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考試不止:超級考霸 103歲還想考進士

2022年07月13日19:45:13 熱門 1702
生命不息,考試不止:超級考霸 103歲還想考進士 - 天天要聞

1888年,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南京江南貢院,考生陸續進入考場。

生命不息,考試不止:超級考霸 103歲還想考進士 - 天天要聞

北京故宮保和殿,清朝科舉殿試舉行地。

生命不息,考試不止:超級考霸 103歲還想考進士 - 天天要聞

清朝科舉考試

熟悉《儒林外史》的讀者,或許記得范進中舉的故事。當面黃肌瘦、花白鬍須、頭戴破氈帽的范進,哆哆嗦嗦地接過考卷時,已是53歲。不過,他的年齡還不算太大。這場考試的主考官周進,前半生全都耗在考試、落第中,周而復始,直到60多歲才“巍然高中”,青雲直上。

自隋唐創立科舉制度起,朝廷就允許考生終身應試。換而言之,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雖然有的朝代不允許娼優、罪犯家庭出身的學子報考,為父母守孝期間也不能外出應考,除此外,對考生的年齡從未有任何限制。

只要你學富五車,盤纏充裕,而且身體強健,又有足夠的毅力,就可以在這場智力和耐力的比拼中無限次地考下去。自唐代以來,高齡中舉、及第者屢見不鮮。尤其清朝,在康乾盛世的影響下,銀髮考生格外受到優待,他們的及第還被視為“熙朝盛事”,這對讀書人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在科舉史上留名的考生中,范進和周進還不算高齡。唐代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五老榜”,67歲才中進士、後半生為乾隆捉刀的沈德潛,疑似82歲中狀元的梁灝,甚至還有99歲讓曾孫打着燈籠送考的黃章,一再刷新考生的最大年齡榜。

據文獻記載,科舉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應是清朝時廣東三水縣人陸從雲(一說陸去從),他最後一次參加會試時候已經103歲,獲得朝廷賜予的國子監司業銜。

唐朝五老榜,破例獲官職

唐光化4年(901),唐昭宗李曄經歷了一場由宦官引起的宮廷政變,之後在梁王朱溫的擁立下複位。

34歲的李曄一心想光復大唐王朝昔日的輝煌。剛一登上皇位,就迫不及待地組織了辛酉科進士科考試,籠絡天下讀書人。

這一榜錄取了26名進士。因為唐昭宗在驅除權宦的爭鬥中遭到重創,再加上登上皇帝寶座心情大好,他對這一科的進士格外優待。他下詔說,對那些出身貧寒、愈挫愈勇、年齡偏大的考生網開一面,從中選拔一些進士授予官職,以示皇恩浩蕩。

禮部侍郎杜德祥充分領悟到了皇帝的意圖,挑選出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與鄭希顏5人,申請讓他們登上進士榜。這5人已年過花甲,早已到了享受兒孫繞膝之趣的時候,卻在科舉考場上成了銀髮考生。

唐昭宗同情他們前半生都在為科舉奮鬥,如此高齡才中進士,就免除他們的吏部銓選程序,破例授予他們秘書省正字、太子校書等官職,人稱“五老榜”。唐昭宗在敕書中說:“念爾登科之際,當予反正之年,宜將異恩,各膺寵命。”

雖然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達76歲,這5個老考生放在當今並非高壽,可在1100多年前的唐朝,他們已屬高齡了。杜甫詩云:“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白居易也說:“舊話相傳聊自慰,世間七十老人稀。”由此可見,70歲的老人在唐朝十分稀奇,還能考中進士的,更是鳳毛麟角了。

“五老榜”中,單看詩歌成就,最富盛名的當屬安徽潛山人曹松。他的詩風酷似賈島,工於鑄字鍊句。生活在社會底層,看多了戰爭給勞苦大眾帶來的苦難,曹松的詩歌大多在抗議戰爭。

那首膾炙人口的“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就出自他的《己亥歲二首》,寫於黃巢起義生靈塗炭之際,被譽為千古絕句。

