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日本遊學的周如意突然給我發來了兩張圖片:日本熙熙攘攘的街頭,小肥羊熟悉的招牌靜靜的出現在圖片中間,她在語音里略激動地說,在日本也有小肥羊,好想進去吃羊肉啊!
周如意是一名資深吃貨,在沒有成為自由職業者前曾在媒體工作過一段時間,各地奔忙工作中,她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就會找當地的火鍋開啟她的嘗鮮之旅。她總說中國的火鍋種類繁多,可素可肉,豐儉由人,從涮羊肉、干鍋再到冷鍋串串,無一不體現着咱們對於吃的豐富理解。
前陣子剛飛回廣西南寧歇歇腳,回舊單位看看作別多年的老朋友,路過東葛新竹路口時,我們看着一棟新樓,倆人突然頗有默契的對視一眼,發出感嘆:“好想吃小肥羊啊!”
當年這家東葛新竹路口的小肥羊是整個南寧火鍋界的巔峰也不為過,兩層樓的餐廳,里里外外都是人,熱氣騰騰的火鍋里,羊肉特有的鮮香在咕嘟咕嘟的湯里翻騰,爭先恐後的往外冒;肥瘦相間的肉片,蘸一蘸芝麻醬與香油陳醋調成的醬汁,肉香濃郁,而且從不膩口。一到飯點,餐廳外慕名而來的食客或者小肥羊的忠實粉絲都會自覺地排隊取號,坐等一鍋涮羊肉的幸福。
想起那段排隊時光,如意也曾為了能在飯點和小夥伴們吃上一頓小肥羊火鍋,在下班後第一時間騎上自行車奔到小肥羊的門口,迅速取號!當年她是辦公室里的“搶號小天後”,被服務員領着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點上一鍋羊肉湯底,幾盤新鮮羊肉,加上幾份炸腐竹、萵筍、白菜和豆腐,簡直不能更滿足!
聊着笑着,卻突然發現許多回憶都和小肥羊發生着關聯:寫稿寫到深夜,吃着她專程打包回來的羊肉包子、烤羊排的撫慰備受煎熬腸胃的我們;也有在南寧偶爾能凍掉耳朵的冬天裡採訪歸來,靠着一鍋涮羊肉滿血復活的我們;還有正開心的燙着羊肉,接到緊急修改稿件通知時迅速“光盤”吃到打嗝的我們 ……這些“我們”最終讓一名新聞實習生逐漸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新聞人。
在我們努力成長的這段日子裡,陪着我們成長的品牌,也在用探索精神不斷的創新:越來越時尚的餐廳裝飾,現代簡約風、蒙古民族風、江南水鄉園林風都讓小肥羊的用餐環境越來越舒適,也不用“排隊小天后”如意出馬死磕排隊,用手機排隊,邊逛街邊排隊特別便利。而美食創新更是豐富多彩,“三羊燉骨鍋”、爆辣羊蠍子鍋……總能讓我覺得這位“老友”充滿創意!
在這品牌走過的二十年歲月里,日本,柬埔寨,新加坡,緬甸,蒙古,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也早已能聞到那羊肉湯的香味,這海外的60多家門店也是為了能讓思鄉的國人能在想家時有一鍋涮羊肉的念想。
想着她此時或許還在日本的街頭繼續感慨,打開了淘寶,給她悄悄定了幾盒小肥羊的自煮小暖鍋,等她回國再和她一起回味這碗涮羊肉的思鄉暖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