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房車賽,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WTCC、WTCR,這兩個聞名世界的房車賽事。但當時間回到40多年前,遠在歐洲的德國,誕生了一個世界上最快、最為瘋狂的房車賽——DTM德國房車大師賽,受到了車迷的狂熱追捧。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DTM德國房車大師賽發展歷史吧!
DTM的前身
DTM 德國房車大師賽(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房車賽之一,在房車比賽類型中屬於最高級別,曾被譽為“裝上房車外殼的F1”。但是我們要探尋DTM的歷史,還要從DTM的前身DRM德國房車巡迴錦標賽說起。
(DTM 1984)
上世紀50年代,隨着戰後經濟的復蘇,民間賽車活動又在聯邦德國興起,而為規範日益繁盛的賽車運動,簡稱ONS的德國體育委員會汽車運動部門將一系列私人車隊自發組織的賽事收編起來,組成德國房車巡迴錦標賽,並於1960年開辦首屆大獎賽,之後,這項賽事又被改名為德國汽車巡迴錦標賽(DARM)。
(60年代德國房車賽的參賽車輛 Alfa Romeo 1600 GTA)
(BMW 1800 TI賽車)
1972年,ONS將DARM分成由專業車隊同場競速的德國賽車錦標賽,以及面向入門車隊和業餘車手的德國巡迴杯賽兩項新賽事。後者於1981年退出歷史舞台,至於通稱DRM的前者則被ONS逐步替換成DTM。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已經很少有人還記得在德國的賽車史上曾經有過一個DRM。
DTM的誕生
DRM與早期的DTM非常相似:由車廠為私人車隊提供技術支持,對量產車進行深度改裝,而比賽則在專業賽道上進行,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賽車的規格。DRM先後用過FIA Group 2和FIA Group 5規格的賽車,而DTM賽車卻是FIA Group A規格的,這是因為FIA國際汽聯在1982年修改規則,將DRM歸為FIA Group C級別的賽事,使得賽車的研發成本大幅上漲,賽事已經走入昂貴與無趣的死胡同。
(Ford Capri Turbo DRM Group 5賽車)
(1981 LANCIA Beta Montecarlo Turbo Group 5 賽車)
於是,ONS參考當時的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並根據DRM的經驗,在1984年推出應用FIA Group A規則的全新賽事——德國量產車錦標賽(DPM),並在兩年後改名為德國房車錦標賽,這就是早期的DTM。
(DPM 1984)
這個組別最大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層級,也就是不論車輛的大或小,都需要同場競技,而立足點的公平,就在於劃時代的逐次加重製,也就是說馬力大或車身尺寸大的車必須加重,而引擎動力較小的車型則可使用較寬的輪胎等等,用車輛的馬力重量比來決定加重與否,以達到期望中的起點立足平等。而為了避免同一輛車與車手主導整個賽季的賽事,所以每一場的前幾名車手必須在下一場比賽中加重,如果隨後成績未能繼續保持前三名,將可以在下一場比賽中卸下配重,如此一來便大致建立了新一代房車賽的中心精神。
(DPM 1985)
首屆DPM(German Production Championship)德國量產房車賽於1984年的3月11號在比利時的Zolder賽車場舉行,受到德國賽車迷瘋狂的支持,自此之後,德國量產房車賽就一步步走向為人熟知的DTM賽事。1984年賽季參賽的車輛有BMW 635 CSi、Rover Vitesse、BMW 323i、Ford Mustang、Alfa Romeo GTV 6、Opel Kadett GTE、Volvo 240 Turbo、及Chevrolet Camaro,一共有7個車廠8種車型,所以不難看出這項賽事的迷人之處。
(BMW 635 CSi)
(Rover Vitesse)
(Alfa Romeo GTV 6)
(Volvo 240 Turbo)
(Chevrolet Camaro)
(Ford Mustang)
DTM最輝煌的時期
