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這份報告,揭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戰國時代,未來競爭太慘烈

2022年11月01日04:32:11 熱門 1975

12月中旬,IDC發布了《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廠商評估2021》報告,報告顯示,卡奧斯、樹根互聯、華為雲、阿里雲、徐工信息、PTC(美國參數技術公司)這六家公司位於國內工業互聯網平台廠商的領導者象限。

IDC這份報告,揭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戰國時代,未來競爭太慘烈 - 天天要聞

IDC報告還顯示,除了位於領導者象限的6家工業互聯網領先者之外,國內工業互聯網的主要玩家還包括研華、藍卓、百度智能雲、東方國信、紫光、聯想等。

這份報告由IDC歷時半年,調研了近30家相關廠商、訪談近30家最終用戶之後,選擇15家符合IDC標準的平台服務商入圍。

此前,麥肯錫預測,工業互聯網在2025年之前每年可產生高達11.1萬億美元的收入。另根據AII(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布的統計結果:“初步統計,我國當前有269個平台類產品,裝備、消費品、原材料、電子信息是主要應用方向”。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講話中指出:“平台培育方面,工業互聯網平台數量快速增長。目前,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區域平台超過50家”。

IDC的報告把其中6家平台廠商放在領導者象限中,意味着隨着近期一系列工業互聯網利好政策落地,這一領域也迎來了競爭極為慘烈的戰國時代。


對IDC報告結論的重新劃分

IDC報告的結論里,除了位於領導者象限的廠商,就是位於主要玩家象限的廠商,區分度不大。如果換一種劃分方式,或許能夠更加直觀的看到目前中國工業互聯網廠商的排名現狀。

我們在IDC的原圖上加傷四條斜線,可以將IDC的分類法更加細化。

從中可以看到,樹根互聯和卡奧斯位於第一梯隊,阿里雲、華為雲、徐工信息、PTC位於第二梯隊,研華、藍卓、百度智能雲位於第三梯隊,東方國信、紫光、聯想、格創東智位於第四梯隊,忽米和奇雲科技位於第五梯隊。

IDC這份報告,揭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戰國時代,未來競爭太慘烈 - 天天要聞

這樣劃分是殘酷的,但更能反應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現狀:頂級玩家少,中間態玩家較多,更多的位於第四第五象限的落後玩家充斥着市場。

那麼,位於第一梯隊的樹根互聯和卡奧斯,能領先多久呢?


領先優勢能保持多久?

IDC報告中的位於領導者象限的六家工業互聯網廠商各有特色,這些廠商主要分成三個流派:

一是以樹根互聯、徐工信息、卡奧斯為代表,主要是從工業製造企業內生出來的工業互聯網企業;

二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

三是以華為雲、PTC為代表的IT廠商。

老牌工業製造企業以海爾等為代表,他們的優勢非常明顯,即在工業Know-how以及專業技術上有着深厚的行業積累。工業領域每個細分行業應用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台設備,由於工況差異其劣變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不懂行業,即使企業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將數據製成了各種精美的圖表,看不懂數據背後的意義,也就產生不了有價值的洞察。傳統工業巨頭們憑藉為各個細分行業用戶提供解決方案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其他派別企業難以跨越的壁壘。

互聯網企業以阿里等為代表,它們在雲計算、大數據分析以及軟件服務等方面有着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和工業企業相比,互聯網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定義更泛,比如阿里曾經力推的C2M,即是把產品從研發、生產到、消費再到反饋、迭代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全都考慮了進來,重點在於產品生產出來後消費者的反饋如何能影響廠家再次迭代、改進產品。而他們本身積累的海量C端數據則是其最鋒利的破圈利器。

傳統IT軟件企業以聯華為等為代表,他們的優勢和互聯網企業頗有相似之處。在許多業內人士對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未來構想中,其應該類似於手機應用商店,裡面有各種用途的軟件可供工業客戶去下載和使用——或許是用來監視能源消耗,或許是用以保障系統的數據安全,亦或是進行設備的預測性維護,對IT企業而言,App開發可是其老本行,做起來可謂輕車熟路。

具體來說,互聯設備是工業互聯網的立身之本,誰接入了成規模的關鍵設備數據乃至相關的生產過程數據,誰就掌握了工業互聯網建設的先機。

提供可復用的高附加值分析優化功能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核心能力,基於設備和過程數據,提供行業深度應用,充分利用AI分析技術,實現高附加值的優化功能。

發展開放的賦能生態是工業互聯網成功的必要之路,以經過驗證的工業互聯網平台,賦能建設生態,以更低的技術門檻和更快速的驗證實踐換來用戶可以更專註於自己的行業領域,獲得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位於IDC領導者象限的六家廠商各有所長,而且不是在同一個維度上競爭,因此,這一格局或將持續數年。

