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劉曉涵
5月29日,中國最大的二手消費電子交易及服務平台愛回收運營方萬物新生赴美遞交IPO招股書,擬上市紐交所,股票代碼RERE。
IPO前,京東集團持有萬物新生34.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五源資本持股為14%,為第二大機構股東;創始人陳雪峰通過離岸公司間接持股8.3%,直接持股10.9%。此外,萬物新生董事兼總裁、原京東拍拍總經理王永良持股0.4%,所有董事和執行官合計持股11.3%。
其實,早在2016年,萬物新生便屢屢傳來上市消息,但都沒有了下文,其似乎並不滿足於以To B的單一模式登陸資本市場。如今,整合後的萬物新生旗下有包含愛回收、拍機堂、拍拍以及面向海外的AHS Device在內的四款二手3C交易平台產品,形成了“C2B+B2B+B2C”的業務模式,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連年虧損
對於大部分行業外人士而言,手機回收似乎是一個暴利行業。但界面新聞記者通過閱讀萬物新生的財報發現,二手電子產品看似完整的價值鏈,卻並沒有為其帶來盈利,反而虧損連連。
2018年至2020年,萬物新生的凈虧損分別達到了2.08億元、7.06億元、5.10億元。招股書顯示,萬物新生面臨業務嚴重依賴京東並受京東制約,重資產帶來費用增加,現金流吃緊等問題。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2011年,萬物新生(原名愛回收)以C2B模式問世,主打愛回收APP,交易起初是面向消費者和小商戶之間進行的,創始人陳雪峰,總部位於上海。2017年末,愛回收推出B2B模式的拍機堂,2019年,愛回收收購了京東旗下B2C模式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拍拍,並於2020年將三款產品整合為具有“C2B+B2B+B2C”的閉環價值鏈品牌萬物新生。
萬物新生涉及到的業務囊括三條價值鏈,不得不讓人好奇愛回收的盈利模式是什麼樣的,每條產業鏈之間存在什麼聯繫。
通俗來說,消費者能夠在愛回收的門戶網站或線下商店出售自己的二手電子產品(招股書顯示接近70%佔比為手機),被出售的二手手機將統一運往愛回收運營中心進行處理。
招股書顯示,萬物新生目前已在172個城市中運營線下商店755家,此外還建立了7個集中操作中心和23家專有數據驅動處理技術的市級處理站,經過處理後的二手手機將在拍機堂和拍拍市場進行出售。
其中,拍機堂作為To B的平台,出售對象主要是需要二手電子產品的小商戶和零售商,通常是電信行業和電話零售行業工廠,通過競標購買二手商品;而拍拍則是To C平台,主要出售給個人消費者。
萬物新生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兩部分,一方面來源於銷售手機等電子產品,另一方面向參與在線市場的第三方商家收取傭金。其中85%以上的收入來源於產品銷售,在線市場傭金收入佔比不足20%。
招股書顯示,2019年6月“C2B+B2B+B2C”的閉環價值鏈建立以來,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萬物新生營收分別為39.32億元、48.58億元和15.14億元。
根據中投公司報告,2020年二手手機交易量為1.89億台,而同年萬物新生的交易量為23.6萬台,僅佔比約0.12%。
依賴卻也受制京東
萬物新生與京東合作的建立還得從拍拍網說起。誕生於2005年的拍拍網系騰訊旗下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卻因為長期虧損被叫停,成為了騰訊的邊緣業務。
騰訊於2014年將拍拍轉手給京東換取京東15%的股份,京東的接手並沒有改變拍拍虧損局面。2015年第四季度,京東不得不關停持續虧損的拍拍,當季財報因拍拍的商譽和無形資產減值給京東帶來了25.7億元虧損。
2017年,萬物新生與京東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2019年6月,京東作價5億美元,將拍拍這個燙手山芋賣給了萬物新生。招股書顯示,當時資金並不充裕的萬物新生以2010萬美金和等價4.8億美金的優先股約2750萬股作價支付給京東。
通過此次收購,萬物新生從而擴大了與京東的商業合作範圍。一方面,是購買拍拍帶來的品牌名稱、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商譽。另一方面,京東為拍拍提供了一個它自己平台上的訪問門戶,用戶可以連接到愛回收包括拍拍在內的在線買賣市場,而愛回收以交易量支付給京東渠道費用。同時,京東電商還給愛回收提供了一個接口,用於為客戶提供以舊換新服務。

招股書顯示,2019年6月收購拍拍後,依靠京東帶來的流量紅利,2019年萬物新生的在線市場交易額(GMV)從2018年的24億元增長至83億元,同比增長245%。
2020年,萬物新生在線市場GMV進一步從去年83億元增至150億元,同比增長80.72%。同時,萬物新生的營收從2018年32.62億元增加至2019年39.32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20年48.58億元。要知道,拍拍網是在2019年6月才完成收購,對2019年的業績影響有限。
另一方面,京東也因此獲得了不少好處,萬物新生每年還會支付給京東一定的流量費與二手3C產品採購費。招股書顯示,2019年萬物新生支付給京東流量與採購費5470萬,2020年增加至1.10億元,同比增長101.10%。
看似雙贏的局面,實際卻不盡然,招股書提到要獲得京東的支持必須滿足某些條件。一旦缺失了京東的接口帶來的流量紅利,萬物新生的業績或將受重創。
瘋狂壓價遭用戶吐槽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萬物新生商品成本分別占營收的85.9%、80.8%、74.3%,二手3C產品的利潤空間似乎本身就不高。
儘管萬物新生在瘋狂下壓商品成本,卻仍不賺錢,原因何在?物流運營費與市場營銷費用的增長抵消了這些努力,2020年商品成本降至74.3%的情況下,凈虧損也達到了1.86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萬物新生物流運營費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0.8%、16.7%、13.7%;市場營銷費用分別占營收的7.3%、14.4%、15.2%。
其中,物流運營費用包含愛回收線下商店755家、7個集中操作中心,23家專有數據驅動處理技術的市級處理站和倉儲供應商,以及運營和物流人員1476人(佔總人數的64.7%)。這些運營站增加的僱員支出從2018年的1.58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2.53億元。
此外,萬物新生收購拍拍對其營收也造成了影響。2019年、2020年,萬物新生分別攤銷了拍拍的無形資產1.93億元、3.09億元,佔據了當期市場營銷費用的34.04%、41.70%。

對於萬物新生來說,壓縮商品回收成本並沒有帶來利潤空間的改善,反而造成了部分用戶對其壓價措施詬病。包括黑貓投訴、知乎等平台,皆存在大量對愛回收壓價的投訴和吐槽。在用戶體驗和經營利潤之間,萬物新生似乎暫時選擇了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