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台灣“海巡署”新型600噸巡防艦開始鋪設龍骨,他也將成為台灣首款裝備火箭彈的海巡船只。
據台媒6月18日報道,台灣“海巡署”艦隊分署18日表示,海巡新型600噸首艘巡防艦(CG137)及35噸巡防艇(PP3581),18日在高雄舉行安放龍骨祈福儀式。艦隊分署公布的艦艇預想圖,主炮位配備台灣“中科院”研發的“鎮海火箭彈”。

台灣600噸巡防艦想象圖 圖片來自台媒
台灣“海巡署”艦隊分署通過臉書貼文指出,接續第3艘35噸巡防艇開工後,艦隊分署於18日舉行“600噸艦及35噸艇”第一艘聯合安放龍骨儀式,期待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的艦艇陸續順利完工,為“海巡”增添生力軍,注入台灣海上執勤新能量。
艦隊分署表示,“600噸艦建造計劃”預計建造12艘,將自2020年起至2034年陸續完成交船。
台灣“中科院”公布資料指出,“鎮海火箭彈”射程約10公里,可裝載42枚2.75英寸(70毫米)火箭彈,負責水面近戰防禦任務,對射距內目標具威嚇與攻擊的能力。系統具備遙控與集火模式射擊,搭配熱顯像系統,可全天候擔負船艦警戒任務,降低人員臨戰風險,節省人力操作。
台“海巡署”曾就裝備火箭彈做出解釋,稱經查日本、朝鮮及大陸海巡艦船,最大武力均為76毫米艦炮,較台灣1000噸級以上巡防艦目前配置的40毫米艦炮強大。另台灣海巡艦40艦炮為由台海軍撥交的防空、反艦兩用艦炮,為通過軍購管道向外國採購的軍事武器,因台海軍對40艦炮尚有使用需求,無法再撥交供2018年起執行的“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劃”新造的600噸級以上巡防艦使用。
台“海巡署”執行海上巡防任務時,“不明違法”目標火力難測,綜合考慮海巡任務需求、各國海巡武力、火力威懾性、島內自主生產及後續維保時效等因素,改以“中科院”研發的“70毫米火箭彈武器系統”取代40艦炮,並命名為“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