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鄭芷南 鄭曉彤 實習生 趙娜 王皓月 杜澤瀚
“生活就像一冰櫃雪糕,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拿到的是不是刺客。”而山東臨沂產的“雪蓮”以常年保持5角錢的價格,再次被網友拿出來和“雪糕刺客”對比。
在濟南,一款平價雪糕“爽”,和雪蓮一樣,成為了濟南人的“夏日記憶”。濟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小帆告訴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售價一元的“爽”對標的是礦泉水。作為群康的“明星產品”,今年端午節期間,“爽”這款雪糕,三天時間熱銷百萬支。
“有便宜的雪糕,也有貴的雪糕,就看你怎麼選擇了。”一位濟南市民告訴記者,選擇雪糕,更多的是選擇一種“夏天的感覺”。
一億網民保衛“雪蓮”
“之前,在超市裡看到一個包裝好看的雪糕,也沒注意價格就順手拿了。結果付賬的時候傻眼了,什麼雪糕一支竟然要25塊錢!”市民小周告訴記者,今年入夏來,連續三次的雪糕“踩雷”讓她不再敢“先拿後問價”,“現在都是先問價,再買,這是我得出的教訓。要不然如果雪糕價格太貴了,又不好意思還回去,最後就只能咬牙付賬了。”
記者注意到,伊利新推出的甄稀、須盡歡等品牌,單支售價28元;蒙牛旗下的蒂蘭聖雪國風系列冰激凌單杯售價20元;鍾薛高的“鍾薛高的糕”產品,一度被炒到168元的“天價”。
伴隨着五角錢“雪蓮冰塊”走紅,以“雪蓮”為原型的“雪糕文學”也火了。“我發誓上天入地你再也找不到比雪蓮更有誠意的。——《天糕賜福》”“雪蓮”的產地在山東臨沂,13年都是5角錢一包的價格。網友在網上發起了“保衛雪蓮”的話題,“都不知道老闆怎麼掙錢”。在“雪蓮”的抖音號上,一周“漲粉”75萬。
“這些雪糕段子,既好玩又反映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的雪糕太貴了。”網友子辰說,他是“一億保衛‘雪蓮’”網友中的一員,“如果今天我們不發聲的話,是不是市面上像雪蓮這樣的平價冰品就不復存在了?”
老濟南人只認“爽”
“說起濟南的老冰棍,就是說這個藍皮的‘爽’。”濟南趵突泉景區外,抱着泡沫箱賣冰棍的孫芳芳拿出了最後一支“爽”,吃了起來。這一天,濟南氣溫34度,孫芳芳泡沫箱里的50根冰棍,很快就銷售一空,孫芳芳說:“這個老冰棍不愁賣,不甜膩、很清爽、是解暑神器。”
這款白底藍字包裝的雪糕,是群康牌的“爽”冰棍。
“我們這款產品已經銷售40多年了。”濟南群康集團總經理於小帆告訴記者,這款承載着老濟南記憶的冰棍,是他們企業的“經典款”,“以前我們的‘爽’一直賣5角錢,持續了近十年。迫於生產成本等原因,無奈之下,七年前我們調價為1元一支。雖然價格調高了,但依舊還是會有很多老顧客。今年入夏以來,我們的貨源一直比較吃緊,幾個熱門單品總是斷貨。”
於小帆介紹,作為冷飲雪糕生產廠商,五月底,他們的產品會達到庫存峰值。而在今年,受疫情影響,物流受阻、原料吃緊,“滿庫”待銷的場景不復存在,“現在都是即產即銷,貨可能還沒送到倉庫,就已經售空了,像四支裝零售價格在1.5元的‘群康豆排’前段時間斷貨時長達到三周,我們的新生產鏈還未投入生產,現在的產能有些跟不太上。”
“‘爽’三天後到貨。”“留貨。”“留貨+1。”“留貨+2……”於小帆所在的產品經銷商群里,每批貨在到庫前,都會進行一次預售,經銷商陳女士表示,沒有預約的話,像“大豆排”“綠豆沙”等熱門單品,一般都拿不到貨的,“不少顧客來買的時候,都會特意問一嘴,到貨了沒。”據悉,僅端午假期期間,群康旗下單品“爽”冰棍三日銷量就破百萬支。
“說實話,最近平價雪糕熱度起來後,不少人都提到了關注平價雪糕的生存環境,這點我比較贊同。僅以我們的‘爽’冰棍為例,我們的產品每箱的出廠利潤維持在幾分錢,再加上物流、返給經銷商的電費等額外成本……其實我們的盈利空間非常小,像常規說的薄利多銷,到了我們這兒就是薄薄利。”於小帆說。
在於小帆的辦公室里,一個內嵌小冰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裡面,都是我們廠的雪糕,經典款、新品都有。我自己本身就很喜歡吃雪糕,所以就單獨放了個冰箱在這兒,想吃的時候就拿一支出來。”於小帆表示,“現在我的孩子吃的雪糕也都是我們廠里自己產的,貪嘴的時候一天吃幾隻‘爽’。我還挺驕傲的,群康雪糕對於老濟南人而言,是種記憶,對於我們而言,卻是一種傳承。”
