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2023年02月17日23:20:12 熱門 1268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蘇區根據地的紅一方面軍從瑞金出發,另有河南、四川、湖南等地區的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主力,也開始從各根據地出發,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征程。

這場歷經兩年,跨越十幾個省的長征之路,紅軍從剛開始的8萬6千餘人,到結束之後卻僅剩六千人,那麼其他人,都去了哪?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長征的圖像)

一、紅軍被迫離開蘇區根據地

1933年的9月,國民黨軍沿着中央蘇區的邊界,發動了第五次圍剿,當時蔣介石天真的認為,這是與共產黨人的最後一戰,不僅調集了100萬軍隊,還有從美、德、法三國購買的150架作戰飛機。

除此之外,此次圍剿,蔣介石自任總司令,在政治上推行“保甲制”與“連坐法”,還對蘇區根據地的經濟、交通加強控制,而軍事方面上他則推行堡壘政策。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反圍剿鬥爭中的紅軍戰士)

在他的指揮下,國民黨的軍隊採取合圍之法,並以守為攻,對蘇區的紅軍乘機進剿,反觀中央蘇區這邊,因為博古與李德的錯誤指揮作戰,導致紅軍屢戰不利,蘇區根據地也逐漸縮小。

而江西廣昌,可以說得算是中央蘇區的北大門,1934年4月10日,國民黨軍集結了11個師的兵力,向廣昌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紅三軍團的戰士,在陣地上已經堅守到了第15天。

如果此時指揮作戰的人是毛主席,他肯定是打運動戰,以運動防禦的方式,去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但可惜的是,毛主席這時已經沒有了軍事指揮權,而作為軍事顧問的李德,並不認同他的作戰方針,到了4月下旬,固守廣昌陣地的紅三軍團,幾乎傷亡殆盡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廣昌保衛戰)

在李德、博古的戰略部署下,已經連續苦戰近十個月的紅軍,在之後的日子開始了更加艱難的防禦作戰,特別是高虎腦一戰,敵軍的數千發炮彈,幾乎把紅軍陣地化為一片焦土

大量的紅軍官兵陣亡,讓此時的中共中央,意識到固守中央蘇區,必然是一條死路,失敗是遲早的事。

其實1934年的五月,中共中央就已經開始考慮,在危急的時候進行戰略轉移,其間還成立了博古、李德、周恩來最高三人團由他們負責籌劃部隊秘密轉移的工作。

同年的7月,由尋、樂、粟三大將才領導的紅七軍團三個師,總計6000餘人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然而在敵人強大的圍追堵截中,紅七軍團艱難轉戰,其主力損失慘重。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作戰中的紅軍戰士)

1934年十月初,中央蘇區核心區域的興國寧都一線,也相繼失守,隨着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之勢越來越嚴,蘇區根據地已經全面陷入被動的局面,為了擺脫絕境,中共中央決定提前戰略轉移。

10月10日的晚上,在江西南部與福建西部交界的丘陵中,中央紅軍的主力部隊已經集結完畢,分別是紅一軍團、第三、八、九軍團、外加上軍委兩個縱隊,以及掩護大部隊撤離的第五軍團,中央紅軍轉移部隊人數應為86859人。

正是這樣一支,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鬥員平均年齡不足20歲,其中14歲至18歲戰士佔80%比例的特殊隊伍,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遠征。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長征路線圖)

二、長征路上的四道封鎖線

為了消滅紅軍,敵人在我軍遠征的路線上,布置了四道封鎖線。

第一道,便是由國民黨上將陳濟棠領導的粵軍,在贛南桃江一線設下重兵,第二道封鎖線,則是由蔣介石的嫡系軍薛岳,在粵北至湖南的韶關仁化一帶設下阻攔。

第三道,在湘粵邊,之後敵人又在湖南湘江設下第四道封鎖線,另一邊,中央紅軍需要從雩都南渡貢水

按照三人團的部署,紅一、九軍團,與紅三、八軍團形成左右之勢,把指揮機關兩翼給保護得嚴嚴實實,另有一、二縱隊居中,而紅五軍團則擔任後衛。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長征)

作為開路先鋒的紅三軍團紅4師,剛開始還算順利,可在江西一帶,卻與粵軍發生了衝突,紅4師雖然把敵軍打跑了,但作為師長的洪超卻不幸中彈身亡,他是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個師級軍官,其結果實在令人痛心。

贛南的第一道封鎖線被紅軍突破,在25日紅軍大部隊渡過桃江,接下來就是乘勝追擊,趕在蔣氏嫡系軍到來之前,突破敵人設置的第二道封鎖線。

可此時的紅軍卻行動緩慢,只因李德、博古等人不願意放棄,轉移隊伍里的兵工廠、印刷廠、印鈔機,以及醫療器械和桌椅板凳等重物,而且光是負責帶這些東西的挑夫就有1000多個。

