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2022年07月12日02:32:10 熱門 1404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最近聽聞一個消息,香港影迷自發策划了一個“尖沙咀電影導賞團”的活動——重返香港電影的經典拍攝場地。

果然,彌敦道上的重慶大廈榜上有名。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然而,在新聞媒體中,重慶大廈的“黑暗”人設,這麼多年了,還是屹立不倒——

“一名大陸女子在重慶大廈服藥自殺,被揭藏有電槍被捕。”

“非洲女在重慶大廈因金錢糾紛遇襲,南亞夫婦在逃。”

……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麥高登曾寫了一本書《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從人類學的角度為這幢“被誤解”的大廈正名:“這是一幢位於核心城市的邊陲大廈,一個位於發展中世界製造樞紐和最貧困的底層地區之間的城市。”

他拋開媒體塑造的簡單粗暴的“黑暗”人設,深入到大廈中進行調查,聚焦這幢大廈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老藝術家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重慶大廈不僅僅只有“黑暗”人設,也不僅僅只有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鏡頭下的魔幻浪漫。

重慶大廈,就像梁朝偉的眼神,同時擁有ABCD面。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廈,差評!

重慶大廈在香港,早就聲名狼藉了。如果你在香港街頭問路,“重慶大廈怎麼走?”香港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勸你,還是去別處吧,那裡太危險了。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不過也不怪香港人對重慶大廈帶有偏見,這裡確實發生過許多犯罪案件。2013年,曾發生過一件轟動兩岸的強姦案:一位由北京來香港旅遊的女大學生被一名南亞裔的男子入室強姦。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新聞截圖

高犯罪率跟大廈內人員過分複雜有很大關係。在大多數發達國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訪客必須在抵達之前申請簽證,不然是坐不上飛機的。即使他們到達了目的地,如果被發現沒有申請簽證,也會被立刻遣返回國。

香港比較特別,其他發展中國家來的訪客即使沒有簽證,也可以在港逗留十四天、三十天,或是九十天。於是,許多亞洲和非洲國家的商人來香港並沒有事先申請簽證。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而遊客簽證的十四天、三十天時間,足夠從第三世界來的商人完成交易。即便是來大廈做臨時工的人,只要中間續簽一次,一年就可以在香港逗留180天。

簡單且寬鬆的簽證環境,衍生了大廈內複雜的人員構成。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據麥高登親身經歷,重慶大廈里每天有100多個國籍的人來來往往,“每天晚上,大約有4000人留宿重慶大廈。我在不同的旅館內邂逅了129個國籍的人,從阿根廷到津巴布韋,包括不丹、伊拉克牙買加、盧森堡、馬達加斯加,甚至從馬爾代夫來的人。”

遊客身份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由度,因此間接催生了高犯罪率。由於龍蛇混雜,據說在重慶大廈,人多,監控攝像頭也多,足以說明這裡的治安確實不大讓人放心。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高犯罪率是其中一方面,重慶大廈另一“大頭”——住宿問題,也讓人膽戰心驚。

上世紀70年代,有許多嬉皮士和背包客入住重慶大廈,大廈見有商機,也拾掇出了一些小旅館,擺出廉價的房價,吸引旅客。因此,重慶大廈被寫入了《孤獨星球》——“一個在香港找廉價住宿的有魔力的詞——重慶大廈”。之後,在背包客圈名聲大噪。

有句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重慶大廈,之所以那麼便宜,是因為它的外表實在夠破啊。重慶大廈的物業所有權沒有統一化,長時間以來物業管理十分薄弱。沒人管的狀態之下,重慶大廈常年失修。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不僅外表破,還經常會發生火警和停電問題。

1988年在A座11樓發生的嚴重火災,因為濃煙,有一位丹麥遊客爬到窗戶外面,結果摔死了。在那次火災之前,香港政府從來不在意重慶大廈及其火災隱患。

從那之後,人們開始覺得重慶大廈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因而規定變得嚴格了,所有旅館都要定期做防火檢查,每個角落都有防火警鐘。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網友曝光重慶大廈的圖片

