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作為我國的新聞輿論機構和思想文化陣地,從創辦至今,帶來了一批又一批讓全國觀眾喜聞樂見的優質節目,經久不衰,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央視的“神州風采”欄目可謂風靡一時。
1994年的一天,江蘇常州的一位耄耋老人正和往常一樣,在家裡觀看着最新一期的“神州風采”節目,這一期講述了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傳奇人生。
當熒幕上放出女飛行員曾經參加飛行訓練、駕駛飛機的場景時,老人頓時激動不已,他仔細地盯着屏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鏡頭,節目放完了,可他還是久久不能忘懷。
飛行員
這天晚上,老人躺在床上回想起節目中的畫面,久久無法成眠,思來想去,他立即坐了起來,然後從抽屜里拿了紙筆,認真地給央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表明有事尋求幫助。
最終,央視通過詳細地調查確定了老人的身份,發現他竟是原國軍的一名上校,後來在建國初期主動加入了我軍,並做出了一定貢獻。
於是,台里的有關領導很快就答應了老人的請求,不久,還專門派記者來到老人的家中對老人進行了採訪,傳播老人曾經的光榮事迹。
那麼,這名原國軍上校老人究竟是誰?他又是如何加入我軍的呢?他和節目里的女飛行員又有着怎樣的關係?而在他看完節目後,又因何主動寫信向央視求助呢?他的晚年又經歷了怎樣的生活?
趙贈熊
這位老人就是中國首批女飛行員的教員趙贈熊,關於他的傳奇人生還要從其棄暗投明時開始講起。
“我是第一個站上領獎台的”
趙贈熊,於1911年出生在江蘇武進縣(今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家境殷實,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常有家國之思。
讀書期間,趙贈熊親眼目睹西方列強在中國的種種特權和倒行逆施的行為,心裡十分氣憤,為了救亡圖存,他毅然投筆從戎,隻身南下,考入了當時在國內享有盛名的黃埔軍校第8期進行學習。
1934年,年僅23歲的趙贈熊就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他隨即被安排到了國民黨陸軍某部戰車營擔任排長,後來他發現將來戰場上的制空權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於是,僅僅過了兩年,他就主動放棄了在一線部隊中的晉陞機會,通過自學,考入了中央航空學校第7期,成為了一名飛行員。
中央航空學校
趙贈熊非常喜歡駕駛飛機翱翔藍天的感覺,在平時的訓練中,他勤奮苦練,十分注重對飛機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快就掌握了一張套的飛機駕駛技術,不僅善於飛行,而且還學會了飛機飛行的原理。
又過了兩年,趙贈熊已經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他被分配到了國民黨的空軍某部,參加了抗日戰爭,與日軍的飛機在空中進行過激烈的空戰,表現突出。
當時,國內由於技術和經驗的落後,極其缺乏空軍飛行員,直到抗戰爆發前夕,國民黨的現役飛行員總數才僅有數百人,為了應對抗戰的需要,蔣介石專門指示空軍大力培養飛行員作為後備力量。
技術和理論都過硬的趙贈熊隨即擔任了中央航空學校的飛行教員,他在戰場上深刻地體會到了日軍飛行員駕駛技術的精湛,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他對新招的飛行員們進行了幾位嚴格的訓練和考核。
當時的空軍飛行員
在整個抗戰時期,趙贈熊前前後後一共為國軍培養了300多名飛行員,這些飛行員在空中對日軍進行了沉重的打擊,為抗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抗戰勝利結束後,趙贈熊本以為國內就會實現和平,他做好了辭職回鄉,繼續讀書的準備,可沒過多久,蔣介石就發動了內戰,這讓他陷入了迷茫,此時的他對國共之爭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隨着解放戰爭的進行,趙贈熊的官職也是越升越高,但他也越來越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了疑惑,當日寇被打跑以後,他不知道該為誰而戰,漸漸地,在執行上級的命令時,他產生了消極的情緒。
1949年6月,渡江戰役勝利結束以後,國民黨的統治瞬間土崩瓦解,大陸的國民黨軍余部也在不斷地向西向南潰退,此時正擔任國民黨聯勤總部西北補給區駐渝聯合辦公處處長兼特種空運庫庫長的上校趙贈熊面對國民黨的迅速潰敗,又思考起了自己和國家的前途問題。
為了尋找答案,趙贈熊在重慶解放前夕專門跑到了妹夫巫競放的家中,聽取他的意見,因為趙贈熊早就知道巫競放是一名我黨的地下黨員。
巫競放見這是一個爭取趙贈熊的好機會,便給他講起了我軍的事迹,並且坦言相告:“國民黨反動派大勢已去,像你這樣沒有迫害過共產黨的國軍幹部,只要棄暗投明,共產黨是會相信你的,而且國家也急缺你這樣的技術人才!希望你能早做決定!”