雖然對現實超級不滿,但一點也不妨礙他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多次參加科舉,希望博得功名,考上進士時已是71歲高齡。做官兩年後,曹松在秘書省正字的崗位上與世長辭。

與曹松同榜的劉象,也是屢試不第,這次高中後被授予太子校書。“萬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灑向人間救旱苗。”他因這首《詠仙掌》名聲大噪,獲得“劉仙掌”的美譽。

73歲探花郎,得皇帝指婚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的詩作《勵學篇》,勸勉了無數學子,前赴後繼讀書參加科舉。因為如果及第,不僅可以改變貧窮卑微的處境,說不定還能娶個媳婦。

陳修就是這麼個傳奇的人物,73歲才考中進士,宋高宗還給他許配了一個宮女。

北宋以來,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成為士子頻出的風水寶地。南宋紹興8年(1138)戊午科,前3名黃公度、陳俊卿、陳修都是福建人。

宋高宗親自閱卷,看到陳修結合宋人南渡、北土淪喪提出的治國構想,諸如“四海想中興之美賦”“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牒,何時清封禪之塵”,頓覺眼前一亮,很是受用。

於是,宋高宗將此聯書於紙上,又命人貼在大殿牆壁。只閱其文,未見其人,宋高宗迫切想見到這個愛國才子。

在殿試進士唱名儀式上,當司儀宣布“本科探花陳修”時,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艱難地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用顫抖的聲音“謝主隆恩”。

宋高宗萬萬沒想到,他迫切想見的陳修,居然是個白髮老頭。宋高宗好奇地問陳修高壽,陳修恭敬對答:“七十有三了。”宋高宗料想,這麼大歲數的老人,應該子孫滿堂,便和他拉家常,問他有幾個兒子。

這個問題觸及了陳修的隱私,讓他非常尷尬,用蚊子一樣細小的聲音回答:“回稟萬歲,我還沒有結婚。”一個窮困落魄的書生,考了一輩子科舉,雖然學富五車,竟終身未娶,這讓宋高宗心生敬意。

南宋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記載了這樁奇聞異事。宋高宗“乃詔出內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貲奩甚厚”。宋高宗不僅把30歲的施姓宮女許配給陳修,還賞賜了大量金銀細軟作為陪嫁。

這個傳奇故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人開陳修的玩笑:“新人若問郎年幾,五十年前二十三。”

82歲梁灝 或是最老狀元

儘管年過古稀才中進士,但陳修在科舉考場上還不算最老。

《三字經》中說:“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雖然史上關於梁灝的年齡說法不一,如果82歲屬實的話,那他就是科舉史上年齡最大的狀元。

北宋是文人的天堂。論文采,梁灝不敵蘇東坡;論剛正,他也難與包拯齊名。然而,在中國啟蒙教育的經典讀物《三字經》中,梁灝卻留下了華彩的一筆,憑的是勤勉好學,並把這種精神傳給其子梁固,父子先後榮登狀元榜。

據《三字經》《遁齋問覽》中的記載以及民間傳說,梁灝從五代到宋朝,一共考了47年科舉,直到82歲才登上龍虎榜。

宋朝陳政敏在《遁齋閑覽》中記載說:“梁灝八十二歲,雍熙二年狀元及第。其謝云:‘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但這一記載與司馬光《續資治通鑒》《宋史·梁灝傳》有所出入。按這兩本史書記載,梁灝963年生於鄆州須城,雍熙2年(985)考中狀元時才22歲,是個青年才俊。

雖然梁灝的年齡存疑,但他的嫡傳子孫梁兆磊更傾向於認同老年及第的說法:“《三字經》是南宋的著作,與梁灝相距不過百餘年,也沒人發現《三字經》有其他誤傳的地方。此外,《梁氏族譜》中《青雲得路》詩云:‘天福三年來應舉,雍熙二載始成名。從教白髮巾中滿,且喜青雲足下生。觀榜更無朋輩在,歸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奈龍頭屬老成。’由此推斷,梁灝中狀元時的年齡不會很小。”

