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022年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額與銷售面積,同樣持續下跌,跌幅不斷擴大。
來源:國家統計局
再看賣地收入:財政部數據顯示,前8個月全國土地出讓收入337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了28.5%。
來源:財政部官網
賣地收入無論對中央還是地方,都是主要的錢袋子,特別是級別較低、產業相對薄弱的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非常高。
不管是從數據來看,無論是住宅成交量還是土地成交量,還是從現實中去感受體會,2022年中國的房地產經濟,方方面面都迎來了一個持續的明顯回調。這種回調錶面上看,好像隻影響樓市和行業,但其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大。
當然,這需要一定的經濟認知格局,不能指望整天期盼着房價暴跌,戾氣爆棚,還有夢寐以求不勞而獲撿便宜的群體能理解。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論資產價值和經濟穩定的耐力,現實和想象永遠不能契合。
中國房地產,在2022年,已經成為對中國經濟具有負向拖累的因素,所以,國家的態度,至關重要。
或許是為了在四季度打一個翻身仗,或許是想讓樓市在10月份迎來轉向,在放假前兩天,24個小時的時間裡面,中國國家有四個部門: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出手,公布了三條影響力巨大,意義不凡的托底樓市措施。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國家經濟優等生的一個東南沿海經濟省會,在國慶以前,也在涉及房地產的信貸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調整。
這篇文章,就將基於對國慶假期前,24小時之內,國家層面連續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態度表達的梳理,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一起,通過對政策動態的復盤,透過表象,有深度,有態度,有專業的聊一聊,四季度中國樓市,將會如何發展?
作為最基礎,最普通的個體,又該如何結合自身,認知當前中國樓市和房地產經濟的現實環境,並且指導自身行動決策?
非常時期,非常環境,熊貓在房地產領域的專業性,值得信賴。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1
復盤:假期到來前的24小時之內,中國樓市四重政策利好信號,接踵而至
其實從昨天開始,本人已經連續緊跟政策動向,發布了兩篇關於樓市利好政策分析內容,這裡不多贅述和重複,僅僅做一個事件的梳理和復盤,幫助更多的朋友了解,在國慶節正式到來以前的這短短24小時裡面,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利好信號被釋放:
第一個:9月29日,央行和銀保監會,階段性允許地方下調首套房利率下限。
符合條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首套住房貸款利好。
一句話解釋,就是地方政府可以自主決定房貸利率,換言之,最低利率可以突破當前的4.1%!
圖片來源:見圖
第二個,9月30日下午,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針對商品房換購過程中的個稅退稅優惠階段性政策出台公布。
圖片來源:見圖
第三個,公積金利率也下調了:
央行官網9月30日,注意時間,是非正常工作時間的夜間,公布了一個利率調整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調整為2.6%和3.1%。第二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政策保持不變,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不低於3.025%和3.575%。
圖片來源:見圖
第四個,這個動向可能有些爭議,不過在這個重要的國慶節點,頗有些看頭。
建議大家用理性嚴謹的態度去看待這個動向:
9月30日晚間,一份印有“廣東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抬頭的《關於調整轄內房地產信貸政策的決議》文件截圖在網絡流傳較廣。
其中提到,自2022年10月1日起,轄內(除廣州)的各地級市可按地方政府訴求,實行首套和二套商品住房“認房不認貸”政策,以及部分地市的首套房首付和利率調整的信息。
因為有爭議,這裡相關的文件截圖就不予展示了,以免引起誤解,不過從網絡上流傳的文件來看,還挺像那麼一回事的。
這個消息就有闢謠後續,目前該動向依然需要進一步觀察,等待更具備公信力的定調:
權威部門相關負責人向相關媒體表示,經向有關業務部門證實,此為不實信息,請各方勿傳勿信。
沒有定調的東西,沒有討論的意義,不過在這個敏感的節點上,來這麼一出,頗為微妙的意思。
非常時期,嚴謹一點。
幾個利好,詳盡復盤,一目了然,主線和邏輯也非常清晰:國家層面公開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
10月以前這一輪政策密集的“組合拳”,能實現中國樓市進入復蘇軌道嗎?
十一黃金周前,樓市接連傳出利好和積極的信號。
政策密集的組合拳,接踵而至,在國慶前夜扎堆出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信號。
但是本質和主線,其實最值得去看準和把握。
從幾個政策的內容來看,國家的主觀意圖,是降低剛需的購房成本和支持改善需求。
整體來看,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稅務總局兩天內三個大招,都是以降低購房成本,試圖提振樓市。
更進一步來看,提振樓市的最終目的,是提振經濟。
畢竟2022年只剩下最後一個季度,而且疊加10月份國慶大日子以及年度重要會議二十大召開在即,無論從現實出發,還是從實際來看,短期內能夠實現基本面的回暖和企穩,房地產經濟,毫無疑問是最靠譜的選擇,沒有之一。
2022年以來,受國際環境紛繁複雜與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影響,中國國內經濟環境中,消費下挫,製造業受困,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
在這種大背景下,疊加房地產經濟和樓市的低迷與不景氣,這給國家在年初明確的經濟計劃目標實現以及國家層面維持經濟基本面穩定的需求,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和壓力。
或許以下的這個結論會讓很多人表示難以接受,但是從尊重現實,講究因果的角度來看,必須要面對:
穩樓市,穩房價,是實現中國經濟在當下基本面穩定的重要基礎。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國家即使在政策層面已經有了明顯的轉暖和放鬆態度表達,但是對於房產和樓市中的資產和金融屬性的限制與管控,卻絲毫沒有轉變態度。
現在的現實問題就是:
一個持續多年都是依賴賺錢效應和金融屬性實現繁榮的資產市場,回歸需求層面,僅依賴真實需求的自住和改善群體,能否穩得住?
