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2022年10月13日14:32:40 熱門 1190

佩洛西竄訪台灣,一場各方串謀的鬧劇,落幕之後,一地雞毛。

亮的是什麼牌?

中國大陸的反制路徑已經清晰,一定程度上,是佩老太逼着中方出了一張牌。“軍演困台牌”雖然不是唯一對付美台的牌,亮明這張牌卻會讓美台在今後的“反封鎖”準備應對上更有針對性。

但話說回來,也只有中國綜合實力到達足夠強度,才敢於亮牌,不懼對手的破解。說到底,最大的威力在於“震懾”二字。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在祖國統一的進程中,離不開國防軍事能力的保駕護航,但各方純軍事火併,其實是最慘烈的一種方式。在震懾下,不戰而屈人之兵終將成為統一之路。

這離不開對台灣精確、深邃的研究。過往太多的思維定式是軍事強攻,包括登陸作戰,對於一個島嶼而言,最難、死傷最大的方式就是搶灘登陸。

確實,過去中國並不算強大的實力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如今的中國大陸,正在實現的是一個憑藉足夠的武統能力達到最終和平統一的目標。

台灣是一個島,島嶼最大的生存依賴是依靠運輸,基於這個判斷,就能順理成章得出結論,圍困、封鎖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路徑依賴。

經濟是一切的根本,沒有經濟就沒有民生,戰鬥力也就自然瓦解,無法持久。

佩洛西訪台後,祖國統一進入可感可知、肉眼可見的實質性階段。

具體分為2條主線:環島軍演和經貿壓力測試。

軍演在佩洛西離台後10分鐘啟動,後者則更早,在8月1日就已啟動,一口氣禁止台灣多家食品廠的產品進口到大陸。依照過去的案例來看,這些反制都不會淺嘗即止,一波過了就沒,而至少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既然大陸把這張“系統控制牌”亮明了,就要測試出它的威力和效果才會中止,否則就是對這張牌最大的浪費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在經貿上的測試,一般是指禁止對方產品進口的力量。這方面,大陸擁有遠勝於台灣的籌碼,除了出口到對方市場金額的絕對值與比重不同外,和經濟規模大小也密切相關。

大陸海關數字,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約2500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24.7%;台灣從大陸進口總額783億美元,增長30.4%。台灣享有的貿易順差達1717億美元。從絕對金額來看,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金額遠高於大陸出口到台灣的金額,這代表大陸的籌碼較多,從數值上看起碼一倍有餘。

從佔比來看,更可看出雙方手上籌碼的差距。對大陸出口佔台灣總出口的比重高達42.3%,但大陸對台783億美元的出口,只佔其整體3.36萬億美元出口的2.3%。如果再考慮到出口占GDP的比重:台灣出口佔GDP比重已達7成,大陸則僅有不到18%,大陸經濟規模又是台灣的23倍多,這些數字清楚看出彼此的籌碼多寡與差距之大。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要拿芯片說事了。

雖然有人認為台灣在科技領域,特別是半導體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必要時台灣可禁止半導體輸出到大陸,“給對岸一點顏色看看”。不過,從美國主導對華為的半導體禁運案例來看,雖有影響但都不能把中國徹底絆倒。如果認為靠芯片就能捏住大陸發展的命門,就徹底打錯算盤。反而可能因此遭來更多大陸的反應,從籌碼與數字來看,誰吃虧更多,受傷更重,不言自明。

不看數字,只在口上高喊要“反制大陸”的“台式義和團”,可以勇敢地去反制大陸,但前提是要學好數學,懂點兒經濟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島嶼型經濟體”

經貿戰,不是台灣這個“島嶼型經濟體”可以承受。

連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都難討到便宜,台灣就趁早斷了這個念想吧。

從反制手段上來說,大陸主要會是針對農產品、食品之類作為打擊對象,原因也非常簡單又單純:食品的替代性最高,吃不到台灣石斑魚虱目魚鳳梨釋迦,有多嚴重?可選擇的品種多的是,買不到台灣知名的統一食品又怎樣,大陸本土品牌難道不香嗎?

說到底,開放大陸進口市場本身就是惠台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對方要拿經貿當武器,那“惠台變窮台”也是分分鐘的事。

農產品、食品之外,也可以延伸到其它工業產品,最極端,衝擊最大的當然是廢除兩岸間的ECFA。對於仍在延續的ECFA,體現的是大陸最大誠意與善意,但這種基於“一家人”情感基礎的善意與誠意並不是可以無底線被傷害。

這次,是否會走到停ECFA,還要看台灣殘存多少政治理性與經濟理性。

在逐漸測試壓力的過程中,大陸確實也沒必要“把子彈一次性全打光”。

從大陸過往在貿易上的一些措施安排來看,都是有選擇性、精準打擊,基本上避開對內部經濟、供應鏈、就業等有影響的產業,專打替代性高、沒了也不影響本身的產業。從這方面,台灣內部各產業、企業,可自行評估自己的份量,是屬於打擊對象還是安全名單?

還有在大陸的台商,最好搞清楚自己吃的是什麼飯,用的是哪裡的鍋,心裡要有譜,不能既在大陸這邊吃飽,還要跑去蹭佩洛西的午宴,和碩就自己掂量吧。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脆弱性

從軍事上來說,島嶼易守難攻,但從經濟上來說,命懸外部應援,具有天然脆弱性,特別是在能源領域。

通過這次軍演,這個脆弱應該已非常明顯。演習會影響到台灣對外的海空運輸,台經濟部門信誓旦旦,島內包括煤炭、石油或天然氣等能源都儲備充足,有足夠的“安全存量”,各項油存量約為800萬噸,安全存量可達146天;天然氣安全存量也有11天,在7天以上的法定安全存量規定。

這是台當局為了避免引起恐慌而作的“安民告示”,但如果真的認為可以高枕無憂,而看不到隱藏的風險與危機,那才真是自欺欺人,愚民政策。

過去,台灣供電比例維持4成煤電、3成天然氣、2成核電、1成其它(油、水力等),這個比例是綜合考量成本、功效、安全可靠性、可持續性、環保、經濟承受性、經濟價值等因素。

環台灣軍演與經貿壓力測試同步,讓“島嶼型經濟”脆弱性徹底見光 - 天天要聞

從各種發電燃料安全存量來看,不難看出其中潛藏的風險:燃煤存量可供電廠運轉30-45天,核燃料棒的安全存量可達1.5年,天然氣的安全存量,夏天只有7天。

而台灣原本就缺乏能源,99%的能源仰賴進口;每種進口能源的安全存量不同,天然氣算是安全存量最低的能源,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自己都承認,只有10-11天左右的安全存量。但在蔡當局的能源政策中,卻偏偏要把天然氣供電比例提高到5成,增加脆弱性,究竟是自作聰明還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全球經濟趨勢都在急速往下走,台當局卻選擇多行不義,給兩岸關係帶來巨大紛擾,這是在消耗本已殘存不多的兩岸好感度。

兩岸和平、來往正常時,這些都不是問題,但現在已經轉入僵局,後勢也不再被看好。

台灣年初預測有4.42%的經濟增長率,如今看來,能“保3”就算奇蹟了。

解放軍演習,直接來了一次“環島”,雖然還不是一次嚴格意義的封鎖,但這座“番薯形堡壘”是否還是所謂的天然屏障?

東風烈焰和經貿測試下,一切都將現形。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