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2022年07月12日11:34:03 熱門 1420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圖文丨楊森君 油畫丨張鐵濤

張鐵濤已經完成和正在完成的油畫創作,是自然與人文的知性相遇,也是作為畫家的個人才情與自然元素的完美交融。他表現自然之象的畫作,不是對自然的剝離,而是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的充分印證——這種印證不是機械地複製自然,而是對自然表現出的哲思般的親近。他把對自然的眷戀寸心寸血地勾畫在色彩濃郁的線條與塊面中,讓其彰顯出最為迷人的態勢。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岸》

觀其畫,從中看出的不是消沉,更不是悲觀,而是一種力量的重現——生的力量與死的力量糾結纏繞但不暴力。他善於運用西部常見的自然元素,經過個人化的再度審視,然後,布局出一種嶄新的充滿了人文情懷的面貌。那種強烈的視覺衝擊生動而又清晰地襯托出了作者粗狂、蒼涼的內心審美。這種蒼涼之美,幾乎貫穿了張鐵濤所有的畫作,哪怕是一樹在微風中個輕輕抖動的樹葉,都能讓人覺察出其在天地間自生自在的氣質,似乎可以這樣說,上蒼給了一棵樹一樹的葉子,就是為了展現它的不凡。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白晝下的廢墟》

張鐵濤的畫,有一種安靜的美。這種安靜是有分量的,也是有聲音的——寂靜的聲音、亘古常存的聲音、逼走人內心浮華的聲音。這是一種對自然敬畏的大靜。靜得讓人聽見萬物的聲息。無論是古木、殘垣斷壁,還是輪廓碩大的自然土丘,一經他的畫筆,即從時空中脫穎而出,成為欣賞者視覺中不可忽視的另類存在。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壁立千仞》

比如,樹固然是樹,但是,經由畫家的創作,畫布上的“樹”已經帶有了人的溫度,人的審美,人的評判,人的寄託。此時的樹與人已經達成了某種形神上的交流與合作。所以,鐵濤的畫也可以說是他與自然默契一致的再現。畫家因自然找到了彰顯才華的天地,自然也因畫家找到了其深邃的人文價值。他的畫筆所留下的痕迹,已經遠遠不是色彩,而是其用以表達內在審美的有效布局。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當一切沉寂下來之後》

在張鐵濤的畫中,能聽見樹木扭轉脫皮時的炸裂聲,也能看出蒼鷹離去后土崖四周凝固般的寂靜。這寂靜是畫家請來的,這寂靜由來已久又常被我們忽略。當一棵偉岸之樹拔地而起,雄視四野,那種雄性之美,突兀而霸撼,正是畫家在創作中堅持藝術的在地性的明證。張鐵濤忠實於自己現場感,就連他虛構出的畫面,也顯得栩栩如生。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冬青花在每年的四月開放》

張鐵濤以具有衝撞性的視覺語言表達着對大自然的擁抱與愛撫,筆墨之中、虛實之間展現的是一個畫家應有的悲憫之心。他讓靜息無聲的自然之象,有了神情,有了與人對視的自信。讓看到它們的人,不得不心生敬畏、敬意,進而產生了進入實地、觸摸具象的嚮往。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飛雪》

事實上,只有把大地之上的自存自在的物象看成是天賜之物,他才會無比珍惜。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畫家,也才會對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束鮮花都充滿敬慕與憐惜,也才會堅定地以藝術關照的方式讓哪些物象具備高貴的人文特性並且由此獲得藝術的品性。這也是考驗一個畫家的良知所在。張鐵濤正在嘗試着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畫家。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乾涸的峽谷里樹的命運》

對張鐵濤來說,繪畫不是宣洩,而是寄託。他運用畫筆描繪暮色的形狀、光影的流轉、樹葉間飄忽的風聲,無不帶着他修積了多年的個人美學素養。他畫中的在地性,諸如蒼涼,諸如亘古,諸如寂靜,都服從了他的審美需要。他忠於了自己的感受,他以濃重的色彩加重了一地之物的存在感。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高原上的湖》

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他自己,這個觀點我堅持了多年。鐵濤的畫與鐵濤之間達成的一致是——無論鐵濤畫什麼,他都會在畫面上植入雄性之美,那種抗爭中的挺拔、寂靜中的強大、遼闊中的霸氣,正在形成鐵濤日顯獨立的畫風。他不是有意要將自己歸屬於西部的蒼茫之中,而是,他只是情不自禁,他無法避開自己的經歷與記憶。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高原上的母與子》

