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2022年07月05日05:33:20 熱門 1632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早在清朝時期,觀音閣便已揚名在外。清朝詩人姜愃在《龍蟠曉渡》詩中如此寫道:“峭壁起江心,層台水面浮。豈堪龍久卧,但見石長留。雲影輕帆處,橈聲夜渡頭。問津何處是,一柱砥中流。”觀音閣以其“萬里長江第一閣”的美名巋然江心,孤懸水際,一柱砥中流。多少年來引來無數人登臨樓閣,賞景抒懷,掬水捧月,聽江風看江水,忘卻塵世,洗耳凈心。龍蟠曉渡又恰如一張城市名片,展示着鄂州深刻的人文內涵。


“在鄂州生活了40年,都沒上去過一次”鄂州市民邵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遺憾地說,上世紀80年代,市民可以乘船登上觀音閣參觀,但由於當時年紀較小,沒能去參觀。隨着觀音閣成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當地政府為保證觀音閣不受損,關閉了市民登陸參觀。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堅強閣”


一座古建築,為何會受到國外網友如此重視?因為這座建築充滿了神奇和神秘,它在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經歷無數次洪水的洗禮,仍屹立在長江水中而不倒,體現中國古人在建築上的精湛技藝和智慧。


2017年8月9日,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稱,“在過去幾周里發生的最近一次洪水中,水位漲到大約35英尺(約10.67米)的高度,中國南部和中部正處於雨季,洪水不斷襲擊這些地區,但這座擁有700年歷史的建築依然屹立不倒。


楚天都市報記者從《每日郵報》報道的圖片中看到,觀音閣的觀景平台和地基被淹沒在水中,這棟古建築看起來就像漂浮在水面上。但建築物依然完好,其內部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報道稱,這座經歷無數次洪水的樓閣在最近一次被淹沒後被譽為“閣堅強”。


這得益於古代鄂州工匠對流體力學的奇妙運用和那風格獨特的造型藝術,觀音閣下半部那如同船舷樣的弧形石牆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任憑江水拍擊咆哮,總是穩於泰山。


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從岸邊遠遠望去,龍蟠磯像一隻伏於水中的神鰲,高高昂起的頭上頂着一座氣勢恢弘的樓閣。據鄂州市博物館講解員王瑜介紹,民間流傳着“觀音閣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的民諺,無論水漲多高,因為觀音閣是神鰲馱着的,它可隨水起落,江水淹不進這觀音閣。


承載觀音閣的巨礁,蜿蜒如龍,名為“龍蟠磯”。公元221年,三國吳王孫權遷都鄂縣,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從三國至民國初年,鄂縣一直稱武昌,長達1600餘年,辛亥革命武昌之名讓給了江夏)。孫權在武昌稱帝前夕,聽說有黃龍蟠卧於江中巨石上,在此逗留數日後方才離去,便將此處礁石取名為“龍蟠磯”。


王瑜介紹,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的奧秘在觀音閣下如同船舷樣的龍蟠磯,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閣與磯巧妙地融為一體,有巧奪天工之妙,更顯得雄峻巍峨,氣勢磅礴。展現了古代工匠奇妙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浩渺的長江,江水湍急,而觀音閣就靜靜雄踞在巨礁之上,坐看歲月流逝,隨水位變化而浮浮沉沉,它就像一個戰艦在浩瀚的長江上劈波斬浪。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龍蟠磯寺在龍蟠磯上,舊名觀音閣,周回七十餘丈。冬出夏沒,曾有龍蟠於此,積日方去。隆隆起江中,去岸不盈一里,石勢蜿蜒如龍,因名。”這是清朝光緒《武昌縣誌》對觀音閣的記載描述。


觀音閣始建於宋代,迄今已經有700百多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因此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閣。數百年來,觀音閣歷經滄桑,屢有毀修。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縣邑達魯噶齊鐵山(蒙古族人)督建初具規模,後到了明清被當地官民修葺多次。昨日,記者登上了觀音閣,揭開萬里長江第一閣神秘面紗。


