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用數據詮釋學科,用信息解讀世界,寫有溫度的代碼,做有態度的器械。在這裡我們構建天地經緯,俯瞰車水馬龍,在信息科大,我們將自己的夢想與國家需求相結合,服務國家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讓最節能的汽車駛進未來的賽道,讓機器人的步伐走上夢想的舞台,積澱的傳奇將由我們續寫下一頁。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陳雯柏老師與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李學華老師做客北京日報“決勝高考|#2022年北京高考直播諮詢#”直播間,為您解析學院專業優勢、競爭力以及就業前景等重量級信息!
第一部分:自動化學院
一、前言
1.1人工智能自動化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方法技術,是新的技術學科。自動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
過去,自動化代替人力操作,自動完成作業,即自動化代替人的體力勞動。而現在,自動化不僅代替人的體力勞動,還代替/輔助人的腦力勞動。
人工智能與自動化的滲透,推動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當前人工智能很熱,由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互聯網、大數據把人工智能推到了風口。可以說移動互聯網、寬帶、通信、物聯網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目前,我們進入了萬物互聯的智能生活,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和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問題。
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發展人工智能勢在必行。
二、自動化學院簡介
自動化學院始於1964年的工業企業電氣化專業。1986年,北京機械工業學院自動化專業設立招生,2001年,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專業設立招生,標誌着自動化專業的誕生。
電氣專業在2005年設立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06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07年開始招生,2019年,人工智能專業設立,2020年以勤信班形式招生。
自動化學院教師總數107人,其中博導6人,碩導45人,正高教授30人,副高36人,85人是博士或博士後,21人有海外經歷。
其中,部分全國優秀教師享受政府特貼,部分教職人員為教育部教職委委員,有北京學者,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教學名師,高創名師,還有北京市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師資優良,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自動化專業簡介
本專業以國際工程認證為標準,結合校企合作優勢,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科技服務等產業人才需求,突出物聯網控制與感知技術,為國家和北京市科技中心和高精尖產業培育信息特色鮮明的高素質人才。
自動化專業(卓越計劃)培養機制
此專業有兩套培養方案,一是自動化一般培養方案,一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方案,強調校企深度合作培養人才,畢業設計題目主要來自企業,學生能夠接受最新的自動化技術,同時感受優秀的企業文化。
自動化專業卓越計劃,與研華科技、美國德州儀器、博創機器人等全球著名工控企業深度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工程,智能製造,2025機器人開發,農業智慧醫療等創新實踐平台和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保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簡介
電氣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以電氣工程應用技術為重點,將電氣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相結合,電氣技術與AI技術相結合,着力加強在電力傳動和自動控制,供配電系統分析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畢業生多就業於國家電網、發電集團、地鐵運營公司、電力設備機關等。2020年的時候,該專業獲得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畢業生在國家電網的入職考試中表現不俗,每年錄取率很高。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2004年,北京大學誕生了國內的第一個智能科學技術專業,2005年,南開,西電,北郵也開設了智能科學技術專業。2006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智能科學技術專業獲得教育部的批准,2019年獲得了雙萬計劃,成為首批的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可以說,我們的專業服務北京,面向北京。
根據 boss直聘研究院的調查統計,2019年的高校應屆專業就業競爭力和專業平均起薪排行榜中,面智能科學技術專業是位居榜首。
人工智能專業簡介
人工智能專業採用“勤信實驗班”的招生方式,是我校新工科特色專業,採用國際化、場景化和導師制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聚焦於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科學和關鍵技術,培養能夠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產業創新、社會治理、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勤信實驗班模式為雙分流,一是出國,二是人工智能企業實習,形成教育科研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人才與技術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互補模式,寬口徑培養與定製式培養相結合的一個人工智能培養體系。
三、AI賦能,創新創業工程人才的培養
我們前面強調了人工智能專業,還有自動化、電器工程及自動化,都強調AI賦能,強調AI場景化,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我院非常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構建了全覆蓋分層次的自動化創新創業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新創業訓練覆蓋到每一個學生。大一階段可以參加專業引領的實戰訓練,大二階段可以參加專業綜合實戰訓練,大三可以參加專業特色實戰訓練,畢業設計可以做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的項目。
我們強調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重能力,同時擴大學生的選擇權,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和選擇能力。
教學資源
優質的實踐條件能夠保證優秀人才的培養質量。我院所有本科專業實驗室包括國家級電子信息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北京市卓越工程師聯盟開放實驗室對學生實行了全面開放,為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環境。
創新創業教育“課思政”育人平台
系列化的創新創業實戰課程的開展,要求學生刻苦訓練,鑽研技術,全程貫穿繼承與創新、朋輩教育以及團隊合作。課程已成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緊密結合的“五育平台”。
國際交流
同時,我們提供雙培計劃,實培計劃等長期交換生和短期國際交流方式,與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高校都有合作,不僅是能夠本科,同時還有碩士的合作關係。
