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召開。偉業勢如虹,輝煌啟新程。這次歷史性盛會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從即日起,華夏經緯網新聞頻道推出“全景二十大”專題報道,充分展示全國各省市以優異成績和昂揚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反映全國各族群眾對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熱切盼望和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衷心擁護。
喜迎二十大丨新疆:闊步邁向對外開放前沿 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收穫的十月,天山南北的棉花、葡萄、番茄等優質農作物喜獲豐收。這些曾被冠以“土字號”的產品,有望通過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走向海外市場。
在烏魯木齊市西北部,國際陸港區建設如火如荼。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之一。

這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角(2022年7月14日攝)。新華社發(蔡增樂 攝)
2015年啟動建設的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包含綜合保稅區、倉儲交易產業區、鐵路物流集結中心等多個功能區。包括國際糧油交易中心在內,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今年建設項目超過20個,涉及國際商貿、信息化服務、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
在剛投入運營的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鐵路口岸快件中心,海關、邊檢等部門工作人員正繁忙而有序地開展工作。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彭生芬說,該項目的建成,進一步完善了國際陸港區國內外供應鏈服務體系,能更好地為國內外電商和快遞物流企業提供倉儲、分揀、分撥、配送等服務。
今年7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調研時強調,隨着我國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深入推進,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把新疆的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更加科學地規劃新疆陸港體系建設,把疆內各物流樞紐、口岸節點城市和產業園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交出一份優異的高質量發展答卷。”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春雷說。
據介紹,今年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還將結合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按照“龍頭企業+產業集群”的思路,着眼商貿物流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引入大型龍頭企業,推動陸港區國際化、專業化、數字化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以“一港”“兩區”“口岸經濟帶”建設為主體,深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呈現出以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為引領、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為支點、聯動口岸經濟帶發展的態勢,助力新疆實現從內陸地區變成對外開放前沿的歷史性跨越。
作為“兩區”之一的喀什經濟開發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南疆重要戰略支點,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樣同為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位於南疆的喀什經濟開發區依託機電科技產業園、綜合保稅區、加工轉化區等承載平台,吸引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開發區累計註冊落戶企業4008戶,生產總值、新增市場主體、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自治區政府部門統計,新疆對外投資已經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成4個境外經貿合作園區。人民幣跨境結算覆蓋113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收付3293億元。今年上半年,新疆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39.1%,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91%。
共建“一帶一路”為新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讓天山南北這一西北內陸地區加快邁向對外開放的前沿。
喜迎二十大丨新疆: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連日來,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的喜訊傳遍天山南北。新疆各族人民歡欣鼓舞、倍感振奮,正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以抓鐵有痕的幹勁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這是新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2022年3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吳志恆 攝)
高質量發展,要將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現在,新疆正全力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的高地。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全面優化升級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智能場站平台,構建綜合多式聯運中心場站信息管理系統。今年前8個月,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行中歐(含中亞)班列數量達8701列,同比增長6.5%,繼續刷新中歐(含中亞)班列通行新疆鐵路口岸的紀錄,為口岸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9月6日,新疆和中國科協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把新疆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提升新疆公民科學素質、加強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為推動新疆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持、深化科協組織建設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從全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到創建風力發電、棉花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從圍繞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棉花和紡織服裝、新能源、新材料、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到設立用好100億元人才發展基金以吸引人才援疆,新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提質升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碩縣的棉田裡,一個個油綠飽滿的棉桃掛滿枝頭、靜待收穫;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的西紅柿,在機械採收機的轟鳴聲中填滿了挂車車廂;採摘、晾曬、分揀,喀什地區莎車縣的村民們,正忙着收穫90餘萬畝巴旦木……揮灑汗水的勞動者,在各種特色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收穫着幸福。