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俄烏衝突雙方陷入膠着狀態,雙方之間頻繁發生的攻防戰中,有一種武器成為戰場上的“明星”,那就是在戰場上無所不在的無人機系統。特別是近段時間,烏克蘭上空漫天飛舞的“小摩托”,令烏政府煩不勝煩,也給了美國人極大的啟發。
10月28日,《環球時報》轉載美國媒體的報道稱,在美軍新財年預算報告中隱藏了一個龐大的“超級蜂群”無人作戰項目,主要是為了應對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而這個項目,主要的靈感來源還是來自烏克蘭在戰場上挨到的毒打。
根據美國媒體披露,美軍所謂的“蜂群”無人機之間,擁有在飛行中自行感知周圍環境,了解彼此間的距離有多遠,並使用算法避開障礙物。而更高級的版本則是利用人工智能來協調任務,例如展開搜索或者執行同步攻擊等等。
美軍當前正在砸錢的這個“超級蜂群”項目,就是希望將每架無人機變成一個作戰單位,擁有像飛行員那樣有獨立自主的、對周邊環境的感知、識別和判斷並自主展開攻擊等能力。一旦美軍這一項目研發成功,這些無人機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將能起到很多作戰飛機的作用。
針對現有無人機體積和載荷太小、速度和航程嚴重不足等缺陷,美軍計劃研發一種大型無人機充當“空中母艦”,用於將“蜂群”無人機攜帶到作戰任務區域,然後釋放展開搜索和發起攻擊。如果美軍的這個項目研發得以成功,將繼續維持美軍的技術領先地位。
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當下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如何對付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這種完善的作戰體系,完全具備拒敵於千里之外的能力。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軍包括航母、轟炸機在內的作戰武器,無法再靠近距離中國本土數千公里的範圍,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所有軍事基地,也有可能會因遭到導彈攻擊面臨癱瘓。
美軍鼓搗這個“超級蜂群”項目,號稱可以擊穿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是其能否在亞太地區打敗中國軍隊的關鍵。不過,這個項目成功所要面臨的問題,包括高昂的成本、以及需要突破更加複雜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的技術瓶頸等等,實在是不要太多。
最有可能的是,美軍所謂的“超級蜂群”項目“爛尾”,而中國的“蜂群”卻成功上天。這樣的事,這些年不斷發生在高超音速導彈、電磁武器等諸多領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去工業化幾十年,生產製造能力實在是太拉胯,有想法沒辦法的事比比皆是。
正如當年奧巴馬召集蘋果、英特爾等企業老總,商討製造業重返大計時,喬布斯簡單地舉了一個例子說,蘋果需要的模具工程師,美國最多能召集他們開會的一間房子,而中國瞬間就能找到一足球場。另外,中國一年培養的理工科畢業生是美國培養的10倍還要多。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美軍“超級蜂群”項目最終研發成功,屆時要面對的不但是中國更加先進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還有更加龐大且智能的“蜂群”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