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氮化鎵領域發生的一個事件值得大家關注——台達、中美晶、羅姆和力智等企業“抱團”,聯手布局氮化鎵。
在這個“聯盟中”,他們各自的角色是什麼?有哪些技術特點?今天,“行家說三代半”給大家展開講講。
台達子公司
融資超1億元
9月14日,台達官網宣布,其子公司碇基半導體(Ancora)已完成新一輪4.56億新台幣(約1.02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投資方包括中晶美(SAS)、羅姆(Rohm)、台達電子和力智電子(uPI),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GaN的研發工作。
碇基半導體創始於2022年7月,由台達電子斥資3.2億元新台幣(約7200萬人民幣)成立。該公司專註於提供GaN解決方案。其產品線包括 GaN 分立器件、系統級封裝和片上系統,且均已通過應用於母公司電源系統的嚴格檢驗。
對於此次融資,碇基半導體總經理邢泰剛博士表示,與中晶美、羅姆和力智等業界先進成為戰略合作夥伴,有助於他們在襯底材料、IC 設計、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建立一個生態系統,加速打造出具有更高競爭力的GaN 技術應用。
而中晶美表示,希望藉此與碇基策略聯盟,發揮上下游材料供應互補的綜效,擴大氮化鎵領域布局。
那麼具體來說,這些企業各自的角色是什麼?他們在氮化鎵領域有哪些技術和布局?
台達電子角色:
在電源中採用氮化鎵
據說,台達電子是全球第一大“電源供應器廠商”,全球每2台服務器和每3台PC電腦就有一台使用台達電源。
根據公告,2022年前8個月,台達電的累計營收為2418.58億新台幣(約541億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19%。三大業務範疇來看,電源及零組件約佔60%,基礎設施約佔27%,自動化約佔13%。台達電將營運重心瞄準電動車、儲能兩大趨勢,全球前20大車廠已有14~15家是台達電客戶;儲能方面,在台灣市場市佔率更高達6成。
可以說,對於氮化鎵器件企業來說,台達電是體量非常大的電源客戶,而且台達電很早就採用了氮化鎵技術,尤其是在數據中心、伺服器等新型領域。在成立碇基半導體前,跟台達電合作的氮化鎵企業包括:德州儀器、Transphorm、英飛凌和羅姆等。
此外,在2017年底,台達電與BMW i Ventures共同對GaN Systems發起策略投資,藉此擴大其氮化鎵領域的布局。
羅姆角色:
GaN器件設計及製造
在氮化鎵領域,羅姆在2018年就宣布跟GaN Systems達成合作;2021年,羅姆開發150V GaN HEMT,將額定柵源電壓從典型的6V提高到了8V,既改善設計裕量,又提高可靠性。
今年,羅姆才開始發力氮化鎵。3月,羅姆宣布確立了150V耐壓GaN HEMT的量產體系;4月,羅姆宣布跟台達共同開發600V耐壓GaN功率器件。
對於跟台達的合作,羅姆表示,他們將大量生產有助於配置更高效電源系統的 GaN 功率器件,並在早期開發集成模擬 IC的 GaN IPM,進一步擴大的產品陣容。
中美晶角色
提供硅襯底+外延
中美晶是目前中國台灣最大的硅晶圓材料供應商,擁有完整的晶圓生產線及半導體、太陽能及藍寶石三大產品線。
中美晶旗下的環球晶是全球第三大硅晶圓供應商,根據Statista統計,2019年前3大硅晶圓供應商分別是日本信越市佔率33%,日本勝高(SUMCO)市佔約25%,環球晶市佔17%。
除了硅襯底外,環球晶還提供氮化鎵外延片,2020年的產能大約為600片/月,當時他們表示未來產能會追加到4000片/月。
此外,中美晶還投資了2家氮化鎵企業。2021年11月,中美晶宣布斥資1500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參與Transphorm私募,取得5.84%股權。2020年8月,中美晶宣布斥資34.965億新台幣(約8.28億人民幣)參與台灣砷化鎵/氮化鎵射頻器件代工廠宏捷科私募案,持有宏捷科22.53%股權。
力智電子角色:
提供氮化鎵驅動
力智電子成立於2005 年,是電腦企業華碩投資的子公司,是中國台灣少數可同時提供氮化鎵驅動和分立功率器件的設計公司。今年3月,力智電子已經實現上市,2020年營收41.99億新台幣,稅後凈利4.38億元。
根據官網信息,力智電子uPI 系列高速 GaN 驅動器產品包含3種不同的器件,專為需要5V柵極驅動的 GaN 場效應晶體管 (FET) 而設計。
大家怎麼看待這個氮化鎵”聯盟“?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