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考察調研,看望各族幹部群眾,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做好新形勢下新疆工作注入了強大的政治動力、精神動力和工作動力。一聲聲囑託言猶在耳,一份份責任銘刻於心,全疆上下以真抓實幹的有力舉措,匯聚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喜迎二十大丨新疆:前景大好 數字經濟已成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新疆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1)》顯示,2016—2021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從2048.68億元增長到4255.70億元,年均增長17.95%。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從2016年的21.30%提升至2021年的27.36%,數字經濟已成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外景(7月14日無人機拍攝)。(攝影:閔勇)圖源:石榴雲
【乘“雲”直上 向“數”而行 新疆數字經濟年均增長17.95%】
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經濟技術,最近幾年來在新疆的運用持續推進,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從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區了解到,今年投資建設的碳和水冷數據中心一期工程,預計到10月投產。目前,運維工程師正測試在加電試運行狀態下,系統設備運行狀況。目前,克拉瑪依市已建成中國移動(新疆克拉瑪依)等5座數據中心,形成算力中心產業集群;建成全國單體規模最大影視動漫渲染基地,佔全國總渲染算力的70%,渲染了包括《流浪地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復仇者聯盟》系列在內的3000餘部影視和動漫作品。
在南疆,數字經濟正帶動和田地區皮山縣“逆襲”。該縣數字經濟產業園重點發展呼叫中心、電子商務、直播平台、數據標註、人才培養基地等五大重點產業,其中數據標註被放在首要位置。園區已吸引13家數字經濟類企業入駐,共吸納2100餘人就業。“預計8月份,我可以完成3000張無人駕駛圖片標註,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入職園區不久的數據標註員麥迪乃姆·麥麥提說。
利用數字技術為工業發展服務。當前,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吐哈油田正利用5G、雲計算、物聯網,全力推進智慧油田建設。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數據分公司規劃設計中心主任王利君介紹,油田物理網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2021年,油井物聯網覆蓋率已達86%,站庫覆蓋率達89%。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將油田生產運行方式由“勞動密集型、駐點值守、定時巡檢”轉變為“少人或無人值守、集中監控、按需巡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統計:截至2021年底,新疆重點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42.8%,“疆企”上雲企業超過2萬家。
喜迎二十大丨新疆:美了旺了 新疆現代服務業駛上“快車道”
【現代服務業美了生活旺了產業】
新摘的新梅、香梨當天就能端上全國各地百姓餐桌;輕點鼠標,足不出戶就能“買賣全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服務業被深深打上現代化烙印,規模日益壯大,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新疆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8.9%,到2021年佔比達47.9%,規模即將佔到地區生產總值的“半壁江山”。10年來,網絡消費、冷鏈物流、信息技術新業態不斷湧現,新疆現代服務業駛上“快車道”。
【網購提速 “買賣全國”】
網絡正深刻改變着新疆人的生活。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本地消費者通過(第三方平台)網購實現零售額11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佔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2%。這意味着,新疆人日常消費開支中網購佔到三成。
日益完善的快遞物流體系,是網絡消費的支撐。近年來,順豐速運、蘇寧、京東、天貓超市等紛紛落地新疆,建物流園或配送中心,進一步縮短配送時間。
在城市配送提速的同時,農村快遞也跑出“加速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加快城鄉郵政快遞網絡建設,紮實推進“快遞進村”工程,通過“郵快合作”“快快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破解快遞進村難題。截至2021年底,新疆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率超98%。
【物流織網 打通“雙循環”】

伽師新梅從冷庫向短駁汽運冷藏車上裝貨。(攝影:韓沁言)圖源:石榴雲
冷鏈物流是現代物流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流通轉型和消費升級的重要抓手。2016年新疆等十省區被確定為全國冷鏈物流綜合示範地區。近年來,新疆冷鏈物流建設成效顯著,帶動葡萄、新梅、無花果等農特產品規模出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鐵路貨運持續給力新疆大宗物資運輸。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相比公路和航空運輸,近10年來,鐵路貨運增長尤為明顯。2021年鐵路貨運總量18559.99萬噸,比2012年增長2.7倍。
鐵路貨運擴容,助力新疆煤炭、棉花、果蔬等大宗物資產銷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以煤炭為例,今年1—7月,疆煤鐵路外運量2775萬噸,同比增長45%,平均每天大約有13萬噸煤炭出疆。
與此同時,新疆正加快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中國這十年·新疆”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數據顯示:新疆對外開放大通道初步形成,累計始發中歐(中亞)班列6242列,年均增長55.1%,新疆已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
【旅遊產業 方興未艾】
今年7月,“新疆被全國遊客擠爆了”登上熱搜。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2年新疆接待國內遊客4711萬人次,2021年接待國內遊客19056.7萬人次,9年增長4倍。
新疆是中國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省區之一。2018年自治區旅遊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實施旅遊興疆戰略。此後幾年,新疆旅遊迎來爆髮式增長,2017年全區接待旅遊人次首次破億,2019年突破2億人次。
近年來,新疆持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助推旅遊質量升級。新疆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768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1.73萬公里,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民用機場總數達24個,數量全國第一。
同時,媒體宣傳也讓新疆美景的曝光更為廣泛、更接地氣。獨庫公路、伊昭公路、S101省道、賽果高速公路、帕米爾高原盤龍古道等一批公路成為網紅,吸引着各地遊客來疆體驗。
旅遊興疆,也帶動農家樂、民宿業快速發展。目前,全疆有農家樂近1萬家,特色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生長”,更多農牧民吃上了旅遊飯,過上了好日子。
自治區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國內旅遊收入達1415.69億元,同比增長42.7%。餐飲收入473.72億元,同比增長17.8%。(綜合自新華社、中新網、光明日報、網易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