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7月3日網訊(通訊員李曉曼 張婷 記者 郭靖宇)日前,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茶藝實訓室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蒙古國的中小學生,主講教師秦璐為他們上了一堂“茶藝與茶道”的文化課。“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秦璐老師關於茶的詩句引入,講解了茶的起源、種類以及歷代飲茶的風俗等,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秦老師還告訴大家,茶葉中含有咖啡鹼等物質,平時不飲茶的人如果大量引入低發酵或不發酵的綠茶或生茶,可能會引起身體不適。所以,飲茶要循序漸進,通過品茶享受生活。

課上,人文學院茶藝社的大學生現場進行了茉莉龍珠的茶藝表演,演示並講解從賞茶、溫杯、醒茶、沖泡,到最後的奉茶、品茶的一系列過程。表演結束後,中小學生們在老師和大學生的指導下練習沖泡手法,體味茶藝中所蘊含的中華傳統文化。
來自蒙古的中學生佳月說:“中國的泡茶程序看起來簡單,其實工序也挺複雜的,更不知道茶葉蘊含著高深的技藝和濃厚的文化。”
帶隊老師道樂吉瑪也表示,“這次茶文化課讓同學們學到了很多關於中國茶的知識。等我回國了,我會把我所學到的茶知識告訴我的學生們,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帶到蒙古國去。”
據悉,本次茶文化課是蒙古中小學生來華進行文化學習與實踐活動之一,通過茶文化課,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中小學生提供一次與中國文化親密接觸、了解和體驗的機會,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從而傳播好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