回歸雪糕本身
於小帆告訴記者,有別於“雪糕刺客”們對標奶茶、“哈根達斯”的產銷定位,他們的“爽”冰棍則是屬於對標“礦泉水”的功能性產品,“在我眼裡,雪糕是很純粹的,就是代表夏天,就是為了清涼解暑。”
採訪過程中,濟南歷城區花園路的群康超市內,前來採購雪糕的市民絡繹不絕。家住槐蔭區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恰逢暑假,兒女們都帶着孫兒回家了,“孩子們小的時候就愛吃群康的雪糕,家附近的超市買不到,批發店裡也都斷貨了,我就轉乘了幾班公交,和老伴一同來買‘豆排’‘脆筒’和‘草莓爽’。”
“我們的經典產品,像“爽”冰棍、群康脆筒、群康豆排等售價一直維持在兩元以內。”於小帆表示,近年來,除了維持傳統產品的正常產出外,他們也嘗試着研發出新,基於奶味的“奶磚”“半熟芝士”等雪糕市場反饋都不錯,“我們的定位就是做平價雪糕,大家都吃得起的雪糕,我們也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新品定價最貴的也沒有超過五元。”
在群康的研發中心裡,每年超過30餘種品類的雪糕被推上試驗台。“30推6”是這個經歷了40多年風風雨雨巨變的濟南本土雪糕廠商的堅持。“30個大品類的新品,經過上百次的微調,最後推出6到10款新品。”於小帆告訴記者,他們廠的雪糕品鑒師,每年研發階段品嘗的雪糕就超千種,“時下網紅的成分、口味我們也會去測評嘗試,但我們不會跟風,對老產品進行升級優化,認真對待每一個新品的反饋,是我們一直在堅持的。”
“未來,我們會在新廠房裡架設新的生產鏈條,在保證濟南本土市場供給的情況下,將產品輻射全省,以擴展我們平價雪糕的更多可能,讓更多的市民在大小商超里都能看到我們的產品。”於小帆告訴記者。
商超、小賣部選品不同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市民都直言平價雪糕越來越少見,“小區附近的便利店最便宜的是兩元一隻的‘奶提子’,基本上看不到一元、五角的雪糕。”市民王先生說。
記者隨機走訪了濟南街頭的幾大連鎖便利店,以橙子便利、便利蜂等為代表的連鎖便利店內,雪糕貨架按不同價格進行陳列,售價10元則是分置擺放的分水嶺。“貴一點的在西邊的獨立的小冰櫃內。”橙子便利的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按照品牌方的要求,他們會對不同品類的雪糕進行分開放置,“像鍾薛高這種一般我們都會有單獨的展櫃,獨立銷售。”
據了解,目前在濟南的大型商超、連鎖式便利店內,零售價格在五元以下的雪糕產品品類較為單一。“一般都是蒙牛、伊利的幾個老產品,像巧樂茲、四個圈、綠色心情、苦咖啡、小布丁等。”某商超的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受限於店內運營成本和選品,不少商家會對雪糕進行預篩,“便宜一點的雪糕,基本上不會出現在連鎖商超內,利潤比較低。”
家住濟南市歷下區的汪先生,在小區樓下經營一家小賣鋪,“在我的店裡,你可以看到很多童年回憶,像‘綠舌頭’、‘豆排’、碎碎冰、‘玉米棒’、‘七個小矮人’等這些你在其他地方買不到的雪糕冰棒。”汪先生說,小區臨近學校,孩子比較多,所以在進貨的時候,他會選擇一些“配料乾淨、價格實惠、份量大”的雪糕,“像孩子們喜歡買的‘小矮人’,一塊錢一包,裡面有7個,孩子們可以一起分着吃……”
“經常來買雪糕的也有年輕人,我店裡最貴的雪糕6塊錢一支,再貴了就賣不動了,所以我也不怎麼進。像‘冰+’、‘奶提子’‘玉米棒’‘綠豆沙’‘爽’這幾款都賣得不錯。”汪先生說。
“這兩年,好一點的雪糕批發價在5元到7元,稍貴一點的在10元左右。”冷飲批發店店主張女士告訴記者,6月以來,“單日千隻雪糕”的銷量是她店內的常態,“但不少老顧客都反映,今年雪糕價格貴了,不過相比零售,大家還是覺得我們家批店這邊更經濟、實惠,來買的人也比較多,但一般都是家庭集中採購。”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編輯 劉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