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蔣介石的總統府有多大呢,原來這麼小啊。”
清朝滅亡後,溥儀不再擁有皇帝身份,監獄改造十年後,受周恩來總理推薦,溥儀開始為新中國工作,作為中國公民身份的溥儀得以展現他的文采和學問。
在一次由周總理安排的“下江南”的參觀學習中,當溥儀來到位於南京總統府參觀時,竟然當眾嫌棄蔣介石的總統府太小。
蔣介石的總統府可不小,據記載佔地約有9萬平方米,只是觀景也需要轉上大半天,那為何溥儀會作此感嘆?這一切就要從溥儀的出身說起了。
清朝末帝
1906年,溥儀出生於醇親王府,作為親王之子,溥儀本就擁有無數風光,但命運不讓他止步於此。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太后將溥儀指為繼位人選,同年,慈禧病逝,三歲的溥儀被父親醇親王載灃自封攝政王,扶持上位,成為清朝皇帝。當時的清朝已經處於苟延殘喘的階段了,溥儀的繼位也是其父想要把持朝政的陰謀。可以說,溥儀的傀儡之路是他父親的私心造成的。
做一個傀儡皇帝對溥儀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他只需要在紫禁城裡面吃好喝好、認真學習詩書禮樂,把國事的決策權統統交給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就好了。也許溥儀是聰明的,他所有的表現都符合載灃所需要的在位者形象,所以溥儀才沒有成為載灃野心上的棄子。
但愛新覺羅·載灃的所有宏圖大志在1912年破碎。辛亥革命後,受人民擁護,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北洋政府推選袁世凱作為臨時大總統上任,袁世凱展露出自己的野心:稱帝,他逼迫溥儀簽下了退位詔書,大清亡了。
退位之後,因為當時的南京政府和滿清皇室簽訂了和平條約,溥儀仍舊生活在皇宮之中,吃穿用度和之前沒有什麼改變,所以年僅6歲的溥儀還沒有意識到時局的混亂,照舊過着自己的皇帝生活。
1917年,張勳率兵衝進京城,當時的大總統是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黎元洪,袁世凱死後,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之位。張勳將黎元洪趕出了京城,重新恢復了溥儀的皇帝之名,這就是著名的宣統復辟事件。
但清朝滅亡是大勢所趨,以張昭為首的這些守舊派終究難成氣候。很快,張勳節節敗退,溥儀再次被趕下位,這時的溥儀已經十三歲了,明白皇帝身份可以擁有的權力,以至於後來北京政變,馮玉祥將他趕出紫禁城後,為了恢復地位,他決定離開北京,去尋求日本人的幫助。
日本人對中國一直虎視眈眈,真的會好心出兵幫助溥儀?
“監獄”生涯
當然不會,日本當時正愁找不到侵略中國的理由,溥儀的到來讓他們豁然開朗,打着這個廢皇帝的名號入侵中國不就正好。於是他們哄騙溥儀,願意幫助他重新奪回地位,重振大清王朝。兩邊同時打着利用對方的念頭,可謂是十分和諧。
日本在國際上以溥儀為由,開始了中國的侵略。後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創立了“滿洲帝國”,讓溥儀稱帝。溥儀又開始了他的傀儡生活,日本人是想借溥儀之手,完成對中國的政治侵略。
為了穩住溥儀,日本對溥儀的照顧面面俱到,還將溥儀之前的皇妃們接了過去。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儀整天沉迷於歌舞酒會,對日本的企圖毫無察覺,等到發現自己被限制了自由也為時已晚了,他的幾次逃跑都以失敗告終。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全面性勝利,日本宣布投降,滿洲帝國覆滅。溥儀在日本人吉岡安直的安排下,帶着侍從打算逃往日本。但在瀋陽機場被蘇聯紅軍抓獲,被帶回了蘇聯,在蘇聯度過了五年監獄生活。
由於溥儀曾經是大清皇帝的身份,即便在監獄裡,蘇聯方也給予了他一定優待,安排專人管理他的飲食起居,因此溥儀在蘇聯的監獄生活十分清閑,也不需要參加勞作,每天念經送佛、算卦。溥儀十分擔心蘇聯方會將他送回中國,溥儀認為自己一旦回國,一定必死無疑。
為了留在蘇聯,他甚至提出了加入蘇聯共產黨的請求,但蘇聯方沒有做出回應。
1946年的“華東軍事法庭”上,在蘇聯的安排下溥儀作為證人出席,揭露了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他們曾試圖以中國東北為基地,發起世界戰爭的目的。這些都來源於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這本書。
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中國,被關押在了撫順戰俘管理所,接受思想、勞動改造。在中國的戰俘管理所,溥儀失去了他的優待,不會再有人照顧他的起居,這對素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溥儀來說可是天大的困難。
可監獄不會適應他,只能是他去適應監獄生活,他和其他戰犯同吃同睡,每天要學習和勞作,這是溥儀從未體驗過的。整整在監獄裡改造了近十年後,溥儀徹底與他的皇帝身份分道揚鑣,他學會了料理自己的生活,洗衣服、做飯、澆花、種地。
1959年,建國十周年,毛主席決定特赦一批改過自新的罪犯,溥儀正在名單之中。拿到特赦單的溥儀熱淚盈眶,蘇聯五年,回國十年,溥儀終於結束了他近十五年的牢獄生活。
按理說,出獄之後,溥儀會過個普通公民的生活,但他卻進入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這是為什麼?
