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世界盃在阿根廷舉辦。我們都知道,這一年,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新中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這一年,央視首次在國內進行了世界盃賽事的轉播。雖然,從此後的媒體報道來看,當時央視並沒有官方授權,而是盜用了國際廣播衛星的公共信號,但卻無法阻擋國人對足球世界的渴望。在電視機還是“稀罕物”的年代,幾十人圍住一台電視看球的情況隨處可見。
世界盃前一年,中國高考重新恢復。1978年的高考中,出現了“北京夏至時,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什麼季節?”而答對這道題目的人,屈指可數。前《人民日報》讀書版主編袁晞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是因為看了世界盃才知道南北半球季節剛好是相反的,他幸運的在剛剛恢復的高考中答對了這道地理題。
看來,在當時那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觀看世界盃比賽還是有用的。
其實,1966年夏天就確定1978年世界盃在阿根廷舉辦,畢竟作為南美大國,阿根廷與巴西是最有資格舉辦世界盃的。
不過,阿根廷自己不爭氣,經濟急轉直下,到70年代經濟已經接近崩潰,經濟急轉直下,讓社會矛盾凸顯。1976年3月24日凌晨1點,軍方的直升機降落在阿根廷總統府,一隊士兵帶走了時任阿根廷總統伊莎貝爾·貝隆。
兩個小時後,阿根廷全國的電視台、廣播電台在軍樂背景的加持下宣布,新總統為陸軍總司令魏德拉將軍。然後全國戒嚴,進入緊急狀態!
不過,軍人執政的水平比女人高不了多少,阿根廷經濟繼續惡化。為了重振經濟,魏德拉將軍決定押注世界盃。世界盃不僅要辦,還要大辦特辦,並且阿根廷必須奪冠,這樣就可以提振人們的信心,同時,將民眾的注意力從經濟轉移到足球。
然而,由於阿根廷軍方政變,加上國內經濟蕭條,國際足聯和世界上反對阿根廷舉辦世界盃的聲音很多。上屆荷蘭球星克魯伊夫就拒絕參加這次世界盃。
阿根廷軍政府很着急,派出海軍將軍兼阿根廷足球主席的拉科斯特積極斡旋,最終得到了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巴西人阿維蘭熱的支持,保留阿根廷1978年世界盃舉辦權。
阿根廷為了世界盃舉辦權,付出的代價很大。軍人政府承諾加碼7億美元,這是舉辦世界盃原定預算的10倍,也是阿根廷政府全年支出的10%!
軍政府花了這麼大代價,阿根廷必須奪冠,否則就虧的太大了。阿根廷政府找來放蕩不羈的“朋克”少帥梅諾蒂。這位號稱“足球哲學家”的36歲主教練是個自由主義者,左派份子。他的足球理念就是要速度、要創造力,場面要好看,要精彩。這種理念正好與軍政府熱血的風格相似。
梅諾蒂為了能拿下1978年的世界盃冠軍,對阿根廷球員採取了“慘無人道”的做法。他說服阿根廷足協,禁止阿根廷28歲以下球員轉會到海外踢球,直到世界盃結束方可解除禁令。而球員被送到隱蔽的場所,早早地進行封閉訓練。
由於世界盃花費巨大,阿根廷國內反對的聲音也很多,大批學生,工會骨幹,知識分子走上街道,而軍政府毫不手軟,數據顯示,阿根廷國內至少有3萬人“人間蒸發”。
1978年,除了東道主阿根廷不太平,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能夠享受和平了。因此,這一年世界盃預選賽參賽隊伍,歷史性突破100支球隊。
另外,本屆世界盃首次設立公平競賽獎;首次引進了點球大戰的方式決定比賽勝負;首次將最佳球員的評選分為金、銀、銅球獎三種等等。
最終,阿根廷、聯邦德國、荷蘭、巴西、意大利、法國、瑞典、墨西哥、匈牙利、波蘭、蘇格蘭、西班牙、奧地利、法國、伊朗、突尼斯殺進世界盃正賽。
比賽開踢,第一輪小組賽,阿根廷2勝1負出線,但是第二輪,他們與巴西分在同組。那時候的比賽,第一輪4個小組踢完,前兩名出線,8支球隊再次分為兩個小組,小組第一晉級決賽。
阿根廷與巴西、波蘭、秘魯同組,阿根廷0:0戰平巴西,巴西3戰拿到7分,6個進球,5個凈勝球。對阿根廷有利的是,阿根廷對陣秘魯的比賽後踢,阿根廷前兩場踢完,4分,2個進球,2個凈勝球,最後一輪對陣秘魯,必須打進5球才能晉級決賽(那時候不比凈勝球,只比進球數)。
最終,這場比賽阿根廷6;0大勝秘魯,很明顯,秘魯踢的漫不經心,甚至有兩次故意製造烏龍,結果被門柱擋了。更詭異的是,秘魯兩次錯過空門機會,而秘魯頭號球星貝拉斯克斯更是在第52分鐘便被早早被換下,令人匪夷所思。
有意思的是,在阿根廷與秘魯比賽開打之前,阿根廷總統魏德拉將軍陪同美國的基辛格“友好造訪”秘魯隊更衣室。魏德拉將軍更是在秘魯球員面前大談特然“拉丁美洲大團結”。
事後,秘魯媒體爆料,阿根廷用3.5萬噸糧食和5000萬美元的貸款資金換得了這場勝利,但是當事雙方都否認了,媒體也拿不住足夠的證據。
決賽,阿根廷對陣缺少了克魯伊夫的荷蘭隊,有人說克魯伊夫為了抵制阿根廷軍方政變,用不參賽抗議。也有人說,克魯伊夫世界盃前收到威脅,他的家人被綁架了,不得不退出國家隊。
不過,即使沒有克魯伊夫,阿根廷仍然贏的不輕鬆,荷蘭人屢屢創造機會,要不是阿根廷門將菲洛爾狀態神勇,多次化險為夷,阿根廷在家門口就輸了。
阿根廷又在進攻中傾盡全力。終於在第38分鐘,阿根廷主場取得領先,前鋒肯佩斯禁區內抽射破門首開紀錄。
就在阿根廷距離奪冠越來越近的時候,荷蘭在下半場的一次換人發揮了作用,第82分鐘,替補登場的納寧加突然出現在禁區,並接到隊友妙傳頭球破門,將比分扳平。
而90分鐘,蘭森不倫克的射門幾乎讓所有阿根廷人窒息,但門柱這一次挽救了阿根廷。
雙方戰成1比1平,比賽被拖入了加時賽。加時賽階段,阿根廷如有神助,在沒有給荷蘭人機會,最終,東道主阿根廷隊在決賽中經過加時3-1取勝荷蘭,成為烏拉圭、意大利、德國、巴西、英格蘭之後,第六支獲得世界盃冠軍的球隊。
不過事後,有人爆料阿根廷球員服用興奮劑,但是這種事情,在軍政府時期是沒法檢測的,最終,1978年世界盃,在各方質疑聲中結束,這屆東道主奪冠,成為世界盃歷史最具爭議的一個冠軍。好在後來馬拉多納在1986年再次帶領阿根廷奪冠,才堵上了阿根廷偽世界冠軍的悠悠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