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院電化學儲能板塊的技術帶頭人,12年技術攻關,歷經40多個項目錘鍊,榮獲省部級獎項4項、專利12項,發表論文10篇,參編國際、國家與行業標準10項,受聘為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國家CIGRE NGN委員、數據中心綠色技術聯盟專家委員會技術專家。
自主創新,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十餘年前,隨着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制定,儲能技術在能源領域裡嶄露頭角,迸發出勃勃生機。2009年,乘行業東風,中國能建廣東院在國內率先開展兆瓦級、百兆瓦級儲能集成技術研究。
彼時,剛剛走出校園、入職廣東院的周鈺幹勁十足,加入到儲能技術攻關當中。
周鈺(右一)在500千伏鳳城(順德Ⅱ)輸變電工程投產現場
“很幸運,廣東院前瞻布局,提供了這麼好的平台,讓我有機會參與儲能集成技術研究和項目建設工作。”周鈺說。
摸着石頭向前,一步一個腳印,這條攻堅路註定充滿艱辛。
2011年,周鈺擔任主設人,參與深圳寶清10兆瓦級電池儲能站總承包項目建設。作為國內首個大容量電池儲能站,既無標準,也無經驗可循,項目團隊壓力可想而知。
熬過無數個日夜,挨個跑廠家廣泛調研,翻閱數不清的國內外資料……堅持自主創新,一路摸爬滾打,周鈺和項目團隊一起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在大容量儲能集成技術和控制保護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
寶清儲能電站
2012年1月,國內首座兆瓦級儲能電站——寶清儲能電站成功投運,站內應用了多項自主創新的大容量鋰離子儲能系統關鍵技術,解決了兆瓦級鋰離子儲能站集成設計難題,填補了國內外兆瓦級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領域多項技術空白。
鍥而不捨,40餘個項目錘鍊
恰青春,風華正茂,周鈺不畏艱辛,在智能變電站、柔性交直流配電、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深耕細作,“戰鬥值”一路飆升。
在南方電網首座3C綠色變電站示範工程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技術攻關、搭建一體化電網運行智能系統平台,到顛覆傳統設計模式,周鈺大膽創新,攻克一道道難關。110千伏尖峰變電站投產後,成為了智能變電站中的精品之作。
110千伏尖峰變電站
在世界規模最大的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配網互聯工程——珠海唐家灣“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工程中,周鈺負責柔性直流配網和直流微網的電氣二次技術攻關及設計工作。世界首例±10千伏、±375伏、±110伏多電壓等級交直流混合配網,3個換流站,1個開關站,1個降壓換流站,1個直流微網,近50個卷冊……一連串的數據背後,是周鈺與設計團隊並肩作戰,曾經連續兩個多月未休、不言苦累的堅持和付出。
珠海唐家灣“互聯網+”智慧能源示範工程
至今,周鈺已參與輸變電工程及科研項目40餘個,參與編製《電化學儲能電站設計規範》《電化學儲能電站監控系統技術規範》《電動汽車充電站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定》等國際標準1項、國家和行業標準9項,參與完成“百兆瓦級新型大規模儲能電站試點研究”“分布式大容量儲能規模化應用對電網發展運營模式”等儲能科技項目10餘項,研究成果在項目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
厲兵秣馬,技術攀登永無止境
一路走來,多年的工程磨礪,周鈺逐漸成長為廣東院的青年骨幹。2020年3月,周鈺調入科技創新部,擔任技術主管,主抓儲能技術的科技創新工作。
周鈺(右二)與同事
周鈺與儲能團隊成員密切協作,通過技術引領,協同公司內部資源,擺脫慣有思維和路徑依賴,摸索出了一體化融合式轉型打法。一年不到,她已率領團隊開展了中國香港、英國、澳大利亞等地10多個項目開發和技術攻關工作。
從一名青澀的設計師,到統籌項目開發運作的技術主管,周鈺在職業生涯里實現了華麗蛻變。
2020年9月,周鈺參加2020中國數據中心綠色能源大會擔任演講嘉賓作專題報告
可在周鈺看來,技術攀登,永無止境。
結合多年來從事技術及應用研究的經驗,周鈺對當下能源革命和電力改革方向有着更深刻的思考,推動數據中心預製式模塊化變電站和電化學儲能系統集成技術成果轉化,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是她努力的新方向。
“多年來厲兵秣馬,在前沿項目的技術方案研究和市場應用分析上,我們下足了功夫。如今,‘一站式技術菜單’新鮮出爐,希望在新興業務領域給各方客戶提供新價值、高價值。”周鈺充滿信心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