根據我們對IDC結論的重新劃分,暫時領先於其他廠商的是樹根互聯和卡奧斯,都來自工業製造企業。他們依靠良好口碑的家電產品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因此開創了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製模式,把工業互聯網和用戶需求進行了有效對接,讓用戶能夠參與全流程設計,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差異化,並匯聚各方生態資源,實現生態持續進化。他們的領先地位來自於他們對行業幾十年的深耕,短期內恐怕難被撼動。


主要玩家追趕無望

從IDC報告來看,還有不少工業互聯網領域的“主要玩家”,包括研華、藍卓、百度智能雲、東方國信、紫光、聯想等。

根據我們新的劃分,這些“主要玩家”主要位於第三梯隊及之後,叫做“主要玩家”是IDC給這些廠商留了面子,其實這些廠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並不“主要”,甚至可有可無。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較為有代表性的廠商施耐德電氣看來,工業互聯網不是IT版、雲版的SCADA,而是在新湧現的、需要提供更廣泛的接入場景和需要高附加值分析優化場景時實現價值的系統,它吸收了最新的IT技術,融合現有的OT技術和行業深度應用,由於其在雲架構技術所提供的PaaS平台性開放功能,能夠支撐更多的低代碼生成定製化應用App,所以被譽為工業的操作系統。

基於IT/OT系統融合的新趨勢,在過程工業成熟的DCS系統以及離散行業廣泛應用的PLC+SCADA系統的基礎上,工業互聯網平台正在成為傳統工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的一個良好補充。

換句話說,這些“主要玩家”目前對工業互聯網的探索,都還在門外,沒有介入到工業製造生產環節的核心。

尤其是以百度云為代表的互聯網雲廠商,想要追趕頭部玩家就更難。一是互聯網雲廠商不懂工業本質,二是其業務模式也不支持這類廠商進入工業本質。懂AI的百度,因為不懂工業,必然無法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成為主流。

但如格創東智這類工業互聯網廠商,由TCL製造企業內部孵化,則更有可能在未來實現逆襲。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工業,不是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的“三座大山”

工業互聯網時代正披星戴月地光速奔向我們。

向上對接工業優化應用,向下連接海量設備,工業互聯網平台憑藉先進的計算架構和高性能的雲計算基礎設施,能夠實現對海量異構數據的集成、存儲與計算。解決工業數據處理爆炸式增長與現有工業系統計算能力不相匹配的問題,加快製造業以數據為驅動的網絡化、智能化進程。

但工業互聯網發展路上還有“三座大山”:

一是網絡協議。不同工業設備之間的連接,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各種不同時期,不同品牌,不同協議的工業設備,如機床、熱處理設備、自動生產線、柔性生產線、專機設備等,都有不同格式的數據通信協議。每家生產設備的企業,都是按照自己設備的功能需求第一優先來開發設備接口協議的,是否需要與其他企業的設備兼容,並不在首先考慮之列。根據從事設備聯網二十多年的亞控公司資深專家鄭炳權介紹,若要上述設備彼此之間無障礙的通信對話,至少需要5000種以上的各種通信協議。而且這是一個漫長的沉澱與積累過程。

二是知識壁壘。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工業革命的最大成果之一是行業/專業細分。不同行業/專業有不同的細分技術和獨門專業知識。即一個再成熟的電子產品工業互聯網平台,也不太可能被航空企業採用;一個再好的醫療設備工業互聯網平台,也不太可能被工程機械企業採用,因為在“別人家”的平台上,沒有本行業/專業的應用場景和支持這些場景的工業APP。

三是平台互聯。國內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有這麼多,這些“平台”之間能不能相互聯接?答案是“無法聯接”。那麼工業互聯網平台的諸侯割據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戰國時代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最後能夠結束。

工業互聯網行業熱到冒泡,其成效卻十分慢。在習慣了“互聯網快節奏”的時代下,大多數看客們總覺得霧裡看花,甚至質疑這個所謂上萬億市場、數倍於消費互聯網效益的工業互聯網到底是不是個“偽風口”,帶來的將是春藥般的速效還是春天的萬物復蘇?

與消費互聯網不一樣,工業互聯網對工業沉澱的要求之高決定了它無法單純複製這樣的速食思維,在幾年間就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並實現效益的指數型賦能。

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道阻且長,則製造業升級前路漫漫,終究未來可期。

IDC的這份報告基本上劃定了未來五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平台廠商的市場格局,在這一領域,“慢”是一種生產力。


近年來工業互聯網政策梳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積極穩妥發展工業互聯網,並將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提出打造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標準體系、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工業軟件研發應用,培育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推進“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產業生態建設。

最近三年,國家在不同層面發布了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政策,要求加快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強調5G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將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重磅政策:

IDC這份報告,揭開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戰國時代,未來競爭太慘烈 - 天天要聞

從這些政策導向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市場競爭的規則和平台已經搭好,接下來就等着各家企業登台唱戲了。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