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研究張夏 陳剛
作為中國 5G 牌照落地後舉辦的首次 MWC 會議,大會期間5G支付、5G雲遊戲、5G智能駕駛、5G超高清視頻、VR/AR等應用隨處可見, 5G終端設備也齊亮相,5G下游應用處於爆發前夜。我們認為5G下游應用主題將類似於4G時代移動互聯主題,成為新的主題方向和趨勢。
核心觀點
【本周重點關注——MWC大會:5G下游應用進展超預期】
作為中國5G牌照落地後舉辦的首次MWC會議,大會期間5G支付、5G雲遊戲、5G智能駕駛、5G超高清視頻、VR/AR等應用隨處可見,5G終端設備也齊亮相,5G下游應用處於爆發前夜。我們在6月12日發布的下半年投資展望中重點提示:5G引領下的第四次信息浪潮將會是中國經濟實現新階段高質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科技周期可能取代信貸周期成為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我們認為5G下游應用將類似於4G時代移動互聯類主題,成為新的主題方向和趨勢。
【上周其他科技熱點回顧】中國移動宣布將於6月25日在上海正式發布“5G+計劃;我國將建設首個“人工智能星座”;工信部:加強軍工工業互聯網發展頂層設計,研究制定《數字軍工行動計劃》;MWC央視成功實現我國首次5G+8K電視節目信號傳輸測試。
【其他新興產業主題關注】量子通信、網絡安全、國產替代:(1)中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性驗證;(2)《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規劃》落地,網安行業加速發展;(3)華為事件出現緩和,國產替代仍是主線。
【全球科技行業股指走勢】上周全球主要股指普漲,G20峰會後華為事件出現轉機,海外半導體行業漲幅居前,費城半導體指數周漲幅高達6.05%,納斯達克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周漲幅2.56%、1.09%。
【全球重點科技公司跟蹤】亞馬遜:亞馬遜旗下雲計算業務子公司AWS宣布對公司AmazonEC2實例進行價格調降,降幅最高可達49%。京東:京東物流發起設立的首支產業基金--匯禾資本完成首期交割,基金規模15億人民幣,重點投資科技物流和智能供應鏈早期及成長期項目,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構建共生物流生態體系。三星:行業消息人士透露,包括韓國三星電子在內的七家全球科技巨頭,正在接受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調查。特斯拉:特斯拉上海工廠主體結構接近完工。而日前,用於為工廠供電的變電站已開始建設,以儘力實現該廠今年第四季度開始投產的目標。紫光展銳:紫光展銳攜手愛立信完成2.6GHz頻段上的5G上下行數據連通。華虹半導體:華虹半導體第三代90納米嵌入式閃存工藝平台成功量產。紫光集團:紫光將在成都建設3D堆棧存儲芯片工廠:投資240億美元預計2020年完工。三星:三星摺疊屏手機GalaxyFold已在中國工信部入網,或將很快在中國地區正式發布。中芯國際:中芯國際轉賣8寸晶圓廠。
【科創板企業跟蹤】截至2019年7月3日,科創板企業已有14家正式發行,本文梳理了已發行企業的的基本情況以及對標的A股上市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提及個股僅表示與相關主題有一定關聯性,不構成個股投資建議。
目 錄

01
科技前沿及新產業觀察
1、本周重點跟蹤關註:MWC大會:5G下游應用進展超預期
事件:作為中國 5G 牌照落地後舉辦的首次 MWC 會議,本次會議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會議上展示和發布了眾多產品,相較於以往除了對5G主題產業發展不斷提出規劃,此次會議讓我們我們看到,不論運營商、設備商等紛紛推出基於5G的貼近應用落地的實際性行動,標誌着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即將開啟,5G 應用逐步從方案走向實踐,從實驗室走向現實生活。大會期間,5G支付、5G雲遊戲、5G智能駕駛、5G超高清視頻、VR/AR等應用隨處可見,備受關注的5G終端設備也齊亮相,5G下游應用處於爆發前夜。
我們在6月12日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投資展望《站在新科技周期的起點》中重點提示:5G引領下的第四次信息浪潮將會是中國經濟實現新階段高質量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科技周期可能取代信貸周期成為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科技+金融”將成為新的兩年上行周期的優選配置。
我們認為, 5G下游應用將類似於4G時代移動互聯類主題,成為新的主題方向和趨勢:
針對之前備受爭議的選擇困難“先NSA還是SA”,目前三大運營商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堅持SA目標組網方向,其實NSA和SA的組網,主要區別:NSA是將5G的控制信令錨定在4G基站上;SA方案是5G基站直接接入5G核心網,控制信令完全不依賴4G網絡。NSA和SA也絕不是“二選一”的問題,二是一個先後的問題,運營商在5G部署早期時大多數從投資5G基站開始,未來不管運營商何時選擇從4G核心網升級到5G核心網,運營商對於5G基站硬件的投資是不變的。事實上,現在有實力的設備商提供的5G基站都是雙模的,既支持NSA也支持SA,未來基站僅通過軟件升級就可實現NSA到SA的演進。
先行者P1/P2系列作為中國移動的自主品牌產品,業界領先的 5G NSA/SA 雙模終端,支持 5G+4G+千兆寬帶+WIFI 四重連接。目前P1支持最新的 WiFi6 擁有更高速的WiFi接入能力,可與 5G 完美配合,是喜歡嘗鮮和喜歡極致體驗用戶的絕佳選擇。先行者 P2 支持 WiFi5,可充分滿足現有WiFi設備的接入需求,同時價格更優。

6月29日,中國聯通宣布成立“5G+邊緣雲業務運營中心”。中國聯通核心網首席架構師王常玲女士女士代表集團智能網絡安全對MEC邊緣雲創新業務運營中心的定位與智能進行了宣貫:將通過MEC邊緣雲業務運營中心滿足客戶差異化的體驗需求,實現商業、技術、生態三方面的閉環。集“規、建、維、研、運”於一體,構建聯通“雲、管、邊、端、業”五位一體服務化架構,以“邊緣業務平台CUBE-EDGE+行業應用”為中心打通前端市場需求,助力聯通形成高價值行業雲。

三大運營商均在2019MWC大會期間提出了各自對5G未來產業鏈的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其中中國聯通表示:聯通 5Gn 智見美好未來。


2、上周重點科技熱點回顧

3、其他新興產業跟蹤:關注量子通信、網絡安全、國產替代
(1)中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性驗證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徐飛虎等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全光量子中繼器的原理性驗證,為構建遠距離光纖量子網絡開闢了新途徑。其實早在之前的周報,我們便提出“量子通信或將更早出現突破性進展”,此次實驗結果顯示,全光量子中繼器可以有效提升量子態的傳輸速率,從而拓展量子通信的傳輸距離。
量子計算的核心優勢是可以實現高速並行計算。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量以指數形式增長,算力將以指數的指數增長。可以看到,量子計算機的量子比特數量以指數增長的形式快速上升,從2003年起的1位量子比特,到2013年512位量子比特的計算機,再到2015年實現1000位量子比特。目前,非通用型量子計算機的已經實現了1000位量子比特,在特定算法上計算效率比經典計算機要快一億倍。量子計算可高速處理大數據,實現人工智能移動化。量子芯片的大數據處理能力將實現人工智能的移動化。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車載智能系統,無人機的智能系統,或者手機上的人工智能。
(2)《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規劃》落地,網安行業加速發展
《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規劃》於2019年6月30日,在中國軟件產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會議指出要完成打造“五個基地”分別為:(1)國家安全戰略支撐基地。以國家安全、網絡空間安全等重大戰略需求為核心驅動力,超前部署、加速推進一批網絡安全關鍵共性技術研究。(2)國際領先的網絡安全研發基地。搭建面向全球的協同研發平台,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推動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3)網絡安全高端產業集聚示範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網絡安全產業生態鏈,形成高端產業示範引領效應。(4)網絡安全領軍人才培育基地。建設一批總部型、基地型培訓基地,吸引國內外高端網絡安全人才。(5)網絡安全產業制度創新基地。打造政府統籌、行業、企業、社會共建共享的創新制度。
《規劃》落地,再次提升中國網安行業發展速度:根據賽迪顧問《2019網絡安全白皮書》,2019 中國網絡安全市場有望達到 608 億元(+22.8%)。從細分子領域來看,未來三年雲安全、物聯網安全、工控安全均有望保持30%-50%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照此估計中國網絡安全市場規模將在 2022 年突破1000 億元。而《規劃》指出,到 2020 年,依託產業園帶動北京市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1000 億元,政策層面看,《規劃》無疑提升了行業發展的景氣度。
(3)華為事件出現緩和,國產替代仍是主線
華為事件出現階段性緩和,時間節點上超預期,貿易戰情緒緩和成最大利好,重點關注可購買的零部件的範圍及後續是否有收縮的趨勢。相比較此前市場對華為供應鏈中長期的擔心,我們認為本次華為事件緩和的時間點超出市場預期。華為事件在半導體領域受影響的主體是華為海思,主要受上游 EDA、IP 及下游晶圓代工廠的影響。