這樣一支笨重的隊伍,其路程一天也走不了二三十里,但好在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尚存在漏洞,因此紅軍趁着敵方的弱點,快速突破第二道防線,接着紅軍又一鼓作氣,從敵人防守的郴縣、宜章、良田間打開缺口,突破第三道封鎖線。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與敵人對戰)

雖說我軍順利通過敵人的三道封鎖線,但也代出了代價,因為隊伍行動遲緩,在前三道封鎖線上,紅軍戰士分別減員3700人、9700人、8600人,其人數損失2.2萬人

與此同時,當蔣介石得知中央紅軍連破三道防線時,連忙召集部下訂製新的圍殲計劃,構築起第四道封鎖線。

他們準備依託天然屏障湘江天,並調集中央軍和湘軍,再聯合粵、桂兩軍,四路大軍協力包圍紅軍於湘、漓兩水以東,形成一個口袋陣。

面對敵人的精心策劃,以及難以想象的天險,讓此時紅軍在湘江轉移一戰,已經完全陷入被動局面,因此軍革軍委決定將中央紅軍分成4個縱隊,兵分兩路渡湘江繼續西進。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湘江戰役路線圖)

湘江是中央紅軍去往湘西的必經之路,可這樣的一道天險卻讓紅軍付出慘重的代價,1934年的11月27日,到12月1日,紅軍與國民黨軍在湘江激戰了5個晝夜。

戰役之慘烈,使湘江的水都被紅軍戰士的血給染紅了,最終我軍以3萬餘人的犧牲,突破敵人設下的第四防線,也粉碎了蔣介石想把我軍於湘江邊全殲的陰謀

這場悲壯的血戰湘江,有一支堪稱絕命後衛的部隊打得尤為慘烈,它就是紅五軍團的第34師,為了爭取時間讓大部隊通過湘江,這支臨危受命的紅34師,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防線。

從師政員到團政員,再從團長到普通的紅軍戰士,整個紅34師5000餘人,幾乎全部犧牲在那條被血染紅的湘江邊,紅軍戰士們的遺體遍布四周,自此那句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流傳於當地百姓。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通過湘江劇照)

三、紅軍順利會師,卻只剩下六千人

湘江戰役使工農紅軍人數,由過江前的6.4萬人,其折損紅軍戰士過半,損失超過3萬人,不過也是因為此次戰役,讓中共中央意識到“左傾”指揮的危害,

於是,之後的遵義會議上,毛主席於民心所向重回軍事指揮層,他與周恩來、王稼祥成立三人小組,指揮紅軍接下來的轉移行動。

在毛主席的指揮下,於赤水河畔紅軍戰士們放開手腳大幹,一打土城,四渡赤水,而後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等一系列的軍事行動。

在那場飛奪瀘定橋的戰役中,紅二師4團的22名突擊隊員,面對只剩鐵鏈的瀘定橋,他們冒着敵人的炮火與子彈,攀着鐵索沖向火力全開的敵軍對岸,為險境中的同志們殺開了一條血路。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

據倖存下來的紅軍戰士回憶,當年長征路上每打一仗下來,傷亡人數總是以黨團員負傷的人數為多,有時甚至佔到一半人數而其中的430餘人為營以上幹部,師級以上的幹部人數也有80多人,軍級以上幹部有8人。

1935年的6月8日,敵軍在蘆山、寶興一帶設置防線,意圖阻止我軍北上會師,但中央紅軍靠着自身鋼鐵的意志,一舉突破了敵人的防線,進入長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夾金山,並且在北進途中,順利會師紅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爬雪山圖像)

隨後召開的毛兒蓋會議,中央決定北上,於是紅軍開始進入草地,據相關資料記載,長征路上每走的1公里,就有3到4名紅軍戰士犧牲。

可以算是平均每走1天,就有200餘人獻出生命,特別是環境惡劣的雪山和草地,平均1公里就犧牲了近100人的紅軍將士。

長征路上,面對敵人的炮火,有着數不清的紅軍戰士倒下在那漫漫征途上,工農紅軍也從剛開始的8.6萬餘人,到後來抵達陝甘根據地,紅軍人數卻只剩下六千人。

長征途中,不僅有紅軍戰士的犧牲,還有沿路的人民群眾,他們自己忍着飢餓,只為省下食物,給紅軍提供生活物資,結果在幫助紅軍的同時,卻也遭到國民黨軍的殘殺。

5個軍團2個縱隊,86000人的紅軍,長征後僅剩六千,人都到哪了? - 天天要聞

(紅軍過草地圖像)

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和大力支持,紅軍最終才能完成長征,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長征是一條條烈士身軀鋪就之路。

現如今,昔年的長征故地,早已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成了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但如果沒有革命先烈的付出,又哪裡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