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2022年07月12日03:26:13 熱門 1099

首先呢,還是要聲明一下,為了看新片方便,自己一直是網飛的付費用戶,所以,網飛的電影都是看的線上正版,而非下載觀看。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呢,畢竟,看了盜版還給人家一通噴,總有些彆扭,也容易落人口實。

而付了費,罵起來也心安理得一些。

那就,開始吧。

昨天呢,網飛新上線了一部華語恐怖片,那就是《咒》。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影片在網飛上線之前,豆瓣評分8.0分,在華語恐怖片裡面,也算是高分了。

可惜上線之後評分就一路下滑,如今已經跌到6.9分了,這恐怕是很多人沒想到的吧。

這部《咒》,也是很多朋友盼了很久很久的一部華語恐怖片了,並且都覺得會是年度恐怖佳作了。

要知道,作為華語恐怖片,之前的8.0分真是非常難以達到的分數了。

尤其當時豆瓣的評價也非常瘋,甚至被網友稱為華語史上前五名: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當然,這個評價僅代表他個人的意見,就好像我接下來的評價,也同樣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一樣。

僅代表個人,嗯。

實際上,《咒》的熱度,一定程度是因為影片的宣傳做得好。就像很多網友評價的,這是一部營銷非常出色的商業片。

所以,影片的票房表現也非常好。查了下報道,影片曾連續四周霸榜台灣地區的票房榜,維基顯示,影片總票房達到1.7億新台幣,以這個量級的小恐怖片,也算很不錯了。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票房賣得好,自然有宣傳的功勞,而最吸引觀眾的宣傳手段,主要是兩個方面:

首先,影片號稱根據真實案件啟發而創作,這個點還是相當吸引人的。你想,一個恐怖片,竟然是真實事件改編,這多刺激。

而且,當初的那個案件也是非常邪性,疑點重重、曲折離奇。

關於那個案件本身,豆瓣上有相關介紹,甚至,還有網友對案件真相的推測,也非常精彩。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原文里還有作者的相關推測,感興趣的自己去找吧,我就不貼了。

你看哈,這個案件本身就很邪,這要拍成電影,確實會很吸引人吧。

但是呢,這部《咒》跟上面的那個案子,不能說完全無關,也基本上聯繫不大吧。

所以,真的只能是受人家啟發改編,但拍的,完全是兩個事情。

從劇情上,兩者共用的只有一個邪教的設定,以及有人中邪這個話題,其他就完全不一樣了。但你要只提中邪,就算沒有這個案件啟發,也沒什麼問題啊!畢竟恐怖片里關於中邪的橋段,沒有上千,也有幾百了。

所以,為什麼宣傳上一定要提這個案件,顯然是營銷目的,蹭一下話題度,其實與電影本身關聯不大。

另外一個吸引大家的點,就是《咒》的預告片了。

不得不說,影片的預告片剪輯確實非常出色,也很嚇人,用網友的評價就是:精華都在預告片里了。

總之,憑藉這兩招,《咒》很快就吸引到了一大批人的關注。

當然,作為恐怖片,尤其是華語恐怖片,《咒》還算是及格的。起碼,導演在偽紀錄恐怖片的實踐上,整體比較成熟。

當然,也確實沒有多強,就像之前我們看過,或者是介紹過的大多數偽紀錄恐怖片一樣。

大家其實都是相似的恐怖模式。

比如,影片也會有意使用更多的拍攝媒介:手機、手持攝影機、監控鏡頭、行車記錄儀、針孔攝影機等等,將各種拍攝手段獲取的影像匯總,剪輯成全片。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這也是當下偽紀錄片比較常用的方式,以多種大家熟悉的媒介方式匯總影像,讓大眾覺得更親近。也就是以更日常的設備與影像,來講述超自然的恐怖故事,帶來日常的恐怖感。

觀眾由之會更貼近這樣的故事,有一種日常生活中滲出的驚恐。

當然,這類偽紀錄片,為了強調臨場感與記錄性,也不得不放棄一些邏輯。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就是,明明你都遇到這麼恐怖的事情了,卻還是不忘拿着攝影機拍拍拍。

這也是所有偽紀錄片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影片前段,女主發現自己家冰箱門開了,裡面的牛奶瓶也倒了,牛奶在冰箱里一直流。

這種情況,正常人都應該把牛奶瓶扶起來吧。

但是她沒有。

她還在繼續拍,看着牛奶繼續流。

太特么浪費了!!!

