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有名詞翻譯,是翻譯工作中十分常見的問題。
因此,我們精練營第一天的練習,就考察到了人名和菜肴名稱的翻譯技巧與規範。
參加過的同學,如果未來在墨西哥餐館裡遇到Fajita,應該會覺得格外親切,笑~
這塊內容是新手很容易栽跟頭的地方。
它不算難,但是很容易暴露譯員缺乏查證意識、查證經驗不足或是不了解翻譯規範的問題。
有時候試譯過不過,可能就取決於專有名詞翻譯是否規範。因為審校很容易從中判斷出譯員是什麼也不懂的菜鳥,還是受過正規訓練。
精練營每一期交上來的作業,也多少印證了我的猜想。能夠幫助到新手發現這個漏洞,我覺得挺好。
不過,最近我看了李長栓老師的《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才發現老師早早早就細緻講過這個問題了!還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示例。
嗐,書名實在是取得太樸素,太缺乏誘惑力了。哪怕對照韓剛老師的90天,改成《北語高翻教授:教你一百天搞定翻譯》,銷量起碼能翻個十倍。營銷不夠給力啊。
如果有同學在做試譯前能夠通讀這本書,絕對可以繞開很多陷阱。
讀書,永遠是最低成本的學習方式。哪怕我現在自己在做付費翻譯培訓,我也堅持這麼說。
如果是自學能力較強的同學,我個人以為把思果、余光中、李長栓還有韓剛老師的書,統統讀幾遍練幾遍,吸收消化了,你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譯員。
順帶一提,我本身也非常喜歡讀書,除了寫翻譯文章之外,今年也在寫我作為自由職業的生活、觀點和書單。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會安利一本好書hiahiahia,歡迎找我玩~
以下摘取了李長栓老師介紹使用谷歌來查證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的方法,很實用。
非常建議新手同學學習掌握。更多查證方法,建議大家自己找書去看哦。
(1) 英語到漢語
①對於不常見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按照音譯表翻譯。
②常見的專有名詞,如果無法確定漢語用字,可以在Google中輸入英語名稱,點擊查找中文網站,會有負責任的譯者在漢語名稱後,用括號加註原文名稱。
加註的名稱之前,就是你找的譯文。
如果查出的譯法不止一種,選擇權威的一種(如外交部網站)或常用的一種(把不同的漢語名稱分別輸入Google查找,哪個hits多,哪個就更常用)。
但最常用的也可能不是最好的,所以還要依據自己的判斷。
③查找剛進入漢語、譯名尚待確立的專業術語也可以用此方法,因為一般的譯者會在自己拿不準的譯法後加註原文。他們的譯法至少可以作為你的參考。
漢英雙向皆可使用。
例:查找緬甸反對黨領袖Aung San Suu Kyi的中文譯名。
【解析】在Google搜索框里輸入Aung San Suu Kyi,點擊搜索所有中文網頁,可以看到基本上有三種譯法:昂山淑姬、翁山蘇姬、昂山素季。
把三種譯名分別輸入搜索框,點擊搜索簡體中文網頁(“所有中文網頁”中包含港澳台和海外中文網頁),看哪個hits多。
結果發現:昂山淑姬有610項,翁山蘇姬有186項,昂山素季有5620項。從數量上來看,應當使用“昂山素季”。
如果要進一步確保該譯法與我國外交部的譯法一致,則要看有關文章是否中國官方媒體的文章。
(2) 漢語到英語
要把翻譯為漢語的英語人名(以及日本、港澳台和海外華人名字)翻回到英語,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①在Google中輸入該漢語名稱,查找漢語網站,希望在找到的結果中,有好心的譯者把英語放在括號中。
例:要查“史迪威”將軍的英文拼寫。
【解析】在Google搜索框里輸入“史迪威”,其中一個搜索結果就顯示:“史迪威在中國,約瑟夫·沃倫·史迪威(Joseph Warren Stilwell)是……”
②如果知道專有名詞中的一部分用英語怎麼說,同時把這一部分輸入搜索框,可以加快搜索速度。
例:要查找“諾爾曼·白求恩”,已經知道Norman。
【解析】可以把“諾爾曼白求恩 Norman”同時輸入(注意關鍵詞之間加空格),一下就可以找到(當然,這個名字不用輸入英語也很容易找到)。
③如果單獨輸入漢語,搜索出來的結果很多,一下子沒找到哪個附有英語說法,可以在關鍵詞中加一個英語單詞,縮小搜索範圍(限於搜索即有漢語又有英語的網站)。
例:要查找“利瑪竇”的英語說法
【解析】輸入“利瑪竇”後,發現搜索結果不計其數,你可以同時輸入“利瑪竇Italy”,一下子就找到了:……Congratulations! We are from Matteo Ricci (Li Madou in Chinese) Institute IN It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