“皇帝”的雷言雷語
在經過十年思想改造,深刻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溥儀對新中國十分擁護,政府對他也十分寬容,專門給了他一封介紹信,讓他出獄後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得到了第一份工作。最開始,溥儀被安排負責院里的衛生,因為工作態度十分認真仔細,就被轉到了繁殖溫室工作。
在植物園工作兩年後,在周總理的安排下,他成為了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專員。溥儀作為清朝末帝,對清朝歷史的了解可能比專家還要詳細。在一次遊覽故宮時,溥儀發現了故宮的後期修復將多處擺設錯誤,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便是指出故宮博物館把光緒的畫像掛錯了,上面掛着的畫像是他的父親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無論是溥儀自己的文采還是他對清朝歷史的了解,毫無疑問他是適合這份工作的。
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下,溥儀所屬的機關進行了南下的參觀活動。古有帝王下江南,溥儀也下了回江南。南下之行他們一行人最先到達了南京,作為民國政府的根據地,溥儀心裡升起了對比欲,他想看看,繼大清之後的統治機構是什麼樣子的。
於是一行人浩浩蕩蕩來了南京總統府,總統府的規模很是氣派,其中的建築更是囊括了近代中西兩種風格,整個總統府劃分成了好幾個區,所有建築設施一應俱全。眾人將整個南京總統府轉了一遍,最後來到了蔣介石的辦公室。
溥儀面對一眼就能看全的總統辦公室,發出感慨:“總統府原來這麼小啊!”
溥儀想說的應該是總統辦公室,他的發言使得同行人啼笑皆非,“自然自然,總統哪裡比得上您這位皇帝啊,哈哈”
早期的皇帝生活讓溥儀有了相當高的見識,他見過巍峨的紫禁城,在大殿之上受朝臣參拜。但溥儀卻缺少一個在位者的格局和思考,這也是為什麼在大清亡了之後他會去尋求日本的幫助。
之後,南下之行他們來到了井岡山,餘暉之下,這個錯落有致的山城給了溥儀很大的震撼。他再次感慨道:“原來井岡山上竟然有那麼多房子,怪不得毛主席會在這兒建立革命根據地!”
他的無知之言再次引起了眾人大笑,在陪同參觀人員的說明下,溥儀方知自己又搞錯了,井岡山在革命初期的確是個山溝溝,僅有幾間山中村民的土房子,後來毛主席將此作為革命根據地,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才慢慢建設起來。
南下之行先後鬧出了好幾個笑話,溥儀在回到北京之後便更加努力去了解中國革命事迹。
結語:
古有明君、昏君、平庸之君,後人通常以他們在位時的政治情況進行評價。中國皇權制度數千年歷史,經歷了王朝的幾更幾迭,最後終了於清朝後期。
作為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有過許多角色,高高在上的皇帝,受思想改造的罪犯,為新中國添磚加瓦的歷史專員,前半生身不由己,後半生自食其力。
他做過一些錯事,但也為對日本的審判立了功,中國的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溥儀也僅僅是其中的一小環,不應該為所有的事情擔責,中國政府給予他的寬容政策也是希望由溥儀帶頭,撕掉封建標籤。
這位失業的皇帝最終使以一名中國公民的身份離開人世,享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