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追溯至歷史最早出現的伏羲氏——“風”姓,姓氏文化已經出現數千年。從三皇五帝的遠古時期,再到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時代,及至現代。
不同的民族和姓氏在不斷交流融合,中國人,也大多自豪地自稱為“炎黃子孫”,但其實,即使是現在排名前90的中國姓氏中,仍有一個姓氏有很大可能,是波斯人後代。
姓氏源流之炎黃
——姜、姬及衍生姓氏
前面也提過,中國是最早的姓,一般認為是來自數千年前的伏羲(風姓),而西方和歐美國家到1500年前才有姓氏,朝鮮越南則1000年前才有,最晚的是日本,到公元1870年才有。
由炎黃二帝、姜姬二姓、乃至膾炙人口的上古八大姓,是我們大多數姓氏都可追溯的祖源過往。這裡就提到的伏羲氏、炎帝、黃帝,僅截取部分衍生姓氏,已經能看出相當的源流血脈關係。
而據不完全統計,姜姓傳承至今,已經衍生了102個姓:
黃帝有25個兒子,12個姓,其中就有姬姓。
也許炎黃衍生的不少姓氏,在如今並不算常見,但這並不能斬斷我們與先祖的關係。
姓氏源流之誕生方式
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變化時,姓氏文化同樣在其中不斷融合發展壯大。不論是氣候變遷、天災人禍還是朝代更替、政策吸引、民族融合……
每一種動蕩或變化,都讓不同的族群與姓氏加深了解與融合,也為姓氏的誕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總的來說,姓氏的主要來源有以下幾種:
一是:以氏為姓。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以氏族部落為姓。
二是:以封國封地為姓。最典型的就是西周時期開始實行的分封制,封國後人,以國名封地為姓。
三是:以居住地或出生地為姓。如舜帝的多個姓氏說法中,有“生於姚墟”而姓姚的說法,也有應住在媯水邊而姓媯的說法。
四是:以官名為姓。如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貞,血緣始祖皋陶,作為華夏部落首領,皋上古四聖之一,官職為“理”官,後代以“理”為氏後來逐漸演變。
五是:改名賜姓。有少數民族融合改姓,也有避難避禍改姓,還有諸如皇帝賜姓等。
其他的還有,以先人名字為姓、以排名為姓等等。
前90姓氏中的波斯姓氏
這個姓氏,同樣緣起於“絲綢之路”,但故事卻有些不同。
作為西亞的千年古國,伊朗有一個屬國叫做安息國。在中外“絲綢之路”經濟往來中,為了賺取更多財富,越來越多的人直接紮根中國。
這是其中一批移民。
而安息國的一名王子因為政變,更是出家為僧來到中國定居。王子雖然放棄了權力,但仍有一批大臣侍衛追隨,並跟隨他在此紮根繁衍生息。
日積月累,時光流轉,安息帝國的人民徹底融入了中國,並且將自己以前的姓氏改成了“安”。
安息帝國的王子也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安慶”,隨着歷史的不斷衍變,“安”姓的人在中國大量繁衍,人口也在與日俱增,目前已有170多萬人。
各位,你們都是什麼姓氏,源流是怎樣的呢?各位都是那支姓氏後裔呢?歡迎留言分享轉發交流哦~
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收藏】【 評論】【分享】 哦
關注→【族譜網全媒體號】←,查看更多姓氏|族譜|宗祠|傳統文化文章,
尋根查譜,公眾號或百度搜索【族譜網】,認準我們的頭像標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