DTM的草創精神完全將Motorsports擺在第一,所以受到車隊大力支持,還吸引上百萬的德國當地觀眾。DTM的火熱形勢一直持續,甚至吸引了F1車手的參與,而且,在DPM舉辦的第二年起,參加的車廠已經從第一年的7家成長至12家,包括Mitsubishi Starion、Fiat RitmoTC130、MG Metro Turbo、Nissan Silvia、Ford Sierra XR4 Ti等車,都是在1985年加入DPM,賽事的迅速成長,更證明了車廠賽車部門對DPM的重視。
(Mitsubishi Starion)
(Ford Sierra XR4 Ti)
1984-1989年的DTM賽場是屬於寶馬的,635 CSi在1984賽季DTM比賽中,以12戰5勝的戰績和出色的穩定性幫助Gubin車隊車手Volker Strycek拿到了年度冠軍,而製造商冠軍也同時被寶馬收入囊中。之後1985-1986年,635 CSi幫助寶馬攬獲1個車手年度冠軍,以及3個車隊總冠軍,而635 CSi也是日後寶馬M6的鼻祖。
(635 CSi)
1987年,寶馬拿出了專為DTM打造的M3 E30,M3 E30在當年的比賽中攬下5個分站冠軍,不僅連續第4次拿下DTM製造商冠軍,並且寶馬車手Eric van de Poele也獲得了當年的車手總冠軍。M3 E30 DTM效力的3年中,讓寶馬在DTM總計完成了車隊總冠軍6連冠。
(1989 M3 E30)
在同一時期,寶馬M3 E30最大的對手便是梅賽德斯奔馳190E和福特Sierra Cosworth,在DTM賽場中三者拚鬥得相當激烈。
(梅賽德斯奔馳190E)
(福特Sierra Cosworth)
奧迪Quattro襲卷DTM
福特在經歷1989賽季之後決定在1990賽季退出DTM賽場,奧迪隨即補上空缺,帶着Audi V8 Quattro闖入DTM的戰場。當時,BMW M3與Mercedes-Benz 190E都已經演進到Evolution及Evolution 2版本,他們並沒有把奧迪的V8發動機和Quattro四驅放在眼裡,因為Audi V8 Quattro的車重達1300kg,而M3和190E的車重都在1000kg以內。但沒想到的是,奧迪的V8引擎與Quattro卻在比賽中佔盡優勢,奧迪首次加入DTM就獲得冠軍。
(Audi V8 Quattro)
DTM房車賽經典的1991年1991年的DTM賽季則是所有DTM迷公認最精彩的一年,當時的參賽廠家與車輛數目都是DTM的最高峰,4家車廠奧迪、寶馬、奔馳、歐寶與41輛車。在1991年賽季後期,歐寶就已經開始研發Class-1規則的Calibra V6賽車,同時也表示如果在1992年DTM不接受Class-1的提案時,就將於1991年賽季結束後停止參加DTM賽事,結果Opel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成真,DTM在1992年仍是採用與91年同樣的賽例,所以Opel就退出的DTM。Audi則延續了1990年的優勢,順利再次衛冕冠軍成功。
(1991 Opel Omega Evo 500)
之後的幾年,DTM充滿了醜聞與失望,首先是兩屆冠軍Audi私自將曲軸的角度由原本的180度更改為90度,如此一來V8引擎將能夠有更高的轉速與更快速的反應,寶馬相當熟悉這一點,在BMW不斷的施壓下,奧迪的這個曲軸設計判定為違反DTM規則。奧迪隨即淡出DTM賽事,1992賽季就只剩下寶馬和奔馳留在賽場,但是就在賽季結算之後,寶馬也選擇退出DTM。
2000年 DTM的重生
2000年5月28日,經過奔馳、歐寶等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不懈努力,Deutsche Tourenwagen-Masters德國房車大師賽,也就是全新的DTM終於迎來首場比賽。初期參賽的為Mercedes-Benz CLK及Opel Coupe,Abt車隊則以Audi TT破格加入DTM 2000賽事。
(Audi ABT TT-R DTM 2000)
(Mercedes-Benz CLK)
之後的幾年,寶馬、奔馳、奧迪三家廠商繼續輪番坐陣,歐寶也展現出其不俗的實力,賽車的不斷更新,誕生像奧迪A4 DTM、歐寶Vectra GTS V8、奔馳C AMG DTM、BMW M3 DTM等經典賽車,呈現了一場場精彩絕倫頂尖房車大戰。
(奧迪A4 DTM)
(歐寶Vectra GTS V8)
(2012 BMW M3 DTM)
(2011 奔馳C AMG DTM)
如今的DTM依舊是代表着世界最頂尖的房車賽,最強的賽車科技、最頂級的賽車手,打造出每一場扣人心弦的刺激比賽,冠亞季軍之間的差距只有百分之幾秒,比賽結果變幻莫測,不到最後一刻,沒人敢輕言最終的奪冠者會是誰,緊張激烈的較量和時常發生碰撞場面,都是DTM房車賽最獨特的魅力。
(DTM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