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中國人的換機周期在普遍延長,但對手機更新換代的偏好似乎仍領先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市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的總體出貨量在下降超過兩成的大背景下仍有1.36億部,每月平均下來有多達33款手機發布。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提到,近五年來我國平均每年的手機銷量達到4.3 億部,相當於全球手機總銷量的30%;目前,每100名中國居民擁有114部手機,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另一份來自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的報告顯示,從手機擁有量來看,中國人均手機擁有量為4.58部,超過八成的居民擁有過3部以上手機,44.5%的人甚至擁有過 5部以上的手機。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和消費市場。
每年3至5億部手機廢棄,超半數在家“吃土”?
手機到達消費者手上之後,可以使用多久?
對於熱衷持久耐用的用戶來說,一部手機可以使用 5 年甚至更久;而對追求“新款”體驗的用戶來說,一部手機的壽命可能隨着下一款新產品的出現就終結了。
雖然換機周期在延長,但上述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發布的《手機使用與回收公眾調查報告》顯示仍有超過20%的中國用戶不到一年就會更換自己的手機。
手機大量生產和快速消費的另一面,是規模龐大的廢舊手機產生,甚至已經出現反超手機銷量的情況。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產生廢棄手機3.70億部,2019 年達到5.13 億部,2021 年略有下降,約4.04億部,但一直維持在3億至5億部的高位。
如此巨量的廢舊手機,最終都去哪兒了?
該協會的研究結果顯示,手機廢棄後主要的流向中,被消費者閑置留存的儲存率約54.2%。這意味着,有超過一半的廢舊手機是“躺平”在家裡“吃土”。比如李穎,她之前淘汰的手機中除了一部iPhone X給母親使用外,其他都在閑置。
廢舊電子規範回收率不足20%,手機回收率低原因複雜
隨着手機生產量和消費量迅速增長,如何回收處理隨之而來的大量廢舊手機,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手機高銷售量、高廢棄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較低的回收率。
閑置手機如果不能及時回收處理,久而久之會徹底廢棄,變成無法使用的“電子垃圾”(即“電子廢物”)。除了上文提及超過一半的廢棄手機被閑置在家外,目前國內的手機回收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回收攤販等傳統回收渠道進入回收環節;二是通過新型互聯網平台進入回收環節。
根據《中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及綜合利用行業白皮書2020》的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每年電子廢舊物處理量已達到8000萬台左右;與此同時,電子廢舊物的規範回收率不到20%;另有機構研究發現,我國廢舊手機資源回收利用率可能還要更低,僅為4%左右。
有研究報告提到,導致我國手機回收率相對較低的原因十分複雜。從政策層面看,廢舊手機回收的責任主體,包括生產者、銷售商、消費者等各方面的權利義務需要進一步明確。從市場層面看,我國回收市場渠道分散,也亟待規範發展;而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手機回收主要是受回收價格、信息安全等因素影響。
二手手機市場規模增長,每單交易減碳25公斤
根據媒體報道,工信部此前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存量廢舊手機在20億部左右。如果能夠得到妥善回收,也有利於自然環境的改善。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等機構此前發布的《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在對循環經濟產業公司轉轉集團的二手3C業務核算後發現,完成每單二手手機交易至少可以實現約25公斤的碳減排量;而家用電器和其他3C閑置物品的交易,可實現的碳減排量還要更高,比如一台家用電冰箱的閑置交易可實現的碳減排量就高達130公斤。
而據市場研究機構IDC估算,2020年全球二手智能手機的交易量達到2.25億部,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9.2%;預計到2024年,全球二手手機的交易量將達到3.52億部,逼近中國市場全新手機的年銷售量。
中國的二手手機交易市場目前已近千億規模,且在高速增長;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市場供需,包括手機在內的閑置物品交易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實際上都要遠超歐美。
倡議妥善回收再利用,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8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廢舊手機回收與利用公眾行動手冊》發布會上,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就聯合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攜手手機製造、回收、利用、拆解以及信息安全等領域涵蓋手機全產業鏈的骨幹企業,共同發起了《廢舊手機安全回收和環保處置倡議》。
該倡議旨在呼籲各界攜手助力加快推動廢舊手機循環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倡議對於具有重複使用價值的廢舊手機,採取措施積極推動二手手機的交易和再次使用,延長手機使用壽命;通過“以舊換新”、“回收返現”等多元化手段鼓勵消費者交投廢舊手機;在手機回收處理過程中,採用可靠的信息擦除技術,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倡議對於完全廢棄的手機,交給正規的拆解處理企業進行資源回收,最大限度發揮廢舊手機的資源價值。
作為參與發起倡議的首批企業之一,轉轉集團已在二手手機3C行業深耕多年。早在創立之初,轉轉就在業內首創針對二手手機的質檢、質保及售後服務;建立起行業領先優勢的同時,已逐步發展成為消費者買賣二手手機3C商品的首選平台。近兩年,在平台數字化建設方面,該集團研發推出的“二手商品價格指導系統”以及質檢、銷售和回收等一站式服務因能夠精準匹配用戶需求,還獲得了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定。
在消費者關注的履約服務層面,轉轉集團在北京、深圳、青島和成都等多個城市建立了推動包括廢舊手機在內的閑置資源循環利用和流轉的基礎設施,並在30多個省市建立了覆蓋全國二手手機3C業務的供應商站點;針對手機回收,平台推出門店、上門和郵寄等多種回收方式,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主管部門和企業之外,要加快推動中國廢舊手機循環利用的高質量發展,其實更需要全民共同參與。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其實已經開始樂於用自己的消費行為來表達對社會環境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態度:消費,但不浪費。
宏觀層面,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其實已經非常清晰,這裡有戰略層面的規劃,也關乎每個個體。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買賣二手手機等閑置物品,不僅可以滿足自身需求,其實也是在為助力循環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國家氣候變化委員會委員朱黎陽也認為,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推進廢舊手機循環利用工作對於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防治電子垃圾污染、培育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助力如期實現“雙碳”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