國產替代仍是當下最強音,貿易戰對國內半導體公司短期利空,長期利好。我們認為未來中美之間科技競爭將會成為新常態。華為事件充分體現了我國半導體產業鏈的薄弱,儘管當前事件階段性緩和,但並沒有解決中美間科技實力差距的根本問題。華為事件再次提高了我國芯片產業自主可控的重視程度,未來政策、資金上的傾斜將改善國內半導體創業環境,國產半導體公司將迎來發展大機遇。未來半導體領域 5G+AI 為行業增長打開新空間,而國產替代仍是投資主線,建議重點關注近期國產有望實現技術突破的領域。

*註:此處個股僅作列示,不代表個股投資建議,具體個股推薦請以招商各行業研究為準。
4、全球科技行業股指走勢和公司動態
總體來看,上周全球主要股指普漲。分地區來看,日經指數和德國DAX指數領漲全部發達市場股市,分別漲幅為2.09%和2.01%,富時1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緊隨其後,周漲幅分別為1.09%和1.07%。表現靠前的還有法國CAC40指數和標普500,分別上漲0.84%和0.64%,恒生指數漲幅最低,為0.1%。新興市場股指整體漲幅領先發達市場,其中深證成指領先全部市場股指,漲幅為3.46%,上證綜指周漲幅為1.22%,韓國綜合指數、台灣綜合指數以及孟買SENSEX30指數周漲幅分別為0.16%、1.08%以及0.11%。

(1)美國:G20峰會後華為事件出現轉機,海外半導體預期修復
本周鎂光在其業績會上宣布恢復部分產品對華為供貨,同時 G20 後特朗普也表示美國企業可以繼續向華為出售零部件,此前由於斷供華為而受影響較大的美股半導體公司如美光科技、Qorvo、博通等公司有望迎來預期修復,估值有望恢復到事件前水平。由重點科技行業指數周漲幅來看,費城半導體指數周漲幅遠超其他科技行業指數,漲幅高達6.05%,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標普醫療健康、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服務等行業指數周漲幅分別為2.56%、-0.11%、1.09%以及-0.18%。

(2)受MWC2019大會以及華為事件好轉的提振,亞太地區半導體、通信行業漲幅靠前
為期三天的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MWC2019)6月26日拉開帷幕,在本次大會舉行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財經頻道、上海總站在現場設置超高清互動體驗區,並成功實現我國首次5G+8K電視節目信號傳輸測試。G20峰會召開後,特朗普同意恢復對華為繼續供貨,國內半導體公司受此消息提振,半導體(申萬)、電子(中信)以及台灣半導體指數周漲幅達到3.24%、5.62%和3.08%。所有重點科技行業指數無一下跌,通信(中信)、恒生資訊科技、恒生電訊、台灣生技醫療指數周漲幅分別為3.21%、2.83%、0.41%以及-0.03%。


(3)全球重點科技公司跟蹤


5、招商研究:科技前沿透視
(1)招商計算機:比特幣創19年新高,A股是否將迎來區塊鏈行情
本周關鍵詞:比特幣價格創19年新高。我們認為A 股區塊鏈概念公司與比特幣價格波動有一定的關聯,本篇報告闡述了為什麼比特幣目前處於上升周期以及後續 A 股區塊鏈概念公司是否有機會。
評論:
1、計算機板塊指數本周下跌 2.55%。計算機板塊目前 TTMPE 為 52.7 倍左右。以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技術的新一輪科技浪潮已經來臨。A 股計算機板塊各個細分領域龍頭公司基於過往業務與技術的積累,通過產品與服務智能化升級,有望體現出超越行業的成長性,我們看好研髮型龍頭的投資機會。2、本周AMD宣布停止x86新技術授權,國內設計芯片發展將遭遇困境。本篇報告主要介紹了x86以及ARM兩種芯片架構,並對比了兩大陣營的優劣勢;
2、貿易摩擦緩和,市場風險偏好回升。7月上旬正是中報預披露高峰期,市場對可能的超預期抱有一定期望。從我們跟蹤的重點標的中報預期看,雲計算板塊依舊增長突出,醫療信息化整體維持高景氣,網絡監控(大數據)景氣度回升,預示着政府端需求有所回暖。7月,計算機板塊中報業績預期較好+風險偏好提升共振,建議配置三個方向:1、研髮型龍頭;2、拐點型成長標的;3、強催化性主題標的。
3、主題角度我們建議關注區塊鏈板塊。
(1)本周比特幣創 2019 年新高,我們認為幣價回暖的主要原因有三點:1)Facebook 發布 Libra 數字貨幣刺激比特幣升值:6 月 18 日,Facebook 發布 Libra 白皮書稱要建立一套去中心化區塊鏈、無國界、由真實資產儲備擔保的加密貨幣 Libra 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2)貿易摩擦持續發酵提升避險資產價值: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全球避險情緒上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第一選擇,而比特幣素有數字黃金之稱,受避險情緒影響,價值不斷攀升;3)2020 年比特幣產出減半:比特幣獎勵遞減式產出將直接導致幣價提升, 從歷史看,每一次挖礦獎勵減半,都會引領一次比特幣牛市。
