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明招山,奔流人文望縣的厚度與高度

2022年07月15日03:34:03 熱門 1520

□鄢子和

晚潮|明招山,奔流人文望縣的厚度與高度 - 天天要聞

明招講院山門。張建成/攝

坐落金華武義義烏永康四縣市交界,武義八素山流布四方。《東陽山水記》有載:“秦末,有八士從洛陽來,逋棲於此,皆青素冠履,因以名山。”洛陽八素士避秦隱居八素山,可視為明招山隱逸文化的肇始鋪墊。明招山及白陽山與八素山一脈相承,武義老縣城東門又稱八素門。東晉名列“兗州八伯”、鎮南將軍阮孚避亂求生棄官歸隱明招山,不僅開闢武義東晉隱逸明招文化,還注入竹林七賢后裔文化獨特人文風骨;五代德謙禪師住持明招寺四十載,弘揚佛法普世勸善,明招文化拓展了佛教信仰底蘊;南宋呂祖謙因在明招山為父母丁憂守墓,應四方學子需求開辦明招講學,“四方之士爭趨之”,不經意間辦出全國性高等學府,助力武義人文科考走向鼎盛,其以《東萊博議》為教材講學成就浙東史學明招文化,把明招文化從獨善其身、普世勸善推向經世致用的兼濟天下。受惠明招文化發祥發展,三國始置、大唐復置的武義縣,明清兩朝仍列為人文望縣。

晚潮|明招山,奔流人文望縣的厚度與高度 - 天天要聞晚潮|明招山,奔流人文望縣的厚度與高度 - 天天要聞晚潮|明招山,奔流人文望縣的厚度與高度 - 天天要聞

呂祖謙像。

明招學者王文政說,明招文化發祥發展軌跡由消極走向積極、出世變為入世,總體演化是順應時代引領社會,甚至成為婺學浙江精神先進文化支撐,善莫大焉。他說,放眼歷史淵源,明招文化發祥發展已有2000多年。在眾多鄉賢名流助推下,1994年4月成立武義縣明招學術研究會;2005年11月,舉辦呂祖謙暨浙東學術文化國際研討會及《呂祖謙全集》首發式,會議從浙師大開到武義;2012年10月,召開中華明招文化研討暨中華明招文化研究院成立大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祖善擔任首席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除外面學者專家一直關注研究明招文化,本土人文學者及文化愛好者無論有無組織和交流平台,都斷斷續續堅持對明招文化的挖掘撰文研討,且日益引向經世致用,日益和武義當下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葉一葦老人出版《尋找明招文化》

篆刻詩人葉一葦先生就讀壺山小學第一天就接受“明招文化”熏陶,校長率領入學新生向呂祖謙畫像三鞠躬。他在2002年10月回鄉寓居前經常思念壺山、熟水、明招山,還為麗澤書院淵源寫過文章。葉老歸隱故土11年,對地方文化挖掘整理非常上心,和文朋詩友選編《武義歷代詩詞選》後,又在2008年出版《尋找明招文化》這本挖掘研究明招文化的里程碑式著作。

在嚴謹、認真、謙遜中又有幾分執拗的葉老眼裡,武義江溯小白溪而上的明招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因為出現阮孚、呂祖謙兩個歷史人物,誕生了東晉隱逸明招文化和南宋浙東史學文化。葉老認為,阮孚隱居明招山與隱居白陽山的胞弟阮侯、劉伶之女及女婿永康縣令張彥卿遙相呼應,把頗具魏晉名士之風的竹林七賢隱逸文化種在了武義,引發歷朝歷代武義成為隱士厚土,隱逸文化成為全國性文化,又與武義當下打造溫泉養生名城一脈相承,影響了武義敦厚尚義的民風。呂祖謙在明招山丁憂守墓開闢浙東史學的明招文化,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呂身負“中原文獻”和厚重家學,他是與朱熹張栻齊名的東南三賢,又擔任過太學博士和禮部省試考官,武義本土及周邊有心科考學子自發蜂擁上山問學。你看家門口的青年學子鞏豐、徐一夔、洪無競、劉粹中、劉敏中、劉充中等等不約而至;名人效應,名流學友陸九齡、沈煥薛季宣陳傅良、黃干、陳亮等不斷前來訪問交流。呂祖謙只有創造性編寫《東萊博議》教材應對,講學鼎盛時學子達300多人。葉老認為,呂祖謙“課試”講學以讀史代替讀經,這是主張“講實理,育實材而求實用”教育思想的大膽實踐,也是構建經世致用浙東史學學術體系的治學和教學的雙重嘗試。葉老在《尋找明招文化》中認為,在呂祖謙生前朱熹沒來過武義,呂祖謙明招山講學只是形成“明招講院”,沒有形成與四大書院齊名的“明招書院”,麗澤書院當然不在明招山。在武義創建形成的明招文化是全國性的先進文化,葉老有使命作去偽存真和去粗存精、以訛傳訛的訂正梳理,對東晉隱逸明招文化和南宋浙東史學明招文化作出框架性和創造性考據闡述,把武義本土明招文化研究推向一個高潮和高峰。