梁顥中狀元後,官至翰林學士,當過開封府尹,到92歲才壽終正寢。他去世後4年,兒子梁固守孝期滿,請求宋真宗收回“賜進士出身”成命,憑藉自己的學識,一舉高中狀元。

67歲中進士 為乾隆帝捉刀

中國歷史上留下詩作最多的人是誰?我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是個不折不扣的詩歌發燒友。作為“十全老人”,他最大的野心並不僅僅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想在詩壇引領風騷數百年。

據故宮博物院統計,乾隆帝御筆詩稿有4萬多首。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哪怕不眠不休,也不見得能寫詩著作等身啊!顯而易見,乾隆帝養了一批寫詩高手,67歲考中進士的沈德潛,就是乾隆帝的“槍手”之一。

在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中,為乾隆帝西湖賞雪詩“狗尾續貂”的人正是沈德潛。他在乾隆帝作詩“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卡殼冷場時,作出點睛之筆“飛入梅花都不見”,讓整首詩歌立意鮮活起來。

相傳,沈德潛是個神童,11歲代父授課,16歲前已通讀《左傳》《韓非子》《尉繚子》等。早年師從葉燮,因寫詩得其精髓而名聞鄉里。

但這位詩歌天才,在科舉考試中相當不順。他22歲邁入考場,屢戰屢敗。錢陳群說他“歷歲科試凡三十餘次,鄉試十有七次”,均名落孫山。他只得子承父業,在家中拿起教鞭,一邊教書一邊繼續應考。

大器晚成的沈德潛,在乾隆3年(1738)中了舉人。次年,他與袁枚一同參加殿試,與“寫詩達人”乾隆帝一見如故。乾隆帝稱其“系江南老名士,有詩名”,中“殿試二甲”,點“翰林庶吉士”,時年67歲。

其實,乾隆帝的小心思,就是想和這個詩友詩酒唱和。《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帝作詩“初無定稿”,或即興口授,或硃筆作草,稱為“詩片”,由廷臣學士退下“抄錄”後恭進,遂成御詩。

沈德潛就是其中一位。因擅長為乾隆帝捉刀,他平步青雲,老來飛黃騰達,74歲升任內閣大學士,受到涵元殿賜座、設宴的恩遇,祖上3代也一併得到誥封。他出詩集的時候,乾隆帝還親自作序。

不過,這樣凝結於詩歌上的君臣之情,在沈德潛死後的“文字獄”中毀於一旦。乾隆帝南巡時,聽聞沈德潛生前便在整理詩稿,遂命其子孫進呈其遺稿。

其中,《詠黑牡丹》詩中一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惹惱了乾隆帝,差點遭遇滅族之災。1778年,乾隆帝借徐述夔“一柱樓詩案”將其革去爵銜,列在鄉賢祠的牌位連同他的墓碑都一併推倒。

為何乾隆帝對這位故去的詩友不講一點情面,讓其死後還難逃“文字獄”?坊間傳聞之一是,沈德潛整理自己的詩稿時,收錄了他為乾隆帝捉刀的詩歌,這讓皇帝的面子往哪裡擱?

曾孫攙扶着 99歲還在考

清朝是科舉史上的全盛時期,金榜題名成為天下讀書人共同的理想,甚至有人不惜耗盡畢生精力。

康乾盛世時,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頻出,如年滿70歲的老秀才可援例成為歲貢生,會試3科以上不中的舉人可通過“大挑”選拔做官,百歲老人由地方申報,禮部撥款建立百歲牌坊等。

於是,清朝的耄耋及第者屢見不鮮,甚至連百歲老叟也讓曾孫打着燈籠送考。

謝啟祚考取舉人時,已是98歲高齡,兒孫繞膝,五世同堂。乾隆51年(1786)丙午科廣東鄉試,謝啟祚不顧別人勸阻,堅持應考,“老手未頹,安見此生不為耆儒一吐氣”,心心念念的還是考取功名。

中舉後,漫卷詩書喜欲狂的謝老爺子一時詩興大發,揮毫寫下《老女出嫁》,紀念高齡中舉:“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自知真處女,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誇早好逑。”