(2)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架構。區塊鏈是把加密數據(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疊加(鏈)生成的永久、不可篡改的公開賬本,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和“雙花”問題,從而實現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鑒於區塊鏈的眾多優勢,全球各大金融巨頭也在積極布局區塊鏈以應對機遇和挑戰。同時,區塊鏈開發難度大、開發技術壁壘高,平台化是其趨勢所向。
(3)伴隨此次比特幣大漲,A 股區塊鏈概念股迎來一波漲勢,區塊鏈概念再度受到市場關注,未來有望迎來區塊鏈板塊利好。
風險提示:1、商譽風險;2、政策風險;3、應收賬款壞賬風險。
(2)招商通信:投資變量趨好,通信板塊迎來配置時間窗口
本周關鍵詞:外部環境與 5G 投資加碼兩個變量趨好,通信板塊迎來配置時間窗口。本周滬電股份率先公布亮眼半年報預告,預計今年通信板塊半年報業績將表現亮眼。我們認為未來 2 個月通信有望走出一波較為確定的板塊行情,建議投資者從短期超跌反彈、中報高增長、5G 核心龍頭多維度進行布局,維持“推薦”評級。
評論:
1、外部環境與5G投資加碼兩個變量趨好,通信板塊迎來配置時間窗口。本周末 G20 峰會上中美兩國達成一致,美國對中國暫停徵收 3000 億美金關稅並表示美國可以向華為出售商品,5 月以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達到動態平衡,市場也將迎來較為寬鬆的外部環境。從 5G 投資來看,運營商下半年增加 5G 投資規模成為大概率事件,全年對於 5G 基站規模從 10 萬級別有望提升到 20 萬以上。
2、滬電股份業績預告超預期,通信板塊中報行情值得期待。本周滬電股份率先公布亮眼半年報預告,拉開通信半年報行情,上半年通信投資提升,運營商招標加速,疊加去年半年報業績處於歷史性低點,今年通信板塊半年報業績將表現亮眼。我們認為未來 2 個月通信有望走出一波較為確定的板塊行情, 估值與業績共振,建議投資者重點加大配置通信板塊。
3、MWC2019,5G 前夜的產業鏈大閱兵,業界已做好商用準備。中國工信部在2019 年 6 月 6 日正式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 5G商用牌照,時隔不到一個月,MWC19上海即在 2019年6月26日至 6 月28日舉行。就目前各廠家展品的情況,從技術研發到產線供給,各方已做好對 5G 網絡建設和 5G 網絡商用的準備。
4、投資建議:沿着“三條明線”和“一條暗線”,尋找 5G 真成長標的。重點推薦:中興通訊、中國聯通、烽火通信、天孚通信、中際旭創、高新興、海能達、光環新網、億聯網絡、夢網集團;建議關註:世嘉科技、寶信軟件、海格通信、浪潮信息、滬電股份、深南電路(電子組覆蓋)
風險提示:5G 進展不及預期;運營商資本開支不及預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
(3)招商通信:光環新網:大IT雲化浪潮下的IDC王者
本周關鍵詞:公司從 ISP 互聯網帶寬接入服務起家,並在北京市率先開展自建 IDC 業務,目前在核心城市及周邊擁有約 10 萬個機櫃的資源儲備,並積極打造雲生態,形成 IDC 及雲計算雙輪驅動的業務布局,逐漸成為國內大 IT 雲化浪潮下的 IDC 龍頭企業。
評論:
1、雲計算的發展持續提振 IDC 行業需求,並提升行業進入門檻及集中度,利好在一線城市及周邊大規模布局的傳統 IDC 企業。IDC 為雲計算的底層基礎設施,將隨着雲計算的快速發展而發展。但云計算的發展使得傳統 IDC 企業客戶結構發生轉變,二三線城市中小企業逐步上雲,IDC 企業客戶流失率提升, 而雲計算公司在二三線城市傾向於採取自建和共建模式,自建模式下 IDC 企業面臨倒閉風險,共建模式下,IDC 企業議價能力及盈利能力不斷削弱;一線城市具備客戶多、網絡好、人才多等優勢,需求旺盛,但供給少、政策嚴, 整體供不應求,IDC 企業稀缺性價值不斷凸顯,議價能力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2、IDC 雄踞北京和上海,核心城市周邊資源儲備豐富,政策趨嚴下稀缺性價值倍增,盈利及成長能力強勁。公司目前共有八大數據中心,規劃近五萬個機櫃,主要為自有土地,且主要位於北京和上海,一線城市政策趨嚴下公司 IDC稀缺性價值凸顯,同時公司 IDC 客戶結構優質,高價值客戶佔比較高,盈利能力強勁。公司目前正在京津冀地區、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積極布局,未來將擁有約 10 萬個機櫃的服務能力,成長能力強勁,龍頭地位將進一步夯實。
3、光環雲數據助力 AWS 雲服務推廣,INSPIRE 平台賦能雲生態,打開新成長空間。公司在 2018 年成立了光環雲數據團隊,將為 AWS 雲服務提供全方位的營銷與服務支持。光環雲數據自主研發並運營的 INSPIRE 平台 Beta 版於2018 年12 月29 日正式上線,INSPIRE 平台是光環云為其各類渠道合作夥伴、雲服務者社區以及客戶提供的雲生態賦能平台,將賦能公司雲生態的發展。
4、投資建議:公司在一線城市及周邊儲備豐富,同時雲生態布局有望打開新成長空間。預計公司 2019-2021 年凈利潤分別為 9.06 億元、11.61 億元、15.62 億元,對應 PE 為 28.5 倍、22.2 倍、16.5 倍,維持“強烈推薦-A”評級。
