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積電赴美建廠之後,老美的“計劃”也徹底地暴露了,邀請建廠的目的並非是為了重塑本土產業鏈,而是為了套取先進技術,讓美企的地位重歸頂峰,如今乾坤還未定,台積電、ASML能否走出泥潭?
美技術體系的滲透
台積電是全球最頂尖的芯片代工廠,擁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了56%,華為、高通、蘋果、英特爾等頂尖廠商,都高度依賴於它,可以說在行業內擁有着絕對的話語權,然而一切在赴美建廠之後改變。
在整個限制過程中,老美的思路可以說非常清晰,知道大陸市場對台積電的重要性,於是乎通過各種方式,成功讓台積電斷供華為,“大魚”落網了、剩下的“小魚小蝦”自然也不足為懼,台積電在大陸的市場份額也降至10%。
而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因為無法擺脫韓美的技術,雖然張忠謀多次表態不願赴美建廠,但劉德音卻在極力促成,並表態無異於去美化生產線的搭建,主要方向會放在工藝的極致和技術的領先上。
在赴美建廠之後,的確為美企提供了大量的訂單,台積電的營收也迎來全面增長,但這個“便宜”可沒這麼好占,承諾的補貼沒有及時提供,台積電要獨自承擔高出本土50%的建廠費用,不僅被要求交出核心數據,還要提供200名技術人員,幫助英特升級先進產能。
在相應要求被台積電拒絕之後,扶持英特爾的計劃也直接被擺上了議程,芯片法案也就在這個階段正式發布了,其中就規定了接受補貼的企業,10年內不得在中國市場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且還把先進工藝定義為28nm以下,隨即將進口中國設備的範圍從10nm調整為了14nm。
各項規定在正式公布之後,一切答案也就清晰了,除了針對台積電之外,ASML也成為了重點關照對象,在《瓦森納協定》制定之後,就已經被中斷了EUV光刻機的供應,然而在新規升級之後,意味着連DUV光刻機都不能出口了,這也直接引起了ASML的“反水”!
而兩家企業之所以這麼被動,主要原因就在於無法擺脫含美的技術,美的技術體系滲透過深,利用所掌握的核心技術掌控全球產業發展,這顯然是有所預謀的,那台積電、ASML還有機會擺脫困局嗎?
還有機會擺脫嗎?
台積電和ASML目前的處境,可以說都不太樂觀,台積電在失去華為訂單之後,對美企訂單的依賴高達60%,而ASML也正在面臨這一個過程,一旦失去了中國市場,那麼在整條產業鏈中就顯得更為被動。
蘋果公司的“本性”也逐步暴露了,在華為海思、高通芯片發展遇到瓶頸之後,其市場領先地位無可撼動了,就拒絕成為台積電3nm的“試驗品”,要求台積電完善工藝後才採用,意味着研發3nm的成本,需要由台積電自己來承擔。
在全球芯片代工平均漲價6%以上的背景下,台積電對各大廠商提出了10-20%不等的漲價要求,然而蘋果卻多次拒絕漲價,經過多次協商這個漲價幅度被定在了4%,但還是被庫克給拒絕了,且在態度上非常的強硬,可謂是身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
有了這樣一個帶頭作用,英偉達也宣稱不接受台積電的漲價要求,顯然後續所有的美企都會效仿,台積電的利潤將會被迫下滑,如今先進工藝的需求量下滑明顯,台積電已經被砍單了,只能暫時關閉部分EUV光刻機,這也直接影響到了ASML的營收。
進入到2022年,ASML不斷加大中國市場布局,很有可能是因預料到了如今的局面,EUV光刻機需求量下滑,只能依靠DUV光刻機了,而中國市場就是其“救命稻草”!
對於兩家企業而言,只有擺脫了含美技術,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穩住中國市場,難度雖然大、但又不得不去做,公開、開放的合作態度,才是國際企業賴以生存之根本,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