也許,世俗的喧嘩早已令張鐵濤厭倦,所以,他才沉迷並通過凝重的土崖、巍峨的山巒、光影傾瀉的水域等畫面,實現他對寧靜的鐘情。當然,介入鐵濤的生活,我們會被他活躍的身影所迷惑,進而會忽視他作為一個畫家其實他有自己的孤獨。進入中年以後的他,時常害怕被人打擾,那是因為,在畫室里,哪怕面對的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都會令他興奮,那裡,可以傾注下他真正需要的東西——作品。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胡楊木》

對於世俗生活,他經歷了,也感受了。幾十年的商海浮沉之後,他忠於明悟,唯有藝術方能安放他的夢想,也才能讓他的精神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安寧。可以看得出來,鐵濤對繪畫的追求,完全遵從於他的喜好。他試圖通過繪畫表現一個人眼中最具藝術氣質的物象——滄桑遒勁的樹木、綿延古老的長城、寸草不生的荒漠……經由畫家的勾勒與着色,一一重生。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胡楊之王》

張鐵濤的繪畫並非一時興起。在他的精神內核中始終孕育着繪畫的願望——他只有通過現在的繪畫實踐,才能與擱淺了大約幾十年的藝術情愫相續接,並以此減緩他內心的焦慮及疏於繪畫帶給他的遺憾。當他重新面對攤開的畫布,他沒有感到陌生。他知道力量的所在,他驚訝於早年通過專業訓練所獲取的藝術稟賦沒有背離他,他還能畫,他被自己暗暗涌動的藝術野心緊緊扣留於安靜的一隅,他要將沉澱了多年的人生感悟,藉助大地物象,給予回應,給予詮釋。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歲月之於胡楊》

畫象即心象。所謂胸有成竹方可畫竹。鐵濤所畫皆得益於其內心持久的沉澱。那份自然與人文合併為一的沉重、融洽,或突兀雄起,或盤旋跌宕,正是畫家心內之象的藝術再現。他有意通過畫布與世俗的浮華拉開距離,讓自己清神靜心,安於創作。這對一個曾一度處身商海的他,難能可貴。他深諳自己骨子裡一直盤旋着的藝術夢想並沒有最終泯滅,而是伺機而醒。現在是時候了,他要給自己最初的胸懷一個交代。他對藝術與繪畫根深蒂固的熱愛類似血統一樣融在自己的血液里。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坍塌的烽火台與胡楊》

張鐵濤的畫有着濃郁、豐富的原在氣息。它們不單是蒼涼,還有靜穆。一座古堡靜立於山頂,似乎將時光永遠定格在過往的某一個時刻。它與世界互不打擾,互不逼迫,而是相互陪伴,彬彬有禮。你只需安靜地注視,內心深處即被畫面強烈的視覺符號佔領。他遙看遺忘,不僅僅是為了恢復事物的本相,而是通過畫筆將那些已經消逝和正在消失的事物重新從時光的序列里奪回來,讓我們看到,天地間曾經的存在。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上午十一點鐘的光與土墟》

對於色彩,我也在思考,灰暗意味着什麼。也許,那是消失的顏色,過往的顏色,記憶中的顏色。對於鐵濤的用色,我有過建議。也許是因為自己對梵高的極端熱愛,我曾建議鐵濤的用色能否在明亮一些,如梵高那樣——讓金黃色轟轟烈烈地佔據自己的畫作。當然,世間只有一個梵高,梵高不可複製——但我的意思是,作為畫家的鐵濤,在用色上,是否儘可能再明亮一些。也許,對於鐵濤來說,這樣的用色更能表達沉靜、荒涼,更能表現出他內心深處的某種寄託——現實過於華麗,他要避開它們,所以,鐵濤選擇了濃郁乃至黃昏般覆蓋大地的灰暗。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下午的光照在峽谷的局部》

看一個畫家,要看他的表現力,而不是技巧。技巧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但是,表現力考驗的是一個畫家內在的思想深度及超凡脫俗的藝術感受力,就像梵高筆下的星空與向日葵——它們絕對不是技巧的產物,而是梵高思想的結果。現實中,沒有任何一朵向日葵,沒有任何一片星空和梵高筆下的一樣,但是,當我們看到梵高的畫,沒有任何一個人不認為,梵高畫的就是向日葵,就是星空。所以,在美術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寫實主義考驗畫家的技巧,印象派考驗畫家的思想。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胡楊家族》