風險提示:IDC 機房交付和銷售進度低於預期、與 AWS 合作不順利
02
科創板企業跟蹤
截至2019年7月3日,科創板企業已經有14家正式發行,這裡梳理了已發行企業的的基本情況以及對標的A股上市公司,供投資者參考。

*這裡對標A股公司主要來源為招股說明書中的可比企業分析,部分因為業務具備競爭關係而對標。這裡對標企業的梳理僅作列示,不代表個股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招商行業研究觀點。
以上14家科創板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1、中國通號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註於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技術的研究與探索,致力於為國家軌道交通運營提供安全與高效的核心支撐,已成為全球領先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行業領先的研發與集成能力,為客戶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全產業鏈一體化服務。公司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全產業鏈上的產品及服務,主要業務包括:1)設計集成,主要包括提供軌道交通控制系統相關產品的系統集成服務及為軌道交通工程為主的項目建設提供設計和諮詢服務;2)設備製造,主要包括生產和銷售信號系統、通信信息系統產品及其他相關產品;3)系統交付,主要包括軌道交通控制系統項目施工、設備安裝及維護服務。截至2018年底,公司獲得的各項技術榮譽獎項主要包括: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專利獎銀獎等。
2、杭可科技
公司是一家從事可充電電池設計、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充放電機、內阻測試儀等後處理系統核心設備的研發、生產方面擁有核心技術和能力,並能提供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公司依託專業技術、精細化管理和貼身服務,公司憑藉自身的研發實力及自主創新能力,在產品的功能、性能、質量和安全等方面實現自主研發,公司擁有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49項,為韓國三星、韓國LG、日本索尼(現為日本村田)、寧德新能源、比亞迪、國軒高科、比克動力、天津力神等國內外知名鋰離子電池製造商配套供應各類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後處理系統設備
3、鉑力特
公司是一家專註於工業級金屬增材製造(3D打印)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客戶提供金屬增材製造與再製造技術全套解決方案。作為國內增材製造行業早期的參與者之一,公司通過多年技術研發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在金屬增材製造領域積累了獨特的技術優勢。公司圍繞金屬增材製造產業鏈,開展金屬3D打印設備、金屬3D打印定製化產品及金屬3D打印原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同時向客戶提供金屬3D打印工藝設計開發及相關技術服務,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金屬3D打印產業生態鏈,整體實力在國內外金屬增材製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公司產品及服務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工業機械、能源動力、科研院所、醫療研究、汽車製造、船舶製造及電子工業等領域,尤其在航空航天領域,市場佔有率較高,公司已成為空中客車公司金屬增材製造服務的合格供應商。
4、天准科技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於以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以成為“全球工業視覺產業領導者”為目標,並將在未來長期堅持。公司將機器視覺核心技術應用於工業領域,在機器視覺算法、工業數據平台、先進視覺傳感器、精密驅控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不斷投入研發,構築和強化技術壁壘。公司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檢測精度達到0.3微米的國際先進水平。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累計申請了117項專利,其中已授權65項,軟件著作權68項;起草制定了5項國家與行業標準及規範,在行業中處於領導地位。公司專註服務於工業領域客戶,通過領先產品幫助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製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產品功能涵蓋尺寸與缺陷檢測、自動化生產裝配、智能倉儲物流等工業領域多個環節。公司主要產品的關鍵性能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際優秀同行,實現進口替代,並不斷開拓海外市場。