不久,趙贈熊就跟着上級一起逃往了成都,可重慶都已經解放了,成都也很快就被佔領,他回顧起多年的從軍經歷,逐漸意識到自己當初參軍就是為了保家衛國,而如今蔣介石指揮的國軍卻已腐敗到底,經常遭到人民的唾棄,聽過妹夫的勸誡後,他決定加入我黨的懷抱。
成都解放
作為特種空運庫庫長,趙贈熊的手上還掌管着大量的空軍物資,此時都儲存在成都城內,為了防止這些東西被潰散的國軍士兵哄搶,他對部下們叮囑道:“現在我們走不掉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這些物資封存,將來移交給解放軍,用於未來國家空軍的建設,這是大家唯一的出路。”
1949年12月下旬,趙贈熊主動率部參加了成都起義,將空運庫的所有人員和物資完整無損地交給了我軍負責接收的代表,這批物資都是在國內十分緊缺的,僅降落傘就有超過3000頂。
起義後的趙贈熊參加了解放軍,為了加強思想教育,組織上把他安排到了西南軍區航空處進行學習,在之後航空處舉辦的表彰大會上,西南軍區的領導還親自為他起義的行為和保存物資的義舉進行了嘉獎,並頒發了獎狀和物質獎勵。
西南軍區航空處戰士
後來,趙贈熊老人回憶起當年領獎時的經歷,還十分高興地說道:“那天,我是第一個站上領獎台的!”
培訓新中國首批女飛行員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的武器裝備還比較落後,大部分重武器都是從國民黨軍那裡繳獲得來的,尤其極度缺乏飛機,以至於在閱兵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檢閱的飛機有些都飛了兩遍。
飛機沒有還可以咬緊牙關向蘇聯購買,可飛行員的短缺卻是一時無法彌補的,為了發展空軍力量,培養一批中國人自己的飛行員,毛主席決定大力發展空軍,而早在建國前,他就任命劉亞樓擔任了空軍司令員。
劉亞樓
在中央軍委和劉亞樓的努力下,1950年1月5日,新中國的首個空軍學校,即空軍第七航校在黑龍江牡丹江市正式建立,劉亞樓等空軍領導開始從全國範圍內選拔熟連掌握飛機駕駛和理論知識的戰士彙集於此,擔任教員,趙贈熊便是其中之一。
空軍第七航校就建在過去日軍的舊機場上,各項設施都十分簡陋,此外,由於地處東北,天氣也異常寒冷,對於趙贈熊這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來說條件非常艱苦。
但趙贈熊沒有一句怨言,因為自從他加入了解放軍之後,立刻就被我軍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給打動了,此時的他充滿了建設國家建設空軍的熱情。
在建國後,趙贈熊一共為新中國培養了300多名飛行員,他們之中有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有的參加了之後的閱兵,有的與潛入大陸的國民黨軍飛機進行了搏鬥,而在這些飛行員里,最令他難以忘懷的還是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受壓迫的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獲得了解放,不僅是男性獲得解放,女性同樣有了自由和獨立的權利,毛主席就經常提出男女平等。
所以,在選拔飛行員的時候,除了大部分是男性以外,還有一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女性也被吸納進了隊伍,1950年春,空軍先後從華東軍政大學和航空預科總隊挑選了55名女學員來到這裡學習,其中就包括14位女飛行員,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上級領導對這批女飛行員格外地重視,因為這不僅有軍事價值,還有很深的政治意義,為此,學校方面派出了包括趙贈熊在內的三個技術最好的教員負責培養。
在分配任務的時候,領導真摯地對趙贈熊等教員說道:“我們國家現在女司機、女坦克手都有了,但還沒有女飛行員。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你們一定要完成任務,一定不能出一點飛行事故,一定保證這14位女飛行員一個也不淘汰。”
