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2022年07月04日19:40:02 熱門 1713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3月20日,水系調研組來到安邑辦南楊家莊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范紅衛以及部分當地村民一同參與了調研。

歷史上的南楊家莊是潞鹽南運的重要通道。鹽運貿易的勃興助推了周邊村落的崛起,而南楊家莊就是其中的一個。或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淵源,新中國成立之前,這個村子就非常富裕,有“小香港”之稱。

虞坂古鹽道事實上是從我們村裡穿過去的,是必經之路,鹽商們推着獨輪車從廟村過來之後,要在這裡交易,或者歇一歇就準備上山去河南販鹽。所以,當年這裡就是一個潞鹽外運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要道,特別紅火,繁盛程度從當時村裡比比皆是的各種廟宇建築就能窺見一斑。”范紅衛說,事實上,南楊家莊村曾有一個帶有厚重文化意味的名字——韓信城。說是城,是因為這個村子就跟城堡一樣,它處在一個山谷地帶,兩邊都是山,當年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氣勢頗為壯觀。

現在的南楊家莊村地處鹽湖大道以南,毗鄰安東路與廟村相連,交通便利。該村目前共有居民1450人、400餘戶,耕地面積2000餘畝,灘地2000餘畝,其中水澆地1200餘畝。范紅衛說,原來村裡有不到5000畝土地,現在剩下不到2000畝,這剩下的近2000畝還涉及正在建設的鴨子池濕地公園,如果不算被征走的土地,村裡基本上就沒有能用的耕地了。

南楊家莊人的吃水歷史比較曲折。

新中國成立之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村民一直吃自己家打的淺井水。這樣的井水,含氟量相當大,臉色黃,牙齒黃,是那一代人的顯著特徵。

鴨子池在南楊家莊村的西南方向,湯里灘在東南方向,都不太遠。正因為有這兩個水域的滋養,這裡的地下水位比較淺,最初村裡打井,一米多就能見水。即便是天旱的時候,打四五米深也能出水。到了雨季,水量充沛,用扁擔掛上水桶,就能直接把水舀上來。范紅衛說,水挺多,但特別咸。不過,祖祖輩輩吃慣了,也沒有辦法。

1986年,在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邢運虎的張羅下,臨近的“鹽化”提供了資金支持,村裡在東郭買了一口水井,專供本村村民吃。水井距離村裡有8里路,於是就埋了一根長長的水管把水引過來,又在村裡的最高點建了一個大水池。東郭的水被抽到了池子里,池子下面安了一個水龍頭。村民各家各戶就挑着扁擔到這裡接水吃。後來,輸水的管道老化了,村集體沒有資金維修,管道就廢棄了,東郭的水井也就用不上了。沒辦法,村民就開上三輪蹦蹦車,拿上50斤容量的塑料水壺到東郭去拉水,一桶5毛錢。這樣買水吃的日子,南楊家莊村民過了有七八年。

2003年,農村供水工程啟動之後,政府在東郭的界村打了一眼深井,引了一條主管道,供應周邊各個村落吃水。南楊家莊村抓住機會,拿出20餘萬元從主管道上給村裡引了專門的分管道。直到那時候,家家戶戶才正式用上了既方便質量又高的自來水,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去年,界村的水井水位開始下降,現在改用來自泗交的水了。管道還是那個管道,只是水源地發生了變化。

1950年的時候,湯里灘的水一直都是滿的。村在低處,灘在高處,風一刮,水就啪啪地被拍打過來漫到地面上。所以,村裡當時會經常到處冒水,攔水的大壩也一度被加高。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在鴨子池一隅,我們看到了一通高高矗立的抗洪保鹽池紀念碑。據碑文記載,此碑是為1958年7月在保衛鹽池與洪水搏鬥中光榮犧牲的蘭俊傑、李福田、姜一孝三名同志而敬立,落款單位是山西省地方國營運城鹽業化工局。當年,姚暹渠的南堤被洪水沖開了一個大決口,湍急的洪水一傾而入鹽池。這通碑紀念的就是在抗洪搶險所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

當地的老村民對於那次洪水都印象深刻。這次洪水對於南楊家莊村影響巨大——整個村都不能住了。特別是靠南的房子都泡在了水裡。所以,當時靠近灘里的部分住戶就搬到了高處的崖上,還有一部分住戶大概有200人搬到了現在的新莊村(新莊村目前已被併入西里庄村),這部分人佔到當時全村居民的近三分之一。

搬到新莊的就回不來了,住到山頭上的也下不來了。後來,隨着村裡人口的持續增加,村委會又慢慢在洪水退去的老村開始劃院基,逐步建設,過去的老村就成了現在的新村。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今年80歲的村民劉運昌說,緊挨湯里灘的大壩跟前,有一個黑龍潭。他說,當年的黑龍潭深不見底,水都是黑的,用幾根蘆葦接到一起往下捅,總也捅不到底。黑龍潭旁還有個龍王廟。如今,這裡新建了涼亭,栽植了花木,經常有人在這裡垂釣放鬆。村裡還有一座“乾隆四十年翻修”的古戲台,建築風格頗有元代味道,保存得相對完整。

靠山吃山,靠灘吃灘。過去,南楊家莊有一種十分緊俏的商品——蘆席。因為鴨子池裡長着成片的蘆葦,村民就把它製成了蓋房用的蘆席。上世紀七十年代,這樣的蘆席特別吃香,最貴的時候一塊錢只能買二斤半蘆席,而且經常供不應求。誰家想蓋房,還得托親戚找貨源,排上隊才能買到。當時,三路里等周邊鄉鎮用的都是南楊家莊的蘆席。

改革開放以後,南方的蘆席進入北方市場,蘆席就越來越便宜。到了1990年左右,預製板開始大量使用,南楊家莊的蘆席就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而當時村裡的主要農作物已經成了棉花、玉米。2002年左右,村裡還首次嘗試栽了幾百畝冬棗,因為它適合這裡大片的鹽鹼地。

新中國成立之前,南楊家莊村幾乎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土地,能否種地完全看湯里灘和鴨子池是否被水淹。新中國成立之後,任村、西里庄、蘆子溝等周邊村落,每個村給南楊家莊村調撥了一點土地。現在,村民種的作物大多是冬棗、玉米和小麥。可是,就是承載這些作物的僅有的一點土地,也面臨被徵收或者被水淹的情況。事實上,去年往湯里灘放的水,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退去。

從樊村水庫一路過來的官道河,從南楊家莊的東北方向流向鴨子池。這條規劃中的河道流經村子的路程約有1200米。劉運昌過去曾承包了別人家70多畝土地。據他介紹,有十來八年,天總是旱得厲害。他就自己打井,要打十四五米深。

范紅衛說,村裡的排水是個問題。整個村是南邊低北邊高,所以不存在內澇的問題,因為水出了村就留向了鴨子池。只是現在沒有正經的排水道,雨水、生活污水都是順着地勢向下自流。“現在還能往鴨子池裡排,等鴨子池項目完工後,怕就不能隨便往裡排了。純雨水還好說,就怕夾雜生活污水或者巷道里的垃圾,到那時候,怎麼辦?往哪裡排?是個大問題。”范紅衛說,他想着能不能向水利部門爭取一些資金,在村南建一個化糞池,把污水通過化糞池凈化之後再排入鴨子池。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村民周進喜說,這麼多年,村裡地下水的水質沒有變,但水位上升了。這是因為從2010年開始,城東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往鴨子池這邊排過來。尤其是下雨的時候,污水處理廠根本就處理不過來,污水和中水就都順着大壕任意流,直接就排了過來,一下就把灘給淹了。最近連續幾年,每年都淹。原來乾旱的時候,鴨子池裡就沒有水,塑料袋、蘆葦等也沒人清理。一下雨,水道就不暢通了,很容易就把百姓的地淹了。現在灘里有了水,附近的水位就跟着上升了。

鴨子池的明渠窄、淺,平常不下雨的時候,水自然就排走了。雨量一增加,水就會溢到老百姓的地里。一是造成老百姓的莊稼時常種不成,再一個就是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這就是這麼多年水位一直降不下去的原因。“你看看,現在冬棗地里還有水呢。”周進喜說。

據介紹,改造之後,村裡現在大都用的是水沖式廁所,產生的茅糞定期抽走作為肥料拉到地里。在這樣的情況下,每戶每月用水量是六七噸。而水價已經從去年的每噸2.5元漲到了現在的每噸4元。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談及發展的困惑,范紅衛說,村裡像三五百畝也不等着租也不怕被淹的土地就沒有。現在湯里灘剩下不到1500畝的灘地,因為去年的大雨漫灌,到現在為止都不能種,棉花、玉米、棗樹都死在了裡面。鴨子池範圍的地也被徵收了。南楊家莊被夾在一個山谷里,根本沒有發展的空間。出路在哪裡?范紅衛說,他在等鴨子池項目開發到位後,看能不能把村裡多餘的土地讓給政府,然後由政府劃撥一塊土地給村裡建一個小區,實現整體搬遷。

近幾年,隨着東部生態新區的發展,南楊家莊村順勢而為,主導產業瞄準了土建施工。目前,村裡有大型裝載機五部、大型挖掘機六部、裝載運輸翻斗車和小型貨運車八部、機動三輪車三部。除此之外,村裡還多方溝通,安排剩餘勞動力到運城學院、運城工商局、外灘首府小區、河東街延長線進行保潔、苗木管理等工作,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提高。村裡共有大小車輛60餘部,80%居民家裡蓋起了兩三層樓房,家裡電氣化設施一應俱全。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運城市鹽保中心開展鹽湖水系調研第159天——走進南楊家莊村 - 天天要聞

離開南楊家莊時,鴨子池生態公園的建設正如火如荼。范紅衛說,這個公園建好後,就在咱村家門口。雖然現在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相信,好日子還在後頭!

張桐 朱潤嬌 薛吉信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