5、瀾起科技
公司是業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為全球僅有的3家內存接口芯片供應商之一。主要經營模式為Fabless模式,在該模式下企業僅需專註於從事產業鏈中的集成電路設計和營銷環節,其餘委託代工完成;由公司取得測試芯片成品銷售給客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產品包括內存接口,津逮服務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內存模組。公司發明的DDR4全緩衝“1+9”架構被採納為國際標準。現已成為全球可提供從DDR2到DDR4內存全緩衝/半緩衝完整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內存接口芯片市場位列全球前二。
6、新光光電
公司作為軍民融合型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軍用光學仿真領域的領軍者。公司專註於提供光學目標與場景仿真、光學制導、光電專用測試和激光對抗等方向的高精尖組件、裝置、系統和解決方案。產品主要用于軍隊和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進行導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和測試工作。公司軍用光學仿真系統覆蓋可見光、紅外、激光及毫米波等波段,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已研製四代系列產品,部分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於2016年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公司具備多品種、系列化高端軍用產品的研發和批產能力,在多個細分產品領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研製的光電目標成像系統成功應用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解決了其發射過程中溫度、氣壓的大範圍變化下成像光線精確控制和成像質量問題,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7、中微公司
公司是一家以中國為基地、面向全球的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公司,深耕芯片製造刻蝕領域,研製出了國內第一台電介質刻蝕機,是我國集成電路設備行業的領先企業。公司專註於集成電路、LED關鍵製造設備,核心產品包括:1)用於IC集成電路領域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CCP、ICP)、深硅刻蝕設備(TSV);2)用於LED芯片領域的MOCVD設備。目前公司等離子體刻蝕設備已被廣泛應用於國際一線客戶從65納米到14納米、7納米和5納米的集成電路加工製造及先進封裝。公司的MOCVD設備在行業領先客戶的生產線上大規模投入量產,公司已成為世界排名前列、國內佔主導地位的氮化鎵基LED設備製造商。
8、安集科技
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自主創新型高科技微電子材料企業,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公司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公司主要採用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直銷模式,當產品通過客戶評價和測試後,生產部門再根據客戶訂單制定量產計劃。公司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在半導體材料行業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公司擁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涵蓋了整個產品配方及工藝流程,並通過有效的管理降低了產品成本,從而可以給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同時公司通過提供本土化、定製化、一體化的服務積累了眾多優質客戶資源,包括中芯國際、台積電等行業領先的集成電路製造商。
9、福光股份