女飛行員
趙贈熊對此深有感觸,因為在國民黨軍空軍學校教授學員的時候,是根本不可能出現女飛行員的,這不僅受到了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就單從生理層面來說,男性的身體素質也相對更為合適一些。
趙贈熊進一步意識到了我黨的偉大,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但他對此卻充滿了信心,因為他堅信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一定成功培養出女飛行員。
為此,趙贈熊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當時一般人普遍認為女性的膽子要比男性小,為此,他決定先給女飛行員們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她們的精神壓力。
這些被選拔過來的女學員平均年紀都在十八、九歲,而且都是擁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人才,學習能力自然要比一般的男飛行員強,在趙贈熊的悉心教導下,大家都進步得很快。
女飛行員
當然總有個別學習效率比較低的,在之後的飛行訓練中,其中的一位女學員一直跟不上進度,心裡非常着急,這時,趙贈熊及時找到了她,然後溫和地說道:“不用太過着急,有教員帶你,肯定沒問題的,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員,你以後多在地面上進行模擬訓練,熟能生巧。”
此後,這位女學員只要有一點進步,趙贈熊都會當著所有女學員的面誇獎她,這讓她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沒過多久,她就能跟上大家的節奏了。
14名女飛行員在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後,都已經掌握了飛行技巧,但此前都是在教員陪同下進行飛行訓練的,要想順利畢業還必須經過最後的單飛考核,擺脫對教員的依賴心理。
而第一個進行單飛考核的將顯得尤為重要,經過長期地考察,趙贈熊和另外兩名教員最終斟酌選出了兩名較為合適的候選人,分別是阮荷珍和秦桂芬。
阮荷珍
前者學習十分刻苦,性格也比較穩重,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她在平日里能夠團結其他的女飛行員,而後者的飛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各項技術都十分嫻熟,當時另外兩個教員都支持後者進行首飛。
不過,趙贈熊卻認為阮荷珍更為合適,他認真地分析道:“從技術層面來說,秦桂芬無疑更勝一籌,但她易自滿,有嬌氣,萬一出現意外,很有可能做出難以挽回的舉動,而首飛在這次考核中非常關鍵,她會給後面的學員提供信心,不容有失,綜合考慮,阮荷珍更為合適。”
1951年5月的一天,全體女飛行員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年僅19歲的阮荷珍身上,這天是考核正式開始的日子,當時她用來訓練的飛機是美國產的PT-19訓練機,該款飛機已經十分老化,而且飛機上既沒有無線電通訊設備,也沒有導航設備,飛行軌跡只能靠飛行員自己把握。
阮荷珍登上飛機前,趙贈熊走到跟前,大聲地鼓勵道:“你的技術教員完全信得過你,照教員平時帶你的一樣飛,不要緊張。”
“有信心!”阮荷珍簡短有力地回了三個字,然後利索地進入了機艙,隨着發動機的轟鳴聲響起,飛機開始緩緩地駛離跑道,最終,憑藉著紮實的本領和磨練出來的過人的膽識,阮荷珍順利完成了考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女飛行員。
之後,其他十三位女飛行員也一一通過,合格率高達百分之百,六個月後,這些女飛行員被安排到了部隊,標誌着我國首批女飛行員的誕生,而在她們離開學校的時候,無一不主動與教員趙贈熊告別,因為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大家早就培養出了深厚的友誼。