這是一個微妙的平衡測試,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心裡其實和明鏡一樣。
“房住不炒”的提法,時刻重複,那麼這個平衡博弈和管理考驗的本質,就不會改變。
表面上看,是國家打開了政策利好窗口,實際上,這是政策和市場的一種深層次的博弈和互相試探。
看清楚國家要的是穩,而不是重現曾經的金融驅動的虛假繁榮。
只要看清楚了以上的邏輯分析,那麼可以理性預見,在中國的樓市沒有達到“穩”,或者說國家和管理部門認為的一定程度以前,政策的力量會持續發揮,更多更新,力度更大的手段和策略,還會持續出現,直到實現“管理目標”。
這就是政策管理的中國經濟底層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樓市沒有所謂的復蘇,特別是很多人以為的繁榮重現,價量雙升,成交火熱的情況,只要樓市和房地產行業到了不拖累中國經濟大局,不影響經濟基本面的理想狀態,其實就已經滿足了國家對樓市的需求。
這一輪,包括未來很長時間,中國的樓市,恐怕需要用全新的邏輯和認知去分析了。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3
趨勢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和更遠的未來,中國樓市會有哪些可能的確定性走向?
基於以上的深入探討和分析,實際上回到現實,基於政策意圖和經濟需求來看,2022年四季度,和更遠的一個中長期,中國的樓市,其實是有一些確定性走向可以預判的。
1,看清未來中國房產的核心定位,那就是剝離金融屬性和賺錢效應的生活資料,除了有限幾個核心一線和頭部人口流入大城市,具有地段和學區加持還有進一步的資產增值表現,絕大多數的房子,將回歸居住屬性,為真實使用需求服務。
2,房產和樓市,信用擴大作用將持續降低,對應的,土地財政逐漸推出時代舞台。
3,經營性資產屬性和對應收入,會逐漸取代土地出讓收入,成為未來絕大多數城市的地方收入來源。
4,主流觀點和輿論態度認為的房價暴跌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價格回歸價值的漫長調整過程,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變數,那就是地方政府對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的能力差異。
這樣的過程,可能是陰跌,也有可能是緩慢增長。
全球博弈時代,馬太效應會成倍放大。
5,對於中國國內而言,未來房產依然是固化家庭財富的重要資產載體,但是流動性意義很差,只有金融抵押和資產評估的意義。
這一點或許很多人不太好理解,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價差套利,資產升值,這種輕鬆躺賺的賺錢效應,將不復存在,但是如果需要資金周轉,大筆資金騰挪,房產依然是銀行最認可的資產標的。
不僅僅是中國,事實上所有國家和經濟體,特別是發達經濟體,都是這個趨勢。
中國房產價值紅利周期,已經結束了,不管是誰,還拿着什麼增值,潛力的邏輯去看待中國的房地產經濟,那就是食古不化。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
用關鍵詞思維,分享幾點個人對後續樓市,房產,房地產經濟的判斷觀點和看法
文章最後,談幾點個人基於當下政策和市場現實的觀點和看法,不一定對,權當拋磚引玉,供各位讀者朋友們討論參考:
1,2022年以來,中國樓市實際上是處在一個缺乏信心和預期的現實環境中的,當然,有一種主流觀點是房價必須要降,讓更多的人買的起才能解決問題。
實際上,這種觀點的存在,也是炒作心理,或者說想撿便宜的心態在作祟。
話不好聽,但請各位看官細品。
國家在國慶以前,降低交易成本的政策動向,實際上有一條暗線,那就是對房產價值的保護。
過程政府可以不賺錢,房企也可以保本經營,薄利維持,甚至連銀行都要讓利。
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經濟環境的增量,在債務驅動下的邏輯下來看,對原本的負債群體,資產保值,或者相對穩定,是更重要的信心方向。
這個平衡很敏感,但是很關鍵:不能為了眼前的增量,以過往的成本作為代價,個體的慾望和考量,是不會考慮系統性風險的。
誰都不想吃虧,誰都想撿便宜,誰都不吃這個虧,那麼經濟豈不是死水一潭了?
所以,極端思維,盡量遠離,才能看清現實。
2,不談宏觀,只談微觀,政策限期打開的紅利窗口,利好真正的居住需求群體和改善群體,不要錯過這個紅利窗口期,因為紅利階段一旦結束和轉折,對應的成本就回不去了。
如果看好中國經濟未來,看好中國發展潛力,看好自己所在城市的價值,那麼現在聽國家的話,不會有錯。
比較現實的是,其實這樣的城市,並沒有幾個,絕大多數城市,從價值層面來看,房子的價值依然充盈危險的價格泡沫。
3,如果拿不準,或者還有顧慮,後面還有10-12月三個月時間窗口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到了2023年,無論政策是否轉向,基於全球經濟格局周期,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再加上疫情的考量,新一輪的資產和經濟衝擊和壓力就會到來,變數很多,所以該不該買,請看清楚下面這行字:
一切從真實需求出發,可買可不買,不買,可投可不投,不投,一定是正視需求,跟隨需求,尊重需求,那麼該買就買。
真正有出行通勤需求的人,買車是不會在意車的貶值和汽油漲跌的。
用需求消費的心態去理性看待政策紅利,才是正途。
最後,溫馨提醒,政策利好,市場刺激,也不能忽視風險,遠離期房,只買現房,這個觀點,誰來忽悠也不好使,別的不說,我就房地產行業的從業者,我自己買房,只買現房。
夠有說服力了吧?請不要抬杠,真金白銀的事情,不開玩笑。
以上,就是對國慶前中國樓市的幾大政策利好和動向信號,進行的專題復盤,解讀和分析內容,和各位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分享。
最後順祝:國慶小長假期間,各位讀者朋友們假期愉快,安康快樂。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