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2022年09月28日00:01:41 熱門 1617

很多留學生或到海外旅行的遊客都會有這種體驗——

找一家地道的中餐館,安慰一下自己的“中國胃”以解思鄉之苦,真的是太難了!

要去哪裡找地道的中餐廳、而不是“假中餐”呢?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位專攻中餐的美籍華裔美食博主,

他是地地道道的吃貨,

不會用筷子卻執着於中餐,

用幾十年時間積累下七千多家中餐廳的探店經驗……

來自洛杉磯的美籍華人陳戴維先生今年已經70歲了,他是第三代廣東移民,

名校畢業之後,他在美國知名的大公司做律師和註冊會計師,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因為工作經常需要出差,他有機會到美、加兩國的不同城市打卡當地中餐館,

並在美食博客網站Menuism上開闢了自己的專欄博客,將對中餐廳的觀察、體驗、見解po到博客上,成為知名的中餐美食博主之一。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翻翻他的博客,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美食話題。

很多吃過國外中餐館的國人都會有一種感覺,

外國的中餐都是“假中餐”,把中餐根據當地人口味進行了改良,和國內地道的中餐相去甚遠,

陳戴維先生就在博客里討論過“粵菜”的話題,

因為他家祖輩是自廣東台山移民美國的,受家庭影響他對粵菜情有獨鍾,也研究得更為深入,

博客中他科普了美國粵菜餐館的發展歷史,以及現在美國粵菜館的現狀,

還教了大家幾招如何分辨“假粵菜”,

比如聽到餐館中的工作人員都說普通話,而不是說粵語,說明這家餐館並非廣東人經營的;

或者在菜單上發現一些明顯是其他省份的菜肴,比如在粵菜館發現豬肉紙,它並非粵菜而是台灣小吃,那餐館的粵菜很可能不正宗。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美食博客當然少不了向讀者推薦餐館的內容,陳戴維先生經常按照城市推薦餐館,

他的博客有個特點,文章中看不到一味的誇讚,

餐廳的不足之處他會一針見血地指出,優點則會毫不吝惜地表揚點贊,

就像身邊為你種草的朋友一樣,不說假話、套話,為讀者着想,這也是他受歡迎的原因。

比如在一篇推薦紐約中餐館的博客中,

他推薦了幾家各具特色的中餐廳,

La Chine是正宗高端中餐廳,陳先生明確地表示,

他本人更喜歡在低價小店裡尋找地道美食,不太在乎餐廳環境,更看重食物本身,

這家餐廳雖然價位高,但環境好、擺盤高大上,菜品也過關,經他測評有幾道不錯的中國菜,

中肯的點評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另一家名為Modern Szechuan(現代四川)的中餐廳,

陳先生一邊diss菜單上的菜品都是“美式中餐”,

一邊極力讚揚餐廳的麵食做的地道,比如雞肉拉麵好吃到讓他點了第二碗,

滬式餛飩也是別處難得一見的美味。

對於不了解情況的食客來說,看了他的測評很快就能get到該點些什麼。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家廣式叉燒店Wah Fung #1 Fast Food,專門吃叉燒,

物美價廉,一份菜品通常不超過4美元,

照顧到各個消費水平的讀者。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陳戴維先生經常在博文中講述自己的經歷,

比如在一篇介紹中式甜品的文章中,他指出甜品是以往美國中餐廳的薄弱環節,

自己小時候在餐廳吃到糖水泡的蜜餞蘋果就特別高興,但餐館免費贈送的紅豆點心就難吃得嚇人。

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美國現在也能找到菠蘿包、水果刨冰、雞蛋仔這樣地道的中式甜品。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嘗試的中餐廳多了,陳戴維先生吃出了門道,也吃出了文化,

比如他寫過一個有趣的話題,美國的中餐館如何起名字

從最初極具中國特色的“金龍”、“八喜”、“紫禁城”,

到簡單直白、以主打菜命名的“臭臭鍋”,

再到聽着高大上、實則莫名其妙的“私家廚房”,

可以看出中餐館為融入當地做出的各種嘗試。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這些對中餐廳的點評分析,都是建立在陳戴維先生探店、試吃的基礎之上的,

他花了幾十年時間,才修鍊成權威的中餐美食家。

19世紀中期加州淘金熱時期,他的祖父母因生活困苦從廣東台山移民到美國尋找生路,

隨着中國移民的到來,美國開始出現唐人街,那裡佔主角的就是各種中餐廳,

陳戴維先生回憶,小時候只有過生日、參加婚宴或有親戚來訪時,才有機會去唐人街的中餐館吃飯,

但是那時候他對中餐完全沒好感,就連媽媽做的家常菜他也不愛吃,

由於曾經《排華法案》之類的政治原因,以及有些中餐原材料不能出口到美國的現實原因,

他在美國一直很難找到讓他感興趣的中餐。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20世紀30年代,紐約曼哈頓的一家中餐館)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陳先生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畢業,

學校開設了第一門美籍華裔研究課程,讓他非常感興趣,

當時美籍華裔歷史方面的專著幾乎為零,課程連教科書都沒有,

他在這門課程中撰寫了兩篇論文,一篇關於洛杉磯華裔的歷史,一篇關於《排華法案》,

其中很多資料都是他從中餐館中就餐時,從店家、食客嘴裡了解到的,

這讓他認識到,中餐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使在美籍華人心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也是華人在美國奮鬥史的“見證人”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2008年舊金山市中心的一家中餐廳)

