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2022年08月28日16:30:27 熱門 1188

恆大足校小將們的第一場假球,比以往時候來的更早一些。

2022年8月15日,南粵清風網(即廣東省紀委監委官網)發布一則通報,廣東省紀監委已成立調查組,對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男子足球乙A組(U15)廣州隊對清遠隊決賽涉嫌假球事件進行調查。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這意味着,這場一周前進行的震驚中國足壇的省運會決賽,終於超出了球迷與輿論的激憤討論,走到了組織調查的嚴肅道路之上;同時也給了廣州市足球協會一記火辣辣的耳光,讓其發布的奪冠新聞顯得如此可笑。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一場讓人看不懂的比賽

讓我們來琢磨一下廣州足協有關人員發布的賽程回顧:

8月7日,2022年廣東省第十六屆運動會足球項目男子乙A組的比賽進入收官日,廣州代表隊與清遠代表隊在決賽中再度相遇。廣州07男足在1-3落後的情況下並沒有輕言放棄,連入4球將比分追平、反超,最終廣州代表隊5-3戰勝清遠代表隊,絕地反擊,逆轉奪冠,獲得本屆省運會足球項目男子乙A組冠軍的同時也為廣州代表團獎牌榜貢獻3枚金牌。

僅憑以上文字描述,球迷們可能懊悔錯過了一場可歌可泣的熱血賽事,感覺損失了一個億。但事實上球迷錯了,如果我們回看這場比賽,感覺損失的不止金錢,還有智商。

在8月7日的決賽中,廣州隊在上半場17分鐘先拔頭籌,但清遠隊在第32分鐘扳平比分之後,居然沒有喜氣洋洋地慶祝,而是急切地衝進對方球門撈出足球,以節約開球時間——很顯然,這證明了清遠隊旺盛的鬥志與迫切的贏球決心。

果然,下半場清遠隊連入兩球,將比分擴大為3:1。雖然由於疫情原因,現場並未有大規模的球迷觀戰,但清遠隊士氣大振,場上球員積極奔跑、大聲提醒、相互鼓勁…大家都鉚足了勁,要把這個冠軍留在主場。

然鵝,此後的比賽居然進入了不可名狀的玄幻節奏。

首先,清遠隊在大好形勢下,“果斷”換下了場上兩名發揮出色的絕對主力,讓各路球評家直呼“看不懂”。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其後,廣州隊利用一個爭議性的點球將比分縮小,預示着比賽攻防的徹底扭轉。果然,此前被壓着打的廣州隊氣勢衝天,而鬥志昂揚的清遠隊卻防守變得軟綿綿,目送對手以舒適的方式調整身體,打入單刀球。

接着清遠隊門將出現重大失誤,將球直接傳給廣州隊前鋒(穿紅色球員),後者橫傳,讓隊友輕鬆破門。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到最後時刻,廣州隊反越位時,三名清遠球員無人回追,如木樁一樣目送廣州隊打入第五球。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總之,最後25分鐘的比賽中,清遠隊就像被下了蠱的衰仔,渾渾噩噩地在球場隨機遊走。直到比賽結束後才“如夢方醒”:

球員們默默地圍在一起,有人攥緊拳頭往一旁吐口水;還有球員捂着汗如漿出的腦袋,臉上流着不知是汗還是其他的液體。

據悉,本場比賽中,廣州市足球協會主席謝志光、黨支部書記兼副主席葉志彬全程督戰,為球隊加油。在賽後的頒獎儀式上,廣州市體育局副局長吳民春(右一)與謝志光主席(右二)共同出席。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就是不知道,領導們會怎麼看這場比賽?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

悲傷的是,這場比賽在清遠市的恆大足球學校內舉行,而參賽的清遠隊其實就是恆大足球學校07年齡段的青訓梯隊(15歲以下青年隊)。決賽前64分鐘的表現,讓人們見識了恆大足校的實力,也讓大家看到了足球的純粹與快樂。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然鵝事實證明,“地利+人和”並不能取代“天時”,後者才是導致不可控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天(8月8日)上午,這場比賽的花絮在網上發酵,並衝上了微博熱搜,喜提一大波關於中國足球的冷嘲熱諷。