“他是帶我飛出來的教員”
首批女飛行員離開航校後,趙贈熊繼續着自己的教學生涯,他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飛行員,還獲得了一次一等功和一次三等功,而在他身為教官參與飛行的670個小時的時間裡,從未出現過一次故障和意外,空軍司令部為此授予其“為全部安全飛行之典型”榮譽稱號。
1956年,正值壯年的趙贈熊被調到了剛剛起步不久的民航部門工作,此時他的雖然為不能留在軍隊感到有些惋惜,但“祖國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的信念還是促使他義無反顧地前往。
然而,在1961年,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國家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困難,民航系統也不得不暫停工作,趙贈熊隨即被分配到了建工部西南建築機械廠成為了一名科員。
趙贈熊
後來,趙贈熊又在該廠當了一個倉庫保管員,負責看管廠里生產的物資,一干就是17年,始終默默無聞。
趙贈熊退休後,便回到了家鄉定居,晚年的他過起了平凡的生活,因為時間久遠,身邊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當年的經歷了,直到1994年9月14日“神州風采”的那期節目播出。
此時已經83歲高齡的趙贈熊老人看着電視上自己曾經教過的女學員的面貌,心裡非常激動,他十分迫切地想與她們見上一面,因為工作等種種原因,自從首批女飛行員離開航校後,他與她們已經40多年沒見過面了。
這天晚上,趙贈熊老人在給央視的信上懇請道:“新中國第一批女 飛行員是我培養的,多年了,我與她們失去了聯繫,希望你們幫我聯繫,將她們的通訊地址告訴我……”
女飛行員
央視的有關領導看完信後對此十分重視,他立即叫人調查了老人的身份,這才發現了他曾經當過國軍的上校,後來又深明大義加入了解放軍,還發現了他當年的功勛,為了不讓老英雄寒心,央視立即聯繫了14名女飛行員之一的周映芝。
因為就在信中,趙贈熊老人特別提到了這位女學員,因為她就是當年那個起初一直跟不上進度的,兩人的友誼十分深厚。
當周映芝聽說曾經的教員正在尋找自己的下落時,內心同樣十分激動,她迫切地想儘快見到趙贈熊老人,為了表達思念之情,她還寫了一封長篇的問候信,在信的開頭,她深情地寫道:“我們忘不了趙老,您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1995年3月,在央視的協助下,趙贈熊老人前往北京與周映芝、武秀梅兩位學員見了面,周映芝激動地和他說明了其餘13位女學員的情況,當講到女學員陳志英犧牲、周真明病故時,老人的眼裡滿含淚水,之後他們師生之間又進行了親切地敘談。
後來,央視和其他一些電視台的記者急忙對趙贈熊老人進行了專訪,在記者的陸續報道下,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發現了老人的事迹,當地的一些企業和學校還專門請他前去做演講。
央視記者在對趙贈熊老人進行專訪時,問道:“您一共培養了多少飛行員,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
趙贈熊
趙贈熊老人從容地答道:“在國民黨時期,我培養了4期、300多名飛行員,當時是為抗日戰爭的需要;在人民空軍航校,我也培養了300多名飛行員,為的是抗美援朝打敗美國侵略者,保家衛國。”
如今,我國的空軍力量已經取得了飛躍地發展,空軍戰士完全有信心、有實力保衛祖國的領空,而在中國空軍發展史上,也永遠鐫刻下了趙贈熊老人的名字。
當然,趙贈熊老人的名字也銘記在了他教過的學員的心裡,新中國第一個獨自飛上藍天的女飛行員阮荷珍在晚年接受採訪時曾自豪地說道:“帶我飛出來的教員,名叫趙贈熊!”
阮荷珍
2016年9月19日,趙贈熊老人在家鄉病逝,享年105歲。
謹以此文向百歲老人趙贈熊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