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導演要求她必須拍。

於是,為了增加恐怖感,基本邏輯就放棄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這也是很多偽記錄恐怖片都會遇到的情況,我們倒也可以勉強忍受。

只是,影片還有個特別不注意的地方,就是機位也太多了吧。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這個真的很難接受。

畢竟對於偽紀錄片,一個攝影機呈現的單一視角,還能勉強讓觀眾相信這是角色的主觀視角。

但是,影片經常會在一些很私密的地方,出現多個攝影機,帶來多個視角。甚至,會非常導演視角的全景鏡頭,這些機位都是哪來的,這顯然不是片中角色的視角啊,這就太糊弄了。

它會讓你特別跳戲,跳出偽紀錄片這個設定,注意到背後的攝製組。

反正呢,要麼就別玩偽紀錄片,要玩,就稍微講究下偽記錄的基本邏輯,現在就有些太對付人了。

這個問題,也延續到剪輯方面,剪輯上也有意很碎片,包括兩條時間線的交叉剪輯,看起來似乎很帥,但完全破壞了偽紀錄片的氛圍,顯得非常刻意。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如果說影片的特色,大概就是,在偽記錄恐怖片的形式基礎上,包裹了一個非常東方,非常鄉土的邪教故事。

封閉的小村,一群篤信邪神與詛咒的村民,包括各種咒語、儀式、手勢,可能都會讓封建迷信愛好者非常親切。

等於是用一個很西方、很現代的偽記錄的恐怖方式,包裹了一個非常東方的邪神詛咒的故事,這算是影片的一個亮點吧。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當然,那些邪術手段,倒也不是什麼新鮮東西。比如《咒》裡面比較邪的一些場景,就是往身體上寫符咒,寫得滿身都是。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但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起當初桂治洪的那部《邪》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更早還有小林正樹的《怪談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其實都是此類設定,也不算是什麼創意了。

從劇情上講,《咒》的本質還是個親情片,就是母女情作為情感主線。而一切劇情的推進,其實都是母親為了救自己的女兒。

哪怕是“宇宙第一恐怖片”,我也不想推薦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個情感線的設定還挺好的,給這部恐怖片帶來些許暖色。

唉!

如果僅是這樣一個故事,包括這樣一個偽紀錄片的形式,即便有很多遺憾和問題。我應該還是挺想推薦一下《咒》的,雖然沒那麼出彩,但起碼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恐怖片,甚至還有幾場非常嚇人的Jump scare(其實預告片里也有)。

作為華語恐怖片,這樣的影片,還是值得鼓勵的。

但是,就像標題說的那樣,無論怎樣,我也不想推薦這部影片。

那是因為,影片為了增加恐怖感,有意加入了跟觀眾互動的環節。從影片一開始,就是各種主角的畫外音跟觀眾聊天,植入各種想法。

包括片中提到的咒語,裡面的詛咒手勢與符號。

影片最後,角色突然告訴你,其實,這些都是詛咒你的(也就是詛咒每一個觀眾)方式。因為這樣,大家可以跟我一起分擔這個詛咒……

怎麼說呢?

沒錯,這只是導演為了增加恐怖感的一個小設定。畢竟,邪神是導演編的,咒語也是導演編的。

我們都知道,這只是一部電影,都是假的。

但是,還是會覺得有些晦氣。

明明看電影本來是個挺開心的事情,卻非要被人家咒一咒。

真是,莫名其妙。

這是種什麼感覺呢?

就好像上小學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收到那種詛咒信,裡面寫着什麼七天之內必須轉給多少人,如果不轉,全家倒霉。

誰都知道這是假的,但是,還是會覺得很膈應人(雖然,我收到之後從來沒轉過,因為我不想去膈應別人)。

這樣的劇情,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年的泰國恐怖片《厲鬼將映》也有類似設定,但是,人家起碼是把設定融入到劇情里,是劇情的一部分。

而《咒》裡面詛咒觀眾的設定,其實真是沒有必要,即便去掉了,也不會影響劇情。

但是,影片還是加上了,你也不知道導演怎麼想的。

我相信,一定有人喜歡這部《咒》,因為確實有值得說的點。

但是,也一定有人和我一樣,會很反感。

然後,你又不能說他不好。

只能暗罵一句:

晦氣!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