古人長江中建閣樓疑為導航


“地基和主體建築仍是當初擴建時的原貌。”25日,記者隨鄂州市博物館文物直管所嚴勇所長等人一起登上了觀音閣。嚴勇介紹,據史志記載,早在宋代時,長江鄂州段的龍蟠磯就建有廟宇,但因長江經常發洪水,把廟宇沖毀,而當地的百姓總會在廟毀之後,不斷進行重建,直到元代,才正式建成如今這種規模。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嚴勇告訴記者,現在觀間閣的模樣就是元代時期的樣子,雖然經歷過700多年的歷史,但地基和主體建築仍然是元代那個時候留下來的。


古人建廟宇,一般都選取在風景優美的山中,為何要在長江上建一座廟呢?嚴勇稱,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華容、蒲團、燕磯、太和、塗家堖等地,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10處、夏商時代遺址20多處。西周中期,鄂王熊紅在境內西南(今屬大冶市)修築鄂王城。周夷王時,鄂州為楚國的重要封邑、軍事重鎮和經濟中心。


到了元代,這裡商貿繁榮,長江船運發達,但江中有一處礁石,夜晚行船可能會觸礁。為了保證行船安全,古人便在此建起了廟宇,提醒過往船隻。


品鑒一下固若金湯700餘年的鄂州觀音閣內部盛況! - 天天要聞

室內排水系統體現古人智慧


觀音閣坐東朝西,逆水而立。沿着青石台階登上觀音閣觀景平台,在西面大門處,有一面“U”型的牆體,與觀音閣融為一體。


“這是一道擋水牆,保護觀音閣主體免遭洪水衝擊。”鄂州市博物館講解員張瑜介紹,觀音閣長24米,寬10米,高14米,基座厚1米余,以長60公分、寬20公分、高25公分的條石壘成,總面積419平方米。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與閣下的龍蟠磯絕妙地融為一體,有巧奪天工之妙。


在觀音閣正門牆上鐫有“觀音閣”三個遒勁大字。張瑜介紹,觀音閣分一亭三殿二樓,在觀景台旁邊的防水牆一側,便是觀瀾亭。站亭上,能俯瞰滔滔江流。進入觀音閣內,是東方朔殿。張瑜稱,傳說在長江發洪水之際,東方朔用神力不讓江中的神鰲和蛟龍興風作浪,因此,民間供奉東方朔的神像鎮水平妖,是一種揚善懲惡祈望太平的美好民意。進門左側的牆角處,有一個長方形的洞口,約30厘米長、20厘米寬,呈“L”字型。“這是觀音閣的排水系統”張瑜介紹說,該處是整棟閣樓的最低處,一旦淹水,退潮時這個洞口便能很快將洪水排出。


中間的大殿為觀音殿,供奉有觀音菩薩畫像。張瑜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前,民間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傳說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成道日和涅磐日,上閣進香者不遠千里紛紛而來。


最後一重大殿便是老君殿,在與觀音鄰處有一個天井,下方的水池用漢白玉條石砌成,雨水通過天井收集後排出閣外。天井的旁邊正中處是一口古井,打開井蓋寒氣逼人,幽深莫測。據張瑜介紹,這口古井十分神奇,長江枯水季節,井水竟常常高出水面數丈。但近幾年,該古井卻不知為何突然乾涸了。


通過老君殿,可以進入二樓的純陽樓,樓有三間,有睡榻一張,呂洞賓睡像一尊。閣內還供有質樸的石雕觀音和栩栩如生的八仙塑像。


在觀音殿旁邊,有兩間側房,裡面有石磨和石臼。“這裡是‘寅賓樓’後來被改作生活起居室”張瑜說。整棟建築四周均有木窗,採光極佳。


觀音閣為何供奉着佛教觀音的佛像,同時還供奉着太上老君和八仙等道教神像呢?據張瑜介紹,這是觀音閣與其它寺廟不一樣,在宋代時,這裡只供奉佛教觀音,隨着時間的發展,後人認為道教能震妖邪,遂將太上老君和八仙請進了觀音閣,後來將東方朔也請進了閣內。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暫未開放


整個觀音閣的依石而建,地基牢固,加上建築本身是紅石青磚砌就,不怕水泡,所以,700多年來,它飽經洪災,卻巍然不倒。


嚴勇告訴記者,觀音閣設防水位是23.5米,警戒水位是25.3米,保證水位是28.2米。但近百年來,觀音閣未發生過超過保證水位的現象。1998年洪水,觀音閣超過警戒水位達到27.23米,一樓三重大殿全部被淹,洪水將二樓純陽樓的窗戶都泡進了江中,此次洪水導致老君殿背面的一面木質結構的牆體受損。


觀音閣浸泡最嚴重的一次是1954年,水位達到27.65米,僅距保證水位只差0.55米,觀音閣險遭滅頂之災。在三峽大壩建成前,觀音閣每年都會遭到洪水浸泡,自大壩建成後,淹水現象得到了緩解。但每年三重大殿依然還是會遭到洪水浸泡,去年大殿被淹1米左右。


每到汛潮,水漫樓閣,只剩高層窗口,甚至只剩那檐牙、龍吻、中亭在浩淼長江水之中。汛期一過,水落石出,它又橫空出世,威鎮江心。


觀音閣1992年被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鄂州觀音閣能夠保存至今,也離不開文物保護部門的精心呵護,1998年洪水後和2015年,觀音閣均進行了整體修繕。今年,鄂州市文物局在觀音閣四周和室內均安裝了數十處攝像頭,實時對此處進行監控。


為了保護這座文物,目前鄂州市文物局已關閉登閣參觀,市民只能隔江遠眺觀賞。


附觀音閣大事記:


宋代:“觀音閣”系宋代題名,原建有小寺。


元代:元至正五年(1341年)武昌縣邑達魯噶齊鐵山(蒙古族人)壘石成台,建成蟠龍磯寺,此為今天所見的觀音閣前身。


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初,僧人覺壽對觀音閣進行了募修。


清代:


嘉靖六年(1527年)春被毀,武昌知縣許穡卿率幕僚登臨蟠龍磯稱,“武昌之奇觀,不可沒此”叮囑僧人覺壽的徒弟宗洪與鄂之諸大夫元溪、陳鑾等集資重修,並增建了純陽樓和觀瀾亭。


嘉靖十年冬(1531年),新任知縣李宗暘率幕僚修葺。


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文化殿大學士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官文(滿族人)駐節黃州,偶望武昌江心有小島曰蟠龍磯,獲知為武昌八景之一,登島寫下了“龍蟠曉渡”四字,並捐資千金,囑邑大夫王家璧重修勒石於門楣。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水災比道光已酉年(1849年)更嚴重,怪風三晝夜,惡浪飛數丈,橫搗閣之牆壁,梁棟殿宇邊房隨浪而逝。水退後,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寺主持李元科與鄂之居士鄭履中合力向民紳商募資重修。


民國:民國二十年(1931年),大水比道光已酉年之水小三尺,棟崩椽塌,寸木片瓦無存,適逢木商陳芝生乘木排順流東下,擱淺於磯頭,推不能進,挽不能退,乃捐洋數千,杉木60根,主持張慶義會同地方紳士等重新修繕。


新中國建立後:


1954年,又遭百年不遇洪水,閣被沖毀成斷壁殘垣,後在鄂城縣人民政府領導下重修。


1982年至1985年,國家文物局、鄂州市政府撥款重修觀音閣,於1985年重新對民眾開放。


1992年,觀音閣被湖北省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7月,夏訊到來,洪水猛漲,水勢超過了1954年大水,閣東南台基崩塌一半,部分門窗被巨浪捲走,水退後,鄂州市博物館進行了修復,並重新購置渡船,進行嚴格管理。


1998年9月,觀音閣遭遇洪水,部分設施被毀,省文物局撥款進行了維修。


2001年,鄂州市成立觀音閣管理處,隸屬於鄂州市博物館,對觀音閣實施有效管理。


2002年,鄂州市博物館籌集資金修繕觀音閣。


2006年6月12日,觀音閣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2008年12月10日,國家文物局下達《關於鄂州觀音閣文物保護工程勘測設計方案的批複》原則上同意鄂州市所報和方案,由省文物局核准實施。


2015年3月18日至5月18日,國家文物局撥付專項保護經費,首次科學、規範地對觀音閣建築本體進行大修。


2016年7月,觀音閣遭洪水受損,同年12月,鄂州市博物館完成了修繕工作。


2017年3月7日,觀音閣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建築本體維修和災後維修,通過湖北省文物局驗收,完成船“龍蟠號”試航、交接,人員配備到位,持證上崗。


2019年,鄂州市文物局在觀音閣四周和室內均安裝了數十處攝像頭,實時對此處進行監控。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