對於鐵濤來說,並不受什麼主義限制,他只是埋頭作畫,他要表達心中所想,他要完成一個大地之子對於大地的呈現。但就我的認識,以為鐵濤不僅有較強的寫實功力,同時他處在思想中,尤其他擅長通過光與影、明與暗、粗狂與細膩來表現事物經過審美後的絕世姿態,比如突兀孤傲的古城堡;比如力量糾纏在一起卻挺拔不屈的粗大胡楊等等,都充分說明了鐵濤不僅具備了還原事物本相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他賦予了事物藝術生命,讓它們看起來更加生動,比真實的它們更令人着迷。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鹽池哈巴湖之春》

透視是對空間上的設計,可是,在鐵濤的畫作上,我們卻同時品味到了時間的性質。一物的存在因為透視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向度。遠與近各居位置且同框呼應,光與影流轉摺疊且豐富多變。那種由過去到未來的流逝感具足了一個畫家忠實於世間本相的體驗。往事在畫家那裡,不是一隻只空殼,而是包含着微妙有致的物象傳承,自然混合著文明,文明終留於自然,滄桑、斑駁、古老、神秘……這一系列由畫面帶給我們的,不光是畫家最初所要表達的願望,它們已經形成了鐵濤所創作的油畫的一種相互關聯的藝術風格。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土崖的群像》

賦予自然之物人文氣息,賦予人文之物自然之象,讓二者在互補中傳遞出時光的年歲於色素。這幾乎可以被看成是張鐵濤創作油畫的一種非常明確的自覺。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土墟》

也許是個人的偏好,在色彩的運用與布局上,我依然對鐵濤抱有期待——那就是我希望鐵濤所創作的油畫面貌是否可以嘗試着由濃郁的灰暗向燦爛明亮的視覺感受上過度。當然,作為畫家來說,他的用色是為了配合他的表達,就像鐵濤善於運用粗糲、粘稠感的筆墨,是因為,他試圖強化畫面的視覺感,並以此完成他對自然萬物的沉靜之美的近於固執的鐘情。其實,燦爛明亮依然可以將心靈安放,依然可以完成一個畫家對世俗喧鬧的排斥。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遙望千古》

與國畫相比,油畫更能渲染一個畫家對世間萬物的強烈感受,即使畫家是內斂的,也能從富有突兀感的色彩中察覺到畫家內心的律動。一棵粗大的胡楊拔地雄起、一地衰敗的青草在秋風中傾斜、一座古老的烽火台在日照下靜默無聲……這一系列已經完成的畫作,都毫無例外地透露着畫家鐵濤內心豐富的沉靜與內斂的熱烈。鐵濤畫作的雄性之美,源於他內在寬大的格局以及他對記憶的忠實呈現。所以,在鐵濤已經完成的作品中,我很難看到那種纖巧的小家碧玉式的討巧之作。

蒼茫之象——張鐵濤的油畫欣賞札記 - 天天要聞

《靜謐之夏》

當我們的目光與鐵濤的油畫保持在一定的距離上,也就是恰當的視覺距離上,我們會發現,鐵濤的畫所具備的朦朧之美,原來就隱藏在作品的細節間,近看看不出來的效果,遠觀則盎然突現。這樣的技法,對同樣擅長表現花草的鐵濤來說,可謂天助。它能將大自然韻動的含蓄之美,通過一種氤氳的效果表現出來。這是鐵濤的高明之處。欣賞油畫對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是有要求的,也就是說,欣賞一幅作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必須要把自己調整到面對一幅作品時一個人的視覺最舒服的狀態,才能看出一幅畫作最富有魅力的面貌。同樣,這樣的視覺距離,也考驗一個人審美的天賦。


油畫家丨張鐵濤,企業家、油畫家、書法家,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甘肅省通渭縣。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油畫系,2002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高研班,2016年在中國自然之聲藝術研究院學習新油畫技法,師從油畫大師龐均先生、李天祥先生、趙友萍先生等。現為寧夏黃河建築開發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寧夏黃河藝術研究院院長。2014年5月,在深圳龍華藝術館舉辦個人展覽。2015年進修於清華美院高研班書法深造,師從於胡抗美先生。作品《春天》由香港美術館收藏,作品《盼》由廣東美術館收藏,作品《西部古城》系列由西安雁塔博物館收藏。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並多發表於《美術》、《中國油畫》、《美術關注》、《中國收藏》、《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媒體刊物。

作家丨楊森君,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夢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圖》《砂之塔》(中英文對照)《午後的鏡子》《名不虛傳》《零件》等多部。其作品《父親老了》於2011年5月被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屬下的國際教育機構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國際文憑組織中文最終考試試卷採用。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