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農業農村部通報的全國肥料監督抽查情況,菌肥出現假貨最多,特別是個別標稱50億、百億、千億的菌肥,99%都是假貨,甚至有的檢測有效活菌居然為0。
此前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微生物肥料檢測中,有效活菌數不足和雜菌率等問題,占不合格樣品總數的94.7%。
就是因為在當下,微生物肥料在農資市場上鋪天蓋地,不僅是國家在政策導向上給了很大支持,更重要的是這類產品讓長期困擾農民的土壤板結、地力衰退、土傳病害等嚴重問題都找到了救星。
有些企業為了迎合市場求新、求大的心理,在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下,隨意炒作產品中的有效活菌數,一些產品包裝袋上赫然寫着有效活菌數大於50億、200億、300億,甚至上千億的字樣。
其實微生物肥料中菌的實際存活率很難達到那麼高,包裝上菌的含量越多也並不意味着菌在土壤中存活率越高。並且菌數的多少並不是衡量微生物肥質量優劣的唯一指標。
我國對微生物肥料有明確的標準,執行標準GB 20287-2006的微生物菌劑規定有效活菌數≥2億/克,執行標準NY 884-2012的生物有機肥規定有效活菌數≥0.2億/克。考量微生物肥料的品質,即便不考慮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僅靠菌的數量並不能代表在農田中的實際效果,更應該注重的功能菌的選擇和菌群活性的保持,而單純數量指標應該是次要。
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陝西某公司標50億/g的微生物菌劑,經試驗測試有效活菌數幾乎為零。
真正的微生物肥料至少要具備三個特點:
一是:功能菌的作用突出,無論是微生物自身的作用,亦或是其代謝產物的作用,其作用機理要清楚;
二是:功能菌能夠保持持續活性,活菌能夠自主繁殖才能形成優勢群體,防止有害菌侵染,避免病害發生。
三是:發酵工藝要科學。發酵的目的是通過微生物繁殖,產生大量代謝物,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刺激作物生長,同時凈化土壤。
此外,功能微生物載體的選擇和微生物肥料配方也非常重要。說到載體其實很簡單,腐殖酸,氨基酸,海藻素,這些才能用作載體,大的有機分子如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粗纖維等,菌的存活率是很低很低的。所以通過使用好的載體,才能確保菌種的活性。有活性,下地之後才能繁殖。
現在很多不法分子,利用低端的原材料,低廉的菌種,製作出很多劣質的菌肥,讓整個市場魚龍混雜,百姓選的眼花繚亂。
在挑選優質菌肥時,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近根使用。這裡要着重提出一點,好的生物菌肥是不可能燒根的,如果你連根系都無法呵護,還跟老百姓提什麼生物肥的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