由於比賽進程過於離譜,當日下午13:43,中國足協發布公告,宣布對此高度重視並啟動調查程序,將組成由競賽部、紀檢部等部門參加的調查組,於8月8日赴廣州進行調查。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許老闆的恆大集團已經無暇自顧,更不用說每年凈支出的足球學校了,於是就有了他“把一切交給國家”的相關言論。

而恆大足校的主管單位,很可能是廣州市體育局。

據接近恆大的人士爆料:

已有部分足校的學生開始在廣州學校掛學籍,但平時仍然在本部讀書、訓練。

看起來,清遠隊的選擇確實存在“難言之隱”。

有人說到,這可能與“唯成績論”下的行政壓力有關,因為按照省運會規則,大球項目冠軍相當於:

3塊單項金牌。

但省運會的金牌重量,似乎也沒有重到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地步,更何況亞軍也計算2塊金牌呢。

也許,頒獎儀式上背後橫幅的內容,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思維角度:

2022年廣東省優秀競技後輩人才“選星計劃”——足球項目。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我查了一下官方介紹:

“選星計劃”是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於2022年5月提出的,針對我國競技體育後備人才不足、選材面不寬、選材渠道不暢、選拔培養激勵機制不足等問題,應運而生的一項全新的人才選拔活動…能夠在現有的競技體育選材培養體系基礎上進行完善和補充,進一步擴大選材面…通過接受推薦與自薦、測試評估、訓練選拔、系統培養、推薦輸送、重點培養等一系列程序,打通將優秀後備人才由基層向上層層輸送,最終直至國家級訓練營的渠道

進一步資料顯示,“選星計劃”的首個周期為2022年至2024年,廣東省曾於7月22日在東莞啟動了籃球項目的選拔。此次省運會男子足球乙A組(U15)比賽,則是足球項目的選拔比賽。隨後的省隊集訓,將推薦人才衝刺2024年巴黎奧運會,以及備戰2025年全運會

因此就不難理解,在賽後採訪中,本場比賽完成帽子戲法的廣州隊小將楊展彭表示:

這場決賽踢得異常艱苦,感謝隊友共同努力一起拿下了比賽。但這只是足球生涯的一小步,未來希望能為國爭光,希望中國足球越來越好。

果然,球踢得好,說話又好聽,個個都是大將之材,實乃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巴黎”的希望啊。

難怪郭德綱說: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許家印與恆大足校

有意思的是,知名體育媒體人楊旺在《財新》發表了專題文章,認為8月7日的“讓球事件”勢必導致廣東足球的信任危機,稱得上是南派足球遭遇的第二次“生死劫”。至於第一次“生死劫”則是:

2010年許家印揮舞着支票,讓廣州隊收穫前所未有成就的同時,導致了青訓體系坍塌。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然而事實是不是這樣?恆大足校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的面子工程?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展開說說。

恆大足球學校是許家印於2012年重金創辦的(首期投入11億元)、全球規模最大的足球學校,迄今累計投入近30億元。在硬件投入方面,該校擁有從小學到高中的完整基礎教育設施,以及全球最多(81個)的足球訓練場;在軟件投入方面,不但聘請著名教練里皮擔任首任校長,還從西班牙足協登記的持證教練中選擇青訓教員。

令人心塞的是,雖然貴為全球最大的足球培訓學校(目前在校學生超過1萬人),但恆大並未獲得選拔足球後備人才的優先權

換而言之,體校才是政府文教部門的“心頭好”,實務中的流程往往是:

① 體校通過上級主管部門(與教育部門是一家人),保持着與中小學校的良好關係;

② 中小學體育教師擔任着“球探”角色,向學校提供優秀小球員的初步信息;