雖然現在已經安全問題已經改善了許多,但低廉的房租能給你什麼樣好的體驗呢。麥高登曾用一個玩笑說,重慶大廈的居住體驗,你想來重慶大廈冒險,就要做好背部瘙癢的準備,因為酒店的床鋪衛生可能不太過關。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網友在某旅行平台上的截圖

總的來說,在出行的這個江湖裡,重慶大廈這一部分,似乎真的看不到什麼好的一面,可以說全軍覆沒。如果實在要說什麼好話,老藝術家覺得,要是你天生膽子肥,也不介意髒亂差的話,在這裡倒可以享受到花40塊港幣出了趟國的異域風情,還能遊了100多個國家呢。

有人卻愛它愛得無法自拔

然而,你不能否認,愛重慶大廈的人,對它那是說愛,愛不完。重慶大廈,因為危險遭“黑”,但也是因為危險,而吸粉無數。

頭號骨灰級粉絲,當屬王家衛無疑,因為太過喜歡重慶大廈,1994年,直接拍了一部電影《重慶森林》。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電影的取景並非全部都在重慶大廈,僅僅就是林青霞的這部分。

一幢本身破破爛爛的大廈,在王家衛破碎的故事與杜可風復古濾鏡的加持下,重慶大廈,蒙上了一層“文藝”的氣息。在王家衛電影的視角里,任何物體都充滿了情緒。

怪不得有種說法是,有一種大廈,叫王家衛眼中的重慶大廈。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問及為什麼會對重慶大廈那麼痴迷?王家衛的回答,也充滿了藝術家的叛逆氣息:

“因為我是在重慶大廈那個區(尖沙咀)長大的,對我來說從小對重慶大廈就很好奇。它曾經是很好的公寓,有很多明星住在那裡,香港最好的夜總會就在它的地庫。


但後來慢慢變成了遊客、印度人居住的地方,有很多賭檔、妓女,我的父親就告訴我絕對不許去,所以我一直對這個地方很有興趣。”

不能去,偏要去,越危險越想去,這很王家衛。有趣的是,他回憶到,拍攝《重慶森林》其實並不順利,更是艱難重重。

他當時帶着林青霞、杜可風等劇組人員是硬闖重慶大廈。在拍攝的過程,大廈里的印度警衛對他們各種圍追堵截,電影中重慶大廈的鏡頭基本都是偷拍而來的。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怪不得,老藝術家看林青霞部分時,總感覺有點緊張。原來,現實中真的那麼緊張。

二號粉絲,日本人、歐洲人應該榜上有名。

你根本想象不到他們有多喜歡重慶大廈。據查證,日本人和歐洲人喜歡來重慶大廈的原因,第一肯定是大廈確實便宜;第二遊客太過叛逆。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一個三十多歲的英國人曾受訪:“所有網站都警告我千萬不要住在重慶大廈,然後我就明白我一定要來這裡”。黑到深處自然粉,說得也是這個道理。

2017年,日本人對重慶大廈仍念念不忘,日本NHK又拍攝了一組紀錄片《紀實72小時香港|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紀錄片對重慶大廈不再以獵奇的角度來拍攝,反而將焦點放在住在大廈里的人,聽他們講述自己的生存故事。拋開獵奇性,它只不過是一幢普通的住了很多第三世界人的大廈。

“我們也是人、我們也有心、我們來香港不是為了打鬥,我們是為了生存。”

△紀錄片部分節選

豆瓣網友評價——“看了42分鐘的版本,王家衛《重慶森林》取經的地方,香港少數族裔的九龍城寨,危險的東西總是很迷人,比如夜晚,被那個香港馬拉松跑了冠軍的埃塞俄比亞小哥感動了。”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看來,這位網友也成功被重慶大廈圈粉了。在藝術家眼裡,這裡就像是一個還未開發的寶礦,誰人不愛呀。

重慶大廈——第三世界的樂園

重慶大廈位於香港的彌敦道,是香港最繁華地段中,一幢與周圍景緻格格不入的大廈。

學者沈旭暉說,雖然重慶大廈就在香港的鬧市中心,但內部運作自有規律,介乎合法和非法之間的活動不勝枚舉,和尖沙咀彷佛屬於兩個世界,成了特區中的特區。

確實如此,重慶大廈位於香港,但不屬於香港,它是第三世界的樂園。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這裡有,小眾又狂野的第三世界食肆

