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村莊 美麗經濟
——瀏陽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促鄉村振興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文隆 王茜

(刊載於《湖南日報》2022年5月29日02版)
初夏時節,瀏陽市永安鎮永和村,村集體蔬菜大棚里,一壟壟番茄枝繁葉茂、果實成串,頭批番茄還有幾天就可上市了。
兩年前,永和村採取“村集體+合作社+公司+高校”模式,引入資金130萬元,建設村集體蔬菜大棚,如今蔬菜種植超過200畝,年均盈利100萬元,帶動40餘戶村民就業增收。
這是瀏陽市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促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該市以生態美、村莊美、產業美、生活美、風尚美為目標,全域推進以自然村落(屋場)為主體的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黨建引領美麗宜居村莊建設
屋舍儼然,綠樹成蔭;田園阡陌,花開滿徑……去年,通過還原瀏陽河畔百年渡口,瀏陽市棖沖鎮棖沖村老碼頭美麗屋場建成。新建的3公里沿河休閑步道及文化廣場、親水平台等,讓村民多了休閑娛樂好去處。64歲的村民趙英華幾乎每天帶領舞蹈隊隊員在文化廣場跳舞,她說:“環境越來越好,我們也越跳越開心。”

(5月27日,瀏陽市棖沖鎮的一處美麗屋場。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瀏陽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抓鄉村振興,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
蕉溪鎮早田村金山屋場也在去年實現華麗蝶變。一到傍晚,村民漫步於屋場小道,感受鄉村獨特的恬靜之美。該村探索實行“支部統攬、黨員先鋒、群眾主力”的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模式,取得好效果。“屋場建設投入近300萬元,其中黨員群眾籌資80餘萬元,超500人投工投勞,群眾建設屋場的熱情高漲。”早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蔣宏輝介紹。
走進永安鎮蘆塘村,灣裡屋場內民房錯落,鄉村道路乾淨整潔。在中華老種子博覽園、中華老種子博物館等場所,不時可見前來參與研學活動的學生。不遠處,“遇見童年”景區內,千畝板栗林隨風搖曳,景區內森氧步道、田園棧道、燒烤嘉年華、親子樂園、房車基地等項目和遊樂設施一應俱全。

(古港鎮梅田湖村松山美麗宜居村莊,大片油菜花盛開,與錯落有致的民房、鄉間小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按照“黨建引領、村級主導、村民參與、共建共享”原則,蘆塘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探索出一條“鄉賢留下來、能人請進來、村民動起來、村莊活起來”和“自發組織、自主設計、自我籌資、自行建設、自覺管理”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瀏陽市制定全域推進美麗宜居村莊建設操作辦法。去年財政專項配套9680萬元用於美麗宜居村莊建設獎補,當年新建美麗宜居村莊275個。該市計划到2025年,打造美麗宜居村莊1200個以上,實現全域覆蓋。
產業支撐讓美麗村莊“實起來”
美麗的撈刀河畔,瀏陽市北盛鎮卓然村“原鄉染坊”內,織機“嘎嗒、嘎嗒”地響,梭子在老式織布機上穿梭。

(張坊鎮以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和產業融合發展為雙引擎,全力驅動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創建。該鎮田溪村村民通過眾籌的方式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了三A級西溪風景區。)
“我村的織染文化已有300多年歷史,目前染坊申請成為長沙市中小學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可為學生提供科普講解、織染勞動實踐體驗、親子織染體驗、專業技能教學等。”卓然村黨總支書記汪新橋介紹,去年開設研學體驗課,引來近2萬名遊客。
產業支撐,讓美麗宜居村莊的里子“實起來”。北盛鎮實施“文化潤鎮”戰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業,卓然村“度假原鄉”成為一張亮眼的名片。今年“度假原鄉”規劃發展40畝織染植料種植基地,走出從染材種植到織布、染布、設計製作文創作品再到成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發展之路。
去年來,小河鄉加快景點設施建設和文化融入,實現景點串珠成鏈、連線成片。該鄉田心片區將美麗宜居村莊建設與農民畫室、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文旅產業越來越火。
“以前全村只有5家飯店,現在已發展至幾十家。”小河鄉田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細蘭介紹,去年,到小河鄉觀光體驗的遊客多達30萬人次,帶動餐飲、民宿等產業迅速發展,促進地方增收2000萬元以上。
瀏陽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斌介紹,瀏陽市已啟動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即5年打造十條精品線路、百個示範村莊、千個幸福屋場、萬戶美麗庭院,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瀏陽樣板”,讓美麗村莊與“美麗經濟”齊飛。
[責編: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