這段經歷激發了陳先生對中餐的興趣,

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他開始進行中餐館探店,

此後十年正趕上中餐在美國大爆發,中餐廳遍地開花。

為了儘可能嘗試更多餐廳、避免重複,

他製作了紙質版的表格,按餐廳名字、地址、探店年份進行登記,

90年代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就整理了更詳細的Excel電子表格

還保留了幾千家餐廳的名片、菜單、收據作為資料

有空就通過黃頁找到沒去過的中餐廳打卡。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對於吃,陳戴維先生有着超乎常人的執着,

為了吃到舊金山的一家中餐廳,他和妻子起大早,從洛杉磯打飛的到舊金山,

在那裡吃過午飯和晚飯,晚上再打飛的飛回洛杉磯,

不過吃到一家比洛杉磯當地地道的中餐館,兩口子覺得一天的奔波也值了。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陳戴維先生和妻子)

為了提高效率,他會在一天內探訪多家餐廳,

比如有一次在6小時內打卡了6家茶點店進行橫向測評,

或者在出差途中租一輛車,開車尋找沿途的美食,

估計只有真正的吃貨,才能理解為一頓飯不遠千里的心情。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作為一個中餐通,陳戴維先生其實不會說普通話,只會一點兒廣東話

遇到中文菜單時,可能需要服務員幫忙才能順利點菜;

他的飲食習慣也特別健康,不吃辛辣食物,不喝茶,遵循低糖、低膽固醇原則,

甚至不會用筷子

但是在美食麵前,以上這些都不成問題。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探店40多年,陳戴維先生已經探訪了超過7300家位於美國和加拿大的中餐廳

成為名副其實的美食家,

但是陳先生特別謙虛低調,

他從不以美食家自居,對美食博客也沒什麼功利的想法,

自己所做的全部出於興趣。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2012年,陳先生認識了美食作家克拉麗莎·魏,

她聽說陳先生當時探訪過6000多家中餐館的故事後,就對他進行了採訪並發表了一篇文章,這讓陳先生一炮而紅,各種訪問、邀稿紛紛找上門來,

比如他曾受亞洲協會邀請撰寫文章,評選出美國十佳中餐館,

這篇文章在社交網站上受到熱議。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陳先生還用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開設針對中餐的美食博客,向讀者安利各種好吃的餐廳和中餐。

不像年輕博主那樣用照片博眼球,

他的博客特別樸實,經常只有一、兩張圖片,配上豐富的文字介紹,

從餐廳歷史到飲食文化,從趣味知識到用餐體驗,

他記錄下的不只是美食,還通過中餐的發展,折射出美籍華人為融入當地做出的努力

既有趣又客觀,還能順便長知識,因此受到很多食客的歡迎。

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今年70歲的陳戴維先生如今已經退休,有更多空閑時間用來探訪中餐廳,

他的腳步也依然在繼續,

就像他說的:“我不會用筷子,但這根本不成問題,中餐廳都有叉子的!

什麼都不能阻止吃貨對美食的嚮往,

這就是美食的魔力吧!

ref: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post-magazine/long-reads/article/2169154/man-who-has-

eaten-more-7300-chinese-restaurants

https://www.laweekly.com/restaurants/meet-david-r-chan-the-man-who-has-eaten-at-over-

6-000-chinese-restaurants-2378445

https://abcnews.go.com/blogs/headlines/2013/04/los-angeles-native-has-dined-at-6000-

plus-chinese-restaurants/

https://www.menuism.com/blog/author/davidchan/

https://foursquare.com/jeremyhfisher/list/david-r-chans-top-10-us-chinese-restaurants

--------------------------------------

the鴨脖:劃重點:他是一名律師和注會師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

Ginno_Heinz_Morkin:其實執着於正不正宗沒什麼意思,畢竟不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水,做出來的東西怎麼都會有點區別。外國的中餐多少都有點fusion的味道在裡面,最關鍵的還是服務,口味,價格這些吧。不過文中老爺子也沒有糾結正不正宗就是了。

吳凱鵬:40年吃遍7300多家中餐館,不會用筷子的他成了美國中餐之神 - 天天要聞去看了一下文章,發現老先生排的十大中國餐廳都在加州,而且大部分是港式,jio得有點偏個人口味了吧,像杭幫菜、川菜啥的也有很好吃的菜~(我是廣東銀)

Pre丶yyy:出左粵港澳d粵菜都好Q難食

未名湖畔鬼畫桃符:我在DC附近發現一家牛逼的中餐,老闆是以前領事館大廚,鴨子做的那個地道呀,尤其是鴨翅,跟在武漢吃的一毛一樣

SIV2077:不用筷子也可能是打消顧慮,鼓勵讀者自己去吃“你看我不用筷子也能吃得很開心”

-事兒君給大家發紅包啦-

從今天起

淘寶APP的搜索欄輸入“英國那些事兒

就可以搶現金紅包了

雙11當天全場通用

金額是隨機

我自己搶着玩搶到一個7分一個30元哈哈

但是不管搶到多少

你就當搶着玩好啦

而我,權當送點小心意給你~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和喜愛

對了,每天都可以搶哈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