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梨花、李花、櫻花……走進各大高校,滿眼都是搖曳生姿的春花,滿鼻都是花兒的幽香,令人沉醉。








花兒在春風中盡情綻放,別看它們不發一語,但它們都有各自的花語,向我們娓娓訴說它們的故事。所以,我們賞花時也要懂得花語,花語是構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語雖無聲,但無聲勝有聲,其中的含義和情感表達甚於言語。

桃花

桃花的花語有宏圖大展,桃李滿天下,桃花運之義、愛情的俘虜等。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的這首《題都城南庄》,寫出了花開依舊、人世無常的恍惚、追憶之感。
關於桃花的傳說
傳說一
夸父追日,臨死前將神木拋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國最早的春聯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稱桃符,到今民間還認為桃木製品可驅除鬼怪,辟邪。而桃則寓意長壽,給老年人祝壽,送上一盤壽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長壽。

傳說二
在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吃了頭等大桃,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體健身輕”。正因為此,桃子被稱為“仙桃”、“壽桃”。在《西遊記》里,天宮裡的王母娘娘做壽時,就曾設蟠桃盛會招待群仙。這雖然是神話,也說明桃決非一般水果可比。至於齊天大聖孫悟空,以及他的子孫們,均是以桃為糧食。
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裡總是拿着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蒸桃形的饅頭,或實心、或空心裏面填餡,做成圓饅頭狀,在頂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從上至下軋出一個桃形槽來,將桃尖略微彎曲,再染成紅色,上籠蒸熟,“壽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獻給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杏花

杏花的花語是嬌羞、疑惑、少女的慕情。
以杏象徵幸福,因為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同時因為杏花非常美麗,常用以象徵美麗的少女。而杏仁則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語常說“柳葉眉,杏仁眼”。
杏原產我國,估計起碼也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了,在公元前685 年問世的《管子》一書中,就記載說:“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我國古農書《大戴禮記·夏小正》中談道:“正月,梅、杏、囿、桃則華”,“四月,囿有見杏。”
王安石曾寫道:“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作塵。”
迎春花

迎春花的花語是相愛到永遠。
迎春花是百花之中第一個盛開的,故此得名。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並稱為“雪中四友”,是我國傳統花卉。
梅花

梅花的花語是堅強、忠貞、高雅。
梅花是群芳之首,在傳統文化中象徵著高潔、堅貞的品格。自古為文人墨客所鍾愛,在傳統文學、繪畫藝術中有着極為重要的地位。
現如今,春季踏青賞梅,也同樣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
櫻花

櫻花的花語是熱烈、純潔、高尚。
櫻花原產於我國的喜馬拉雅山脈,在盛唐時已有普遍栽植。
白玉蘭

白玉蘭的花語是高潔、芬芳、純潔、純潔的愛。
白玉蘭,在群花之中屬於那種人見人愛的大家閨秀。春來花開之時,白花滿樹,芳香四溢。那潔白而高貴的姿態,正是在提醒我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紫藤花

紫藤花的花語是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
當紫藤花在庭園的棚架上蔓延生長,舉目之處,萬紫嫣然。垂墜而下的枝蔓花朵,隔絕了內與外,建構出一個獨特的環境,漫步其間,自成一個世界。
油菜花

油菜花的花語是加油、奉獻。
初春時節,農村的田間地頭往往都能看到油菜花。
杜鵑花

杜鵑花的花語是永遠屬於你。
杜鵑花開的時節,在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海里,奔跑、嬉笑、互相追逐。
薔薇

薔薇的花語是美好的愛情。
兒時,常常能在路旁的灌木叢中發現野薔薇,白色的,充滿了生機。長大以後,會在逛公園的時候,不經意間瞧見它們,依然美麗,只是會帶有一種莫名的傷感。
牡丹

牡丹的花語是圓滿、富貴。
牡丹的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
紫薇花

紫薇花的花語:沉迷的愛。
蒲公英

蒲公英的花語:無法停留的愛。
鬱金香

鬱金香的花語:熱情的愛。
來源:新華網、花藝人生微信公眾號、方文慢生活微信公眾號、常見花語大全微信公眾號、闊遠網絡微信公眾號、綠助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