與謝啟祚同榜中舉的考生中,有一個12歲的孩童,兩人相差86歲,幾乎隔着4代人的年齡。隨後舉行的鹿鳴宴上,廣東巡撫看到耄耋之年的謝啟祚和年輕人歡聚一堂,提筆作詩:“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

考上舉人後,謝啟祚要去北京參加會試。廣東距北京有2000多公里,如今乘坐普通火車要20多個小時,高鐵8個小時,飛機也要3個小時。那時沒這些交通工具,單去一趟可能就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一路上舟車勞頓,年輕人都夠嗆,何況是一位高齡老人。

著名科舉史專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李兵教授推測,騎馬、坐船都太顛簸,謝啟祚可能是坐轎子進京趕考的。即便如此,風餐露宿、風吹雨打也在所難免。

雖然謝啟祚憑藉驚人的毅力,如期抵達京城參加會試,但他還是落榜了。乾隆帝非常佩服他的堅毅,賜他國子監司業銜。

同樣來自廣東的黃章,也是大器晚成的人。他60多歲中秀才,83歲成為貢生,99歲參加鄉試。康熙38年(1699),99歲的他在曾孫的攙扶下,打着“百歲觀燈”的燈籠入場,還誇下海口,如果這次考不中舉人,3年後還要來考。

哪怕3年後真的應考,黃章也還不是年齡最大的考生。

道光6年(1826)丙戌會試時,廣東三水縣的舉人陸從雲(另一說陸去從)已經103歲了,但他看上去只有60歲左右,“耳聰目明,步履甚疾.”

他從雍正年間考到了道光年間,皇帝都換了3個,他還沒考中進士。道光帝看他年齡太大,賜其國子監司業銜,協助祭酒主管監務。陸從雲應該是1300多年的科舉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

父子同上榜 老馬不相讓

很多考生在科舉考場上蹉跎多年,孩子都念書識字長大了。帶着孩子一同參考,還能在備考時相互切磋,也不罕見。

康熙年間,漢軍鑲紅旗人劉廷璣在散文集《在園雜誌》中,記載了一則父子同時高中的趣事。河北廣平縣有個叫馬振古的老秀才,在科舉考場上屢戰屢敗,信心全無,再也不進考場。後來,他的兒子也考取了秀才,迫切希望中舉,為此變賣田產準備考試的盤纏。

馬振古誤認為兒子賣田是沾染了賭博的惡習,一怒之下追到田埂,才知兒子確實是要去參加鄉試。這時,同鄉勸老馬和兒子一同趕考:“聽說今年的主考官憐惜老秀才,您是老宿學,為何不一試身手呢?”一番話,重新點燃了老馬對考試的激情。於是,父子併入秋闈,同榜高中舉人。

在地方官員祝賀新科舉人的鹿鳴宴上,有人和馬振古開玩笑說:“今科你們父子一定會一鼓作氣考中進士,倘若二者只能取一個,您希望是誰?”老馬沉思良久,說道:“豚兒尚且年幼。”舉座為之鬨堂。看來,在科舉考試的刀光劍影中,即使是父子,也不相讓。

父子一同參加考試的例子並不鮮見。清朝有個老童生朱彬,兒子早已進士及第,地位顯赫,他還在年年應考。他進京參加會試那年,兒子剛好被任命為主考官,只得在上報迴避的摺子中寫道“有應迴避者:親生父親一名”,一時傳為笑談。

有的父親屢考不中,就改為培養兒子,眉山人蘇洵就是其中之一。蘇洵27歲才在老婆的勸導下幡然醒悟,發憤讀書。儘管天資聰穎,但他第二年匆匆忙忙應考,結果名落孫山。

經歷了落第的打擊,蘇洵潛心教導兒子,還帶着蘇軾蘇轍兩兄弟到京師,在熟人的引薦下拜訪翰林學士歐陽修

歐陽修對蘇家兄弟讚賞有佳。嘉祐2年(1057),歐陽修擔任主考官,蘇軾、蘇轍兄弟一榜及第,一炮而紅。

兩子登科的喜事,讓年近半百的蘇洵五味雜陳。他既為孩子高興,又為自己不堪,寫下一首打油詩:“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房井思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