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調(吹腔、石牌腔、樅陽腔)與黃梅戲主調板腔體聲腔的產生

2022年10月11日14:54:10 熱門 1540

(作者:項結權)

戲曲劇種的主要標誌就是它的聲腔曲調 聲腔曲調在戲曲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區別不同劇種的主要標誌,也是塑造人物、抒發感情、表現劇情的主要藝術手段。黃梅戲主調 主調又稱正腔,是黃梅戲中常用的板腔系統的聲腔,有平詞、二行、三行、火工等。因其曲調柔美婉轉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安慶調(吹腔、石牌腔、樅陽腔)與黃梅戲主調板腔體聲腔的產生 - 天天要聞

我們要追溯黃梅戲的源頭,首先要理清聲腔的源流。黃梅戲主調是常用的板腔系統的聲腔,經過專家考證,板腔體聲腔的鼻祖是吹腔。

吹腔是一種傳統戲曲腔調。徽劇主要聲腔之一,明末清初徽調的早期聲腔崑腔、弋陽腔受西秦腔影響,在安慶地區帶形成新的腔調故名“安慶梆子”又稱“樅陽腔”、“石牌腔”。清乾隆四十三年,嚴長明所著《秦雲擷英小譜》,其雲“弦索流於北部,安徽人歌之為樅陽腔(石牌腔,即吹腔)……”今天湘劇、南劇、滇劇仍然稱“安慶調”。

安慶調(吹腔、石牌腔、樅陽腔)與黃梅戲主調板腔體聲腔的產生 - 天天要聞

1982年湖北《戲劇研究資料》《漢劇》介紹中“安慶梆子腔”

吹腔原為五聲音階,後宮、徴二宮調相犯發展為六音階,進一步又成七音階,初步形成了“板腔體”。後世的板腔體聲腔基本來源於吹腔。

安慶梆子的來源,這裡要說到一個人,他就是明末被稱為“風流太守”的阮自華,如果沒有其引崑曲青陽腔、隴東調入安慶,恐怕就沒有吹腔在安慶的形成。

阮自華(1562-1637),字堅之,號澹宇。桐城藕山(今樅陽)人,後遷就安慶,並在懷寧黃梅山有別業(別墅),萬曆二十六年(1598)中進士,初任江西饒州,再任福建福州推官,萬曆三十二年(1604)阮自華自福建辭官歸里,回到安慶,他招募伶人,創辦了家庭戲班,以崑曲、腔等聲伎自娛。這是皖江地區有據可考的第一家戲班。明代戲曲評論家潘之恆在觀看了阮自華的“聲伎家班”表演後,在其所著的《亘史•雜編敘曲》中載:“雲間(松江)傾六朝之艷,而皖上(安慶)與之頡頏矣”。

安慶調(吹腔、石牌腔、樅陽腔)與黃梅戲主調板腔體聲腔的產生 - 天天要聞

潘之恆《亘史•雜編敘曲》

由於阮氏家族在池州等地有田產,阮自華曾多次去池州,其有詩《癸未(1583)赴池州與一侄以鼎秀才》、《池州凌陽子明釣魚台道士》等等。因此有很多機會接觸青陽腔,由於阮自華自幼對戲曲、音樂十分愛好,所以阮自華也就將青陽腔帶回安慶,並在自己所創辦的戲班中聲伎自娛。其寫了有關青陽腔的詩句:“聞道青陽回玉琯”、“青陽擬向旅人愁”。

萬曆四十七年,阮自華升任慶陽知府(明屬陝西布政使司)。慶陽習稱“隴東”,阮自華因此接觸到了西秦腔(又稱隴東腔),並將西秦腔帶回安慶,阮自華是喜歡創新的人,其將崑腔、青陽腔、以及當地民歌等柔和在一起,並採用玉琯(古代樂器,用玉製成,六孔,像笛)伴奏,因而形成了安慶梆子(又稱吹腔、樅陽腔、石牌腔)。

安慶調(吹腔、石牌腔、樅陽腔)與黃梅戲主調板腔體聲腔的產生 - 天天要聞

《懷寧縣誌》載阮自華與黃梅山

晚年時期阮自華居懷寧黃梅山,其又在吹腔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板腔體聲腔,這種曲調柔美婉轉的聲腔流入懷寧民間後,被稱為“懷腔”,也被稱為“黃梅調”。

如果沒有阮自華引崑曲、青陽腔、隴東腔入安慶,也就沒有吹腔的產生;沒有吹腔,也就沒有黃梅戲主調的板腔體聲腔。所以說阮自華是黃梅調當之無愧的創始人。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