為撰寫《尋找明招文化》,葉老不顧不能耄耋之年身體負累,跑杭州、金華等省市圖書館、博物館查找典籍資料,並在武義境內明招文化發生傳播地及文獻記載中尋訪奔波四處核實,有幸的是記者和王文政、林鴻等人做了他伴行多年的書童,《尋找明招文化》出版後,葉老陸陸續續發現一些欠缺不足,準備修正完善改寫,可惜改寫剛開了頭,葉老就以96歲高齡病逝。

王文政著就《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

義烏籍謙謙君子、孜孜矻矻書生王文政,潛心梳理挖掘撰寫5年時間,在2006年12月出版《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該書主編王文政在《後記》中說:“由於呂祖謙及其‘呂學’的重要歷史地位和深遠影響,‘呂學’研究日益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重視,武義有一批以浙東明招文化為榮的各方面人士,多年來痴迷於‘呂學’研學,取得的成果在學界頗有影響,正說明了浙東明招文化薪火相傳、千古不滅的旺盛生命力。”全書上編“關於呂祖謙”為王文政獨家專著,下編“關於明招文化”是縣域各界人士文字,可謂廣納百家之言,匯總武義近年浙東明招文化研究成果,是“呂學”研究難得的材料。

《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一書,王文政查閱考證手頭所見文獻典籍,梳理出一條“由麗澤和明招延伸的千里浙東文化之路”,挖掘統計有據可查的呂祖謙門生弟子有162位。隨着咬准目標矢志不渝的深入考據研究,王文政最新研究成果已查證呂祖謙門生弟子有277位,他準備撰寫出版《呂祖謙與浙東明招文化》續集,同時又肩負葉老交待要訂正完善《尋找明招文化》使命,可謂任重道遠。王文政說,明招文化通過阮孚將軍、德謙禪師、大儒呂祖謙的傳承拓展,融會貫通儒釋道精華,總體發展軌跡是積極向上的,可以說明招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當然,呂祖謙是明招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由此奠基夯實的婺學和浙東史學影響深遠,枝繁葉茂的門生隊伍成為影響南宋乃至更長遠儒學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呂祖謙個人有傑出才華又代表呂學深厚家學名望,對上進學子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是巨大持久的。武義“學徐”徐邦憲世家,其父輩徐鉅頗有戰略眼光,為讓兒孫們就近拜師學習呂祖謙學問,特意把全家從衢州遷居武義縣城。徐邦憲拜師問學呂祖謙後果然精進出挑,他和舅子永康“事功學派”代表陳亮同中紹熙元年進士,並且還是那年省試頭名;有趣的是殿試時舅子成了狀元,他是探花。永嘉學派代表葉適在陳亮介紹下路途遙遙上明招山求學,傳說葉適又飢又累路經茭道曾在店家馬廄過夜,但他一到明招山拜師入門,白天潛心問學,晚上和師長呂祖謙一起在明招山月谷散步,感到付出再多也滿心歡喜。葉適在小詩《月谷》中寫道:“昔從東萊呂太史,秋夜共住明招山。正見谷中孤月出,倒影挼碎長林間。憑師記此無盡意,滿掃一方相併閑。”本土明招講學及武義人士知尚義理之學奠基人鞏庭芝孫子鞏豐、鞏嶸、鞏峴,南倉郭良臣、郭良仕兄弟,還有洪無競、張成招等人,每位學子拜呂祖謙為師後知識改變命運的人文故事都非常深切感人。