③ 體校與各級學校合作,優先挑選適齡球員。因為事關業績,有些學校的領導還親自家訪,進行解釋與勸說。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現行的基礎足球人才選拔機制,依然是政體結合、體校培養,專業體校具有“掐尖選拔”的權力,恆大足校頂多是第二選擇(尤其是外地青訓苗子,當地中小學往往不願放人,家長對於高淘汰率的青訓也心存疑問,此時恆大足校甚至淪為第三選擇)。

如果簡單類比,各級專業體校相當於獲得強力支持的公辦名校(例如人大附中、長沙一中鎮海中學),網羅了當地的小學霸,在人才輸送上具有天然優勢;而恆大相當於普通民辦學校,只能在剩下來的苗子里挑挑揀揀。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教育的評價指標其實相對寬鬆。因為經過二十多年的擴招,高考本科錄取率已經提高到了50%左右,即使超級中學佔據了985的重頭,普通中學還可以培養211或者一本二本學生嘛,照樣是成功的範例。但對於足球苗子而言,這種競爭則殘忍得多:

衡量成敗的唯一依據,就是能否成為職業運動員。

而我國的職業足球發展二十餘年,規模不是擴大而是萎縮了,每年能提供的職業崗位相當有限。這意味着:

恆大足球學校與專業體校的競爭,起碼是輸送C9(我國首批985重點建設的9座大學)級別人才。

這方面,恆大是具有天然不足。因為競技體育對天賦的要求,往往不是後天技巧與個人努力能彌補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家印從2018年起,加大了“學、訓、賽、吃、穿、住、行全免費”的精英生制度,每年投入超過2億元重點扶持希望之星。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這種投入是肉眼可見的。例如,恆大足校精英隊配備了體能教練、守門員教練、康復師和技術分析師,有專業人士坦陳:

教練團隊配置已達到國內中甲隊伍的水準。

而每次精英隊外出比賽,配備的教練團隊達到6-8人,適齡青年隊(如05隊)每年參加國內外比賽接近90場。

2020年,《齊魯晚報》報道,恆大足校為精英生年人均投入約為25萬元。如果以恆大足校官網所述的“學校9-18歲的精英生超1000人”,恆大每年的為精英生“支出超2億元”言論,具備一定可信度

有網友質疑精英生制度是不是存在選拔黑幕?我認為不太可能存在系統性利益輸送。因為現階段的中國職業足球真的不是一門好營生,職業不受尊重、平均收入不至於離譜,還動不動就欠薪。再說了,有哪個勛貴/富家子弟願意去粵北(清遠)日晒雨淋,就為了蹭訓練費用啊?

事實上,精英生中存在不少的平民子弟。例如在今年年初女足亞洲杯上大放異彩的張琳艷,就出生於四川省江油市。回憶起2012年被恆大足校選中時,她說:

報名時足校曾提出自行墊付1萬元,到校後再退還,但直到出發,家裡仍沒湊夠這筆錢。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註:剛加入恆大足校的小將張琳艷

如果是正常培養模式,面對每年20多萬元的費用,張琳艷的足球夢是很難實現的。

據恆大足校官網統計,目前足校累計獲得國內外冠軍126項,入選各年齡國家隊481人次。光是2021年,就有41名球員入選恆大一線隊及預備隊,並有29名球員進去中超、中甲俱樂部及海外俱樂部。

2021年底,中國足協公布的U16國足集訓名單(2005年齡段),恆大足校共有8名球員入選,領先魯能(7人)、湖北(5人)、深圳(5人)等青訓隊,位列第一。

2022年2月,足協組織全國女足精英集訓,恆大足校再度貢獻4人。至於她們的家庭背景,從以下照片中似乎也可揣度一二: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在選材受限的情況下,恆大取得這樣的青訓成績殊為不易。即使不說它超然一等,但起碼在水準之上。

當然,這裡面離不開高標準的投入,更離不開足球小將們揮灑的汗水與淚水。難怪張琳艷初次入選國少隊時,主教練高紅的評價是:

她總是很飢餓,hungry,一定要追問,自己哪裡還做得不好。

所以,體育媒體人楊旺認為許家印的金元足球摧毀了青訓體系,把一切問題都歸於資本的興風作浪,這是一種討巧的說法,完全符合目前的政治正確。

問題在於,都是中國人,何必裝什麼外賓呢。

許家印此人,絕對是應該被釘上中國發展史的恥辱柱之上的,其肆意妄為、精緻利己的本色讓人完全產生不出任何好感。但中國足球出現的問題,我們必須就事論事,不能把髒水都往失勢的許家印頭上潑,從而顯得其他人潔白無瑕,甚至如勞斯萊斯車標上的純銀天使一樣,“bling bling”地閃爍着神聖的光輝。

那樣的氛圍下,中國足球就真的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權力的遊戲

8月15日廣東省紀監委介入調查“讓球事件”,說明事情的性質正在其變化:這不單單是足球界關起門來怎麼玩的事兒,板子將落在廣州市足協以及相關部門的屁股上。

我覺得這很好,值得一萬個贊。

2017年,躊躇滿志的許家印出版了一本書,封面上印着醒目的紅色字體:

苦難是我珍貴的財富。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也許,對於許老闆這樣由特殊材料製成、踐踏人間一切規則的梟雄來說,飽受苦難可能依然難以阻擋他的崛起;但在社會固化初具端倪、經濟形式波譎雲詭的當前大環境下,對於普通家庭、對於踢球的單純學員來說,一次人為的苦難極可能改變他們的終生命運。

常人的命運經不起折騰,正如苦難永遠不值得歌頌一樣。

其實相較廣州隊,對於風雨飄搖的恆大足球學校07青年隊(即U15清遠隊)而言,本次選拔賽意義尤其重大。尤其是隨着恆大集團深陷重組傳聞、足校內部朝不保夕,這批球員的殊死一搏已經不只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尊嚴驅動,還有實實在在的短期激勵

根據中國足球協會制訂的《足球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在省級綜合性運動會中,乙組(U13-U15)第一名可授予5名一級運動員稱號,第二名授予3名。

你以為這僅僅是多出來1個冠軍、2名一級運動員?它其實關係到優秀大學的保送問題:

雖然從理論上,國家二級運動員就可以保送大學。但現階段大學也很內卷,有了一級運動員稱號,以及實打實的省運會冠軍,才有資格追逐985甚至清北級別。

例如東哥的“奶茶妹妹”,就是因為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全國健美操冠軍),得以順利保送至清華

一個惡意聯想是,在粵北山區踢球的普通孩子,能保送個一般大學也就有個交代了,有限的寶貴名額還是要用到刀刃上…

這樣想,可還行?

至於長期激勵…如果錯過接下來的奧運會選拔賽和全運會比賽,恆大足校的這批孩子,未來還有多少展示自己的舞台?

頗具黑色幽默的是,在當日比賽結束後,製造了關鍵點球的廣州隊球員唐天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備戰省運會的四年期間非常不容易,很感謝教練組和隊友們一起堅持到現在。

然鵝事實上,清遠隊球員更加不容易。他們不但平時要堅持備戰,關鍵時候還要顧全大局、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風格。

這種“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早熟懂事,熟練得讓人心疼。

是啊,他們只是想揮灑汗水,追求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即使被命運正常淘汰,也可以無愧於心地面對接下來的生存之路。而現在,他們的命運很可能已經被悄然改變了。

就在夢開始的地方。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依稀記得十多年前,當恆大祭出銀彈攻勢的架勢後,一位北方省份的朋友曾酸溜溜地對我說:

金元足球和它的人民幣,自此不再分離。

但歷史證明,我們還是太年輕,無法理解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的這段話:

錢是人們所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之一。在現存社會中,只有錢才向窮人開放。

年輕人的第一場假球,連許家印看了都要落淚 - 天天要聞

更多內容請訪問公眾號將軍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開弦斷,一往無前。本號關注財經與民生,雖是自娛自樂,仍求立足乾貨!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