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產業扶貧扶出持久“脫貧引擎”

2022年09月27日18:00:35 熱門 1662
莆田:產業扶貧扶出持久“脫貧引擎” - 天天要聞

位於仙游縣度尾鎮雲水村的同欣生態園。記者 周明太 攝

東南網8月30日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碧仙)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莆田全市不斷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建成162個產業扶貧項目,打造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新“引擎”。

產業扶貧下一步該怎麼走?“要立足當地資源和優勢,大力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給出了如是思路。

近日,莆田出台相關文件,確定了“年內全市88個貧困村都必須建立一個及以上的產業扶貧項目;到年底全市打造52個以上可學習、可推廣、可複製的產業扶貧典型,確保全市有脫貧任務的52個鄉鎮,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典型”的產業扶貧目標任務。

因地制宜合理謀劃特色產業

初秋,仙游縣度尾鎮雲水村同欣生態園裡,幾十畝柑橘、香橙碩果累累。“目前,生態園種植了蓮霧、樹葡萄、巴西櫻桃、柑橘等20多個果蔬品種共1萬多株,總面積200多畝。”同欣生態園負責人、雲水村黨支部書記林瑞欣介紹,單是柑橘類,就從重慶等地引進了12個品種,採摘期可從今年11月持續到明年5月,“生態園規模大、苗木品種豐富,基本形成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同欣生態園是度尾鎮因地制宜、精心謀劃建成的14個精準扶貧產業基地之一。去年,雲水村立足本地實際發展特色農業,註冊成立了仙游縣雲水農業專業合作社,開發該村225畝荒地,建設同欣果業生態園,並吸引貧困戶參與到開發建設中。“生態園不僅發展農業採摘,還帶動了鄉村旅遊熱潮。我們也可以分到更多紅利。”今年68歲的黃世明,原是雲水村的貧困村民,同欣生態園建成後,她入股產業獲分紅,還當上了產業工人。“每個月工資2000元,去年還領到6000元的分紅,我們家已經成功脫貧了。”

“脫貧根基在產業,難點在增收。只有產業精準,才能加速脫貧。”度尾鎮黨委書記官金華介紹,該鎮屬山區鄉鎮,總人口9萬多人,精準扶貧任務繁重。去年,該鎮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將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在全鎮打造了10個精準扶貧產業基地,涉及文旦柚、百香果、木材加工等當地特色產業或“短平快”產業,當年創下了72.22萬元的入股分紅資金,為全鎮261戶808名貧困人口增收2000元至7600元不等。

今年,根據“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產業扶貧發展思路,該鎮再建成4個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并力爭年內實現全鎮19個村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全覆蓋。“今年,全鎮精準扶貧產業基地入股分紅資金有望突破120萬元,幫助貧困人口高質量持續穩定脫貧。”官金華對此信心滿滿。

“扶貧產業不能盲目跟風,不能一哄而上。從根本上要強化市場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調整本地區種養業結構,培育‘一村一品’。”莆田市農業局扶貧科科長陳立新介紹,在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選擇上,莆田堅持三項原則:一是堅持“一縣一品”的總體布局;二是在產業選擇上立足當地種養習慣和產業基礎,培育“一村一業”;三是特色產業要落地,還要尊重群眾意見,並跟着市場需求走。通過因地制宜、合理謀劃,目前,莆田全市已發展產業扶貧項目162個,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莆田:產業扶貧扶出持久“脫貧引擎” - 天天要聞

仙游縣大濟鎮坑北村的精準扶貧產業基地迎來葡萄豐收季。 陳國松 攝

產銷銜接農產品賣得出賣得好

今年6月,產自仙游縣社硎鄉白洋村的“白洋牌”金線蓮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這不是“白洋牌”金線蓮首次參加此類展會。“市、縣農業部門多次組織我們參加農產品產銷對接會、項目成果交易會等各類大型展會,提升我們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也為我們打開了產品銷路。”仙游縣豪友昌盛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劍忠說。

2015年8月,通過社硎鄉政府、駐村幹部的牽線搭橋,福建省利榮昌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與白洋村村民共同成立仙游縣豪友昌盛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開發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等林下經濟。2016年,合作社帶動村裡的46戶貧困戶一起創業,年底即脫貧29戶。去年,合作社繼續把17戶精準扶貧困難戶納入社員管理,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農戶”的模式,讓貧困戶通過獲得勞動報酬及固定分紅收益的方式,達到脫貧致富目標。

“在基地打工的貧困戶,一年光工資收入就能領到1.5萬元,每年還有固定分紅收益5000元左右。”鄭劍忠說,產銷區的共同努力,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雙贏”局面。

事實上,“運不出、賣不掉、價不高”是許多貧困地區農產品在銷售環節上的共同煩惱。“貧困地區的自然生態大多良好,出產的農產品大都是綠色天然的優良產品。但受基礎設施落後、流通成本偏高、市場信息不暢、品牌建設滯後等因素制約,許多優良產品‘藏在深山人未識’。”官金華說,因此,抓產業扶貧,不能只抓生產不抓市場,生產、技術、資金服務要跟上,市場營銷服務也要跟上。

推動產銷銜接,莆田具體怎麼做?莆田通過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合同購銷關係、組織優質農產品參展參會、發動企村結對幫扶以購代捐等方式,讓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結構調整。“比如在‘莆商在行動’精準扶貧活動中,三棵樹塗料有限公司結對幫扶涵江區庄邊鎮萍湖村,協助他們探索‘互聯網+農業’發展模式,為萍湖村搭建電商平台,向農戶統一收購枇杷、線面、蜂蜜等農產品,統一包裝銷售,讓萍湖枇杷得到市場廣泛認可,每公斤售價高達24元,同時也讓‘生產有記錄、質量可查詢’的現代農產品成為現實。”莆田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向偉說。

創新模式優化利益聯結機制

仙游縣是莆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共有貧困村38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6174戶20456人。

以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突破口,該縣通過政府搭建平台,進行扶貧資源整合和產業整體規劃,在貧困戶、企業、合作社等各經營主體間,建立起一套穩定持久的利益聯結機制,破解貧困戶收益難題。“我們做到‘三個統一’,即統一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統一生產經營管理、統一扶貧資金管理,將扶貧資金全部優先傾斜產業項目,作為每戶貧困戶入股產業基地的合作資本金,並引導貧困戶將小額貸款抱團使用,探索發展紅木傢具生產、工藝品小件加工、花卉培植及名貴苗木、茶葉、金線蓮種植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初步形成貧困村有致富產業、貧困戶有增收項目的發展格局。”仙游縣農業局副局長黃秀章介紹,目前,全縣已初步建成扶貧產業項目112個,通過“黨建+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共吸納828戶貧困戶入股,帶動就業1031人。

以利益聯結機製為核心,莆田不斷探索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的好做法。

湄洲島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和媽祖文化兩個“寶貝”資源,探索“鄉村旅遊+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助推全域旅遊,拓寬島上東蔡村、下山村等2個貧困村的脫貧渠道。城廂區利用本地晚熟龍眼基地、花卉基地等特色農業優勢,捆綁貧困戶,建成了4個特色農業扶貧基地;同時,探索“公司+貧困戶”模式,發展了16個產業扶貧合作單位,帶動貧困戶增加就業、分紅收益……

“目前,全市探索創新出‘龍頭企業+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專業大戶+貧困戶’‘農村電商平台+貧困戶’‘鄉村旅遊扶貧+貧困戶’等六種產業扶貧模式,指導市場主體與貧困對象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抱團發展、穩定發展。”陳立新說,今後,莆田將在全市推廣此六種模式,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