種安全無虞的食物,因為它可能受到農藥、重金屬等污染,影響孩子們的健康。
台當局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呢?顯然是為了政治利益。台當局想要藉此向大陸示威,表明自己不需要大陸市場,可以靠自己消化鳳梨。台當局也想要藉此拉攏民意,表明自己關心農民和孩子們的福祉。但這些都是虛假的表象,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利益。台當局並不在乎鳳梨是否能夠真正賣出去,也不在乎孩子們是否能夠真正吃得好。他們只在乎自己能否繼續執政和對抗大陸。
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和危險的。它不僅沒有解決鳳梨危機的根本問題,反而加劇了鳳梨產業的困境。它也沒有增加台灣人民對當局的信任和支持,反而引發了社會的質疑和反感。它更沒有提高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和溝通,反而導致了更多的對立和隔閡。最可憐的是那些無辜的孩子們,他們被當局當作政治工具和消費品,犧牲了他們的健康和權益。他們應該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營養,而不是被迫吃下當局的政治操作。
台灣鳳梨危機是一個警示,它告訴我們,台灣這種裹挾民意與大陸對抗,結果反而苦了自己的百姓,甚至於連10歲不到的小學生都坑害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台灣應該放下政治偏見,正視現實,尋求與大陸的合作和共贏,這才是台灣的出路和未來。否則,台灣將會陷入更深的困境和危機,失去更多的機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