公司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是基於原福建師範學院校辦工廠(成立於1958年)混合所有制改革於2004年設立,始終專註於光學鏡頭的研發生產。公司積極踐行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將軍品技術應用到民用領域,已逐步發展為國內領先的專業光學鏡頭供應商。公司主要產品為光學鏡頭、光電系統及光學元組件,分為定製產品和非定製產品。定製產品主要用於應用於“神舟系列”、“嫦娥探月”、“火星探測”、“遼寧號”等重大國防任務及無人機、武裝直升機、遠望3號測量船、“紅旗”、“紅箭”系列等尖端武器裝備,公司是國內最重要的軍用光學鏡頭、光電系統提供商之一。非定製產品主要包含民用安防鏡頭、車載鏡頭、紅外鏡頭、物聯網鏡頭、AI鏡頭等激光、紫外、可見光、紅外全光譜鏡頭,廣泛應用於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物聯網、車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物聯網鏡頭、AI鏡頭是公司當前重點布局的新興領域,公司已經與華為、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地平線、海康威視等人工智能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10、華興源創
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與整線檢測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分為檢測設備、檢測治具。公司主要產品應用於LCD與OLED平板顯示、集成電路、汽車電子等行業。公司在各類數字及模擬信號高速檢測板卡、基於平板顯示檢測的機器視覺圖像算法,以及配套各類高精度自動化與精密連接組件的設計製造能力等方面,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和自主創新能力,在信號和圖像算法領域具有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成果。
11、光峰科技
公司是一家擁有原創技術、核心專利、核心器件研發製造能力的全球領先激光顯示科技企業,致力於激光顯示技術和產品的研究創新。主營業務為激光顯示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有立足於ALPD熒光激光顯示技術的激光光學引擎和激光投影整機,產品領域主要包括激光顯示核心器件在電影、電視、教育和工程等行業的應用。公司注重商業創新,兼顧租賃服務和銷售業務,租賃收入佔比逐漸上升。公司產品在國內激光顯示多個細分市場具有突出的技術、市場以及品牌優勢,公司激光電影放映機光源國內市佔率約60%,激光電視光機市佔率超30%,激光商教投影機光機市佔率約28%。
12、容百科技
公司是一家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專業化研發與經營的跨國型集團公司。公司主要通過研發、製造與銷售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實現盈利。公司主要產品包括NCM523、NCM622、NCM811、NCA等系列三元正極材料及其前驅體,產品應用於該等客戶前沿的高能量密度電池中,並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設備和電子產品等下游領域。公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處於國內第一梯隊,主要客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LG化學、天津力神、孚能科技、比克動力等國內外知名大型鋰電池廠商。公司具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是國內最早推出單晶NCM523、單晶NCM622的正極材料廠商之一,以及首家高鎳NCM811大規模量產企業。公司的高鎳產品率先通過國內外多家主流鋰電池廠商的認證程序,在行業內形成了明顯的先發優勢和良好的市場口碑。
13、睿創微納
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非製冷紅外熱成像與MEMS傳感技術開發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致力於專用集成電路、MEMS傳感器及紅外成像產品的設計與製造。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非製冷紅外熱成像MEMS芯片、紅外熱成像探測器、紅外熱成像機芯、紅外熱像儀及光電系統。公司目前已具備先進的集成電路設計、傳感器設計、器件封測、圖像算法開發、系統集成等研發與製造能力。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軍用及民用領域,其中軍用產品主要應用於夜視觀瞄、精確制導、光電載荷以及軍用車輛輔助駕駛系統等,民用產品廣泛應用於安防監控、汽車輔助駕駛、戶外運動、消費電子、工業測溫、森林防火、醫療檢測設備以及物聯網等諸多領域。公司已擁有的全系列產品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軍品及民品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