退休在家的王文政先生,正在全力夯實完善明招文化研究。他認為朱熹對呂祖謙學說雖有批評,但對呂祖謙學問人品是非常信任的,否則不會把兩個兒子託付呂祖謙教學培養。呂祖謙還做媒把同年進士潘叔度(景憲)長女嫁給朱熹長子,又把自己長女呂華年嫁給潘叔度弟弟潘景良。

三江口匯聚眾多人士研究明招學術

母親河熟溪、永康江、小白溪聚合處稱武義江三江口。明招山、龍王山、壺山圍繞三江口鋪展錢江上游支流詩路文化金腰帶,武義江也是一條流淌輻射明招文化的河流。以“學徐”徐邦憲家族為例,父親徐鉅因追慕呂祖謙及其明招講學,把家遷入武義,他攜子上明招山拜師登堂入室,兒輩徐邦憲成為明招文化名儒和朝廷棟樑,又私熟熏陶了孫子徐謂禮,龍王山出土徐謂禮文書成為轟動史學界考古事件。徐謂禮文書和明招山呂祖謙家族墓葬群分別成為國寶和國保,徐邦憲晚年退隱熟溪畔書台山讀書並墓葬壺山山麓,一家三代明招文化信徒定格明招山、龍王山、壺山人文地理金三角。類似版圖,王文政還梳理出一條明招文化發祥尋親路線圖,圍繞武義江詩路文化的龍王山、水簾亭、講堂山及下王宅、鞏宅、劉宅、趙宅等進士村,都是傳播光大明招文化閃亮星座。

改革開放40多年迎來本土民間自發、政府組織助推研究明招文化熱潮。9月2日,我在縣城江山新村三路以里光明路尋訪“武義百事通”87歲陳南山先生。陳老說,80年代初,日本一批研究佛教友人來明招山考察明招寺及五代禪師德謙住持,回國出版《中國一百位著名和尚》等書,把德謙列入書中。1985年,縣領導陳正財陪武義籍農學家方悴農考察明招寺,方老認為明招文化是武義瑰寶,要好好修復明招寺保護傳承。1992年左右,陳老等陪方悴農和俞旭教授等上明招山,當方老了解到呂祖謙是自編教材《東萊博議》講學的,方老說他小時候也是讀《東萊博議》成長的,就興奮地和俞教授等提起應向縣領導和有關部門反應,要呼籲成立學術組織好好研究弘揚務實奮進的明招文化。高金樓、塗志剛、朱和沈等是較早撰寫發表明招寺和呂祖謙研究文章的,《武義政協文史資料》、縣文聯《創作之友》等是主要發表陣地,1993年《武義報》創辦,報紙就成為交流發表主陣地,葉老《尋找明招文化》一書就是在《今日武義》全文發表的。

在縣明招學術研究會籌建發動成立過程,朱和沈、劉俊林、陳南山等熱烈遊說方老倡議,而早把武義大麴和明招寺聯繫一起的老酒廠是積極響應者,記得武義酒廠於《武義報》創辦不久就在頭版刊發《武義大麴的傳說》等預熱文章。1994年4月成立明招學術研究會,首批會員35人,時任酒廠廠長鄔浩良擔任會長並撰寫多篇學術交流論文,提出文化教育、地方名酒、武義經濟等9個課題發動研究。呂祖謙暨浙東學術研討平台及中華明招文化研究院建立後,利用溫泉節暨養博會平台組織舉辦多次國際國內明招文化論壇,編選多本論文集。明招文化研究傳播在教育界是最見成效的,一中章國好老師編出校本教材《浙東明招文化》,學校成立明招文學社且出《明招》校刊;明招小學每年朝拜明招山聖地,組織力量編出多本明招文化教材書刊,把明招文化貫徹滲透學校教學每個環節;百年老校壺山小學是明招文化忠實實踐者;實驗小學靈活傳承明招文化。

明招文化流淌的詩路文化翻山越嶺融合錢江甌江水系,日益洶湧澎湃把一個個明招文化星座舉在岸上,服務武義精神、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文化強縣等建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