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 新京報專欄

2022年11月03日19:29:33 熱門 1220

啟航新征程·二十大報告深度解讀系列之五

理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2022年10月22日,金秋時節,北京慕田峪長城景區內層林盡染。長城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徵。圖/新華社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站在繼往開來的新時代歷史節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我們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前提。而“民族復興本質上應該是民族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沒有文化中國的磅礴力量和精神偉力,是難以及至的。

為此,黨的十八大就確立了文化強國戰略,將文化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重視。十年來,中華文化不僅成為了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聚力,也已經成為在世界舞台展示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標識性精神力量。

理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北京2022年冬奧會資料圖。此次冬奧會上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展示,驚艷了世界。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優秀的傳統文化,給了中華民族發展道路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五千年華夏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從未斷流的文明。在這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

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也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精華。

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斷、經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這是我們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採眾長的文化自信。

隨着全球化的發展,中國深度介入世界,對世界的理解也更為深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對自身文化的理解以及對西方文化的了解,也越來越深透。

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都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也因此,越是了解世界,越是珍惜自身的精華,也越能對自身文化持有自信,也才會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華文化在對待自然、人生和世界的理解和處理上,是獨具智慧的。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着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到今天,我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是偶然的,而是我國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決定的。只有理解了中華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和中國式現代化。

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中華文化,本質也是世界文化。

1993年,《世界倫理宣言》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全球倫理的基石,放到了重要地位。其共識是,孔子的這一思想有助於國家間、宗教間、民族間、社群間、個體間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與溝通。

也由此可見,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華文化應為也能為人類文明共同體貢獻不可或缺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理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2022年10月13日,山東濟南市槐蔭區張庄小學老師指導剪紙,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圖/新華社

兼收並蓄促交流,世界不同文明理當和諧共生

“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但是,在當前西方中心主義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文化多樣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種情勢下,當今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力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面對西方的意識形態污名化和硬實力圍堵,中國站在道義制高點上,從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的高度,超越某些西方國家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自私的保護主義偏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着創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各種文明本沒有衝突,只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

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為此,十九大報告也特別提出,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

文明交流互鑒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我們要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9年,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學互鑒作出更為系統、深刻的闡述,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人類只有膚色語言之別,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危險的。

每一種文明都紮根於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

我們應秉持平等和尊重,摒棄傲慢與偏見,加深對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異性的認知,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理解中華文化,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 新京報專欄 - 天天要聞

2022年10月13日,山東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一家“非遺工坊”,手繪師在直播推介文創作品,其相關產品已遠銷海外。圖/新華社

中國故事要講好,可信可愛可敬就是文化中國

在今天,在這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關口,更需要我們站穩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國形象里的可信、可愛、可敬,三者是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的,是文化中國被具象化的一體三面。

可信,是指中國的所言所行都是可以信任、值得信任的;可愛,是指中國在情感上是可親、可近的,是能贏得世界人民的良好情感反應的;可敬,是指中國有大國擔當,是值得尊敬、敬佩的。這三者統一,便是一個可感可觸的立體中國。

當然,世界本就崎嶇不平,當前又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把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傳播到世界中去,在空前分眾化的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困難和挑戰也是空前的。

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的事情,還沒本事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也有了解、理解、認同中國的願望。這既得益於這些年我們國家的發展進步,也跟我們所做的大量文化“走出去”工作直接相關。

從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到首倡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到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積極搭建文明交流互鑒平台,向世界闡述中華文明觀。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驚艷全球,到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潮成為新時尚、文博創意產品成為新網紅,中華文化以其獨有的審美風範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我們還致力於把“一帶一路”建設成文明之路,推動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構建人文共同體……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一個文化大國的責任擔當。

“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前提是知己知彼。而且,知己知彼兩方面都很重要,都需要真正做到。

尤其是在當前,全球進入史無前例的公共傳播時代,講故事的主體特別多元。在互聯網空間里,如何繼續推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8·19”講話中就指出,要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

互聯網空間為人們認識中國和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渠道和空間,也為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台。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中國不能缺席,並且必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在當前全球政治“去全球化”逆流中,作為全球化主角的中國,更要主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虛實交融交互的世界,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這實際是對我們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內,要延續好我們的歷史文脈,保留住中華的文化基因,讓其真正成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對外,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自信包容、互學互鑒,共建人類文明共同體。

我們也完全有這個文化自信,在人類文明共同體中,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一定如我們所願,也如世界所期。

撰稿 / 張濤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 / 何睿

校對 / 付春愔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