歡迎各位同學來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第二部分: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一、學院概況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始建於1985年通信工程專業,1986年開始招生,至今已有35年的辦學歷史。
我們有一批非常優秀的知名校友,比如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導航系統部副主任、1999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校友、“北斗女神”徐穎;5G國際知名專家,5G之花的作者秦飛校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預警機千里眼崔繼先校友等等。
學科專業排名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突出信息特色的學院。在2021年軟科排名中,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進入學科排名前40%,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排名進入前20%,學科和專業群整體實力進入北京市屬高校第一序列。
就業質量高,發展潛力大
據第三方調查數據,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指數、就業現狀滿意度、畢業半年後月收入等均位於學校前列,同時也名列北上廣同類高校前茅。根據中國薪酬網發布的全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排名,我校位次逐年提升,通信工程專業位居學校前列。
讀研率處於全校較高水平
另外,我院學生的讀研率在全校比較高,只要學生認真學習,有繼續深造的決心,學院就提供條件和平台。
高水平的校內外基地
我院擁有國家級和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信息與通信系統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多個教學科研基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信息通信工程學科的引領下,依託北京地區豐富的高校資源,我們與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很多學校建立合作,重點發展智能感知、信息處理、寬帶移動通信、等方向,承擔一大批國家重點和重大科技計劃專項。
師資隊伍朝氣蓬勃
同時我院有一批非常年富力強的青年的骨幹教師,以北京高校優秀教師,長城學者領銜的教師隊伍朝氣蓬勃,與企業和央屬高校協同育人。教職人員中,北京市教學名師2人,北京高校優秀主講教師2人、北京市長城學者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特聘教授和高層次人才1人、北京高校優秀本科教學管理人員1人。
師資隊伍年輕,專任教師69人中,35歲以下的就佔35%,90%以上的老師50歲以下的,是一支朝氣蓬勃高水平師資隊伍。
二、培養目標與定位—ICT行業特色鮮明
北京的十大高精尖產業的布局中,一大半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有關。就5G而言,5G不僅僅是新一代通信網絡,更是一種新的經濟生態。5G的智能化特徵融合垂直行業,將賦能傳統產業實現突破性變革,推動社會進一步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三、專業建設與改革
專業建設與改革方面,我院從三大方面入手,即立德樹人,協同育人,和實踐育人。
我院要求學生專業上成才,精神上成人,樹立正確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4年培養過程中,構建不斷線的思政教育,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融合制度保障體系。
我們堅持協同育人,讓學生能夠在多方渠道的幫助下快速成長起來,包括校際協同,校企協同,國際協同,以及同中興、大唐、百度、普天等信息通信領域的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
實踐育人也是人才培養中重要一點,依託企業群與合作高校,打造賽課合一教學模式,把學科競賽和課程教學緊密結合,把科研項目的研發和教學融合,把虛擬和實際的實驗條件結合,打造一流的育人環境,這也是我們一流專業建設的重要方面。
四、“電子信息類”勤信實驗班
“電子信息類”勤信實驗班採用創新教學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實驗班形式培養出色的行業領軍人才,在讀期間,實驗班力爭省部級以上競賽獲獎率80%,境內外深造率50%!同等條件下,“勤信實驗班”學生在大類分流時能夠優先選擇專業並進入專業實驗班,優先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學術交流和社團活動等。
我們希望學生有個性化發展的成才渠道,為滿足不同學生對未來發展的需求,我們打造了這個電子信息類的實驗班,以優良的師資進行導師制培養。
雙導師制是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兩個導師來幫助學生,從大一開始就開始對學生進行學業規劃,用項目制跟企業深度合作,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電子信息類”勤信實驗班採用“厚基礎、重能力”的分階段培養,大類階段注重夯實科學基礎和學科基礎,按照“一生一策”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第一學年末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優先選擇專業,並進入專業實驗班完成本科學業。選拔優質師資及知名校友組成導師團隊,落實全程覆蓋的 “雙導師制”,幫助每個學生量身定製專業規劃,確保每個學生進團隊、進項目,通過導師的培養樹立學生的高尚品質和遠大理想,實現導師制落實品德與知識並重的培養目標。
以五類“專業自主實踐課”為載體,融入科研項目、創新項目等內容,以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手段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以項目制教學為主的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依託學院市級和國家級校外基地,與企業聯合實施實驗班的培養,科產教融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企業實習和實踐機會,對於參加合作企業的項目研究任務,經考核後實行學分認定,可替代相關選修課程或實踐環節學分。通過校企協同合作,落實素質和能力並舉的培養目標。
每學年末動態調整,按照專業排名、考核成績和在校表現實行進入退出機制,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同等條件下,實驗班的學生在選擇實習單位、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各類遴選推薦(例如卓越計劃,推免等)等方面具有優先權。我院相信,優勝劣汰動態管理機制能激勵學生銳意進取。
五、未來展望
放眼未來,學院將堅持立德樹人,多方協同,與時俱進,特色鮮明,以工程認證為質量導向,一流專業培育一流人才。面向未來通信網絡與系統、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智能終端設計與應用等特色鮮明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着眼科、產、教融合,優質資源協同育人,支持學生廣泛參加各類實踐創新創業活動,提供豐富的國際國內交流渠道,凝練專業特色與內涵,打造一流專業,形成一流成果。
六、2022年學院招生計劃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分別招收86人,89人,35人,實驗班25人。電子信息工程在北郵的雙培計劃16人,通信工程,5g技術與北郵雙培24人,電子信息工程和美國的奧克蘭大學的外培計劃4人,這是我們今年初步的這樣一個招生計劃。
加到AI家,無不是認知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質變,從自動到智能無不是軟硬基礎與創新實踐的總和。我們以信息帶動技術,用智慧定義智能,我們創新賦能,劍指巔峰,在信息科大我們答時代之問變,信息為智慧,我們通古今之變,拾舊物而言新,我們超越信息與智能。
以上內容就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和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的直播實錄,北京日報客戶端特別推出“決勝高考”直播欄目,介紹2022高考最新、最重要的資訊,並邀請各高校重量級專家進行解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