比如,隨處可見的香港“咖喱王”。“咖喱王”、“咖喱皇”、“咖喱黃”,這些名字是店鋪老闆最喜歡取的名字,果然在異國,也很有上進心,爭當香港咖喱王。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誰是香港“咖喱王”?老藝術家沒有嘗遍重慶大廈所有咖喱餐廳,不敢下結論。但要說,全港咖喱“老字號”,皇宮印度餐廳(Taj Mahal Indian Restaurant)算是最老的一間。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皇宮印度餐廳1978年就開張了。YouTube上很多美食博主來重慶大廈品嘗最正宗的印度美食,通常都會選擇皇宮印度餐廳作為取景點。可能因為這裡,相比其他的“咖喱王”餐廳更氣派吧。畢竟,這裡是泰姬陵(TajMahal)。

還有其他小眾國家的美食。比如,土耳其的KEBAB。大廈內的KEBAB,通常將肉鼓豎著放到一個筒狀煤氣烤爐內,肉鼓用電機帶着自動旋轉,煤氣烤爐面向著人的一側,沿長度方向有一開口,可以用刀直接割肉。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這裡可以收看小眾國家的電視節目。酒店內的電視,可以收看到非洲、印度等小眾國家的電視節目。

這些小眾的電視頻道,在香港就此一家,一些在港務工的南亞人,為了能夠看家鄉的電視節目,特意在重慶大廈住一晚,來懷念家鄉的感覺。這是在其他東亞地區無法體驗的。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在這裡,窮人還可以有一席之地。第三世界的人,無論開食肆還是開酒店,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依靠重慶大廈地下經濟生存的異鄉人,則往往有着比獅子山下更勵志的故事。”

從貧困的祖國,背井離鄉來到這裡,活着與發財,比任何東西都更加重要。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就像一位肯尼亞的女性,她通過“代購”,最終實現了階層跨越。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她會從重慶大廈挑選衣服,自己一個人手扛衣服,從重慶大廈經過曼谷到達蒙巴薩和內羅比,回到肯尼亞。

她在肯尼亞有自己的服裝店,利用“代購”的這種方式,賺取中間差價,在失業率達到40%的肯尼亞,她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私家車。她利用重慶大廈,真正實現了“發家致富”。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發財的人總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僅僅就是活着,在這裡慢慢實現自己的人生階段。一位在重慶大廈做臨時工的印度男性,因為是非法勞工的身份,他每個月只能拿3000元左右的月薪。

但是他感覺還是很快樂,因為家裡的房屋,就是靠他這筆錢逐漸蓋起來的。他計劃今年回印度,娶一個老婆。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非法勞工

窮人不能談夢想,說出來是會被人笑的。然而,在重慶大廈里,沒有人會笑你,因為大家一樣貧窮、一樣一無所有,一樣在談夢想。

1986年,黃霑填詞《獅子山下》,說的是大時代中奮鬥的香港人。現在,這句歌詞唱給重慶大廈里的異鄉人,同樣適合。

說到這裡,“黑暗”人設——重慶大廈可能又增加了不少粉,粉絲們蠢蠢欲動想去冒險。老藝術家覺得當作一次獵奇的旅行體驗來說,重慶大廈還是不錯的。

被害妄想患者還是早早止步吧,肯定會覺得處處是恐怖片,相反那些單純為了尋求刺激,獵奇前往的遊客,興許還會覺得無聊呢。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1、維基百科,重慶大廈

2、MOCHA ,《重慶森林》:王家衛的電影美學,2016

3、(美)麥高登,《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

4、許景新,“家園”的跨國界建構——在香港的南亞及非洲難民生活的民族志,碩士論文,2015

5、李明傑,香港重慶大廈與“低端全球化”——人類學學者戈登·馬修教授訪談錄,文匯報,2016

今日作者

王靖雯

編輯 | 蘇麗珍

排版 | 鳳梨罐